这个世界的角落散落着无数灵魂孤独的人。身边张脸庞上看似平静的无恙,都来自曾经于暗地摧枯拉朽的成长。本书记录了一个一个“孤独者”的故事,通过书写那些平凡面孔背后不为人知的命运的残酷和恩慈,揭示那些在命运里历经过浮沉后看似孤孑的身影,其实内心的并不孤独,相反,它们都因爱而丰盈并对前方满怀期待。因为他们曾经历的一切,让他们更懂爱和希冀。他们是在命运的残忍里怀抱温情,执爱行走的人。一个人,亦不孤独、因为曾被爱过温暖过,孤独就是辜负。
但凡被爱过,不再言孤独。这是这本书所想诉说的意义。
作者简介冷莹,喜爱植物多于人,杂志编辑,业余写字。
2014年出版心灵励志书《心若向阳,无谓悲伤》;
2015年出版失恋故事集《我还爱着你,比想象中更深》;
2015年出版故事集《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目 录"自序:孤独,就是辜负?001
只有当我爱上了活着? 005
吃素的姑娘?014
牌桌上的老郎? 024
只可惜这世界悲伤如林?034
深夜路边摊上的男人?041
女酒鬼?052
所爱隔山海,山海无须平?059
住在婚纱照里的男人?70
我不等你,我等梅花落满南山? 078
你和冬天一同远去?089
你是我的雨夜星辰?099
有些孤独,此生无法飞越?106
顺流而下的人生和逆流而上的心?113
命运像个悖论,你是*甜的那颗糖?122
豆瓣绿,梦想灰,幸福红?133
曾经奋力爱过,始终奋力生活?141
谢三哥?154
爱过,不言天真?164
这世间相仿的哀伤?177
总有一个人要先走?185
北京,北京?193
春风十里,行经过你?204
"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深度。每一个角色,即便是出场时间最短的配角,都拥有令人信服的复杂性。他们不是简单的“好人”或“坏蛋”的符号,而是充满了内在的矛盾和自我欺骗。比如主角A,他在外界看来是如此的果断和理性,但当你深入到他的日记片段或者梦境描写时,你会发现他内心深处隐藏着一个多么脆弱、多么渴望被原谅的孩子。作者简直就是一位心理学大师,精准地捕捉了人类面对创伤时的那种微妙的防御机制和潜意识的驱动力。我常常在想,作者是如何洞察到这些人类共性的,那些细腻到几乎难以言喻的情感波动,都被作者毫不留情地剖析出来,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坦诚的剖白,让我对自己也多了一份理解和宽容。这是一场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对自我的深度对话,充满了挑战性,但也带来了极大的心灵净化感。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的文字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极美的享受。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追求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而是带着一种古典文学的韵味,但又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句子的结构变化多端,时而长句如河流般连绵不绝,层层递进地构建出场景的复杂性;时而又用极短的、斩钉截铁的句子来制造强烈的冲击力。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对环境声音的描写,比如雨水打在不同材质上的声响差异,或是远方火车鸣笛的音色变化,这些细节的描摹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代入感和立体感。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能想象出一种特定的光线——比如清晨穿过百叶窗的斜射光,那种颗粒感,清晰得仿佛触手可及。这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描绘”,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感官调动,让读者真正‘住’进了故事的世界里。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体量颇为可观,刚开始翻阅时,我还有点担心自己能否坚持读完,毕竟现在能找到这样厚重、需要专注力的作品越来越少。然而,一旦你被它的叙事磁场捕获,时间仿佛就失去了意义。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创造了一个完全自洽的微观宇宙,里面的规则、历史和人物的情感逻辑,都严丝合缝,没有一丝一毫的破绽。这种构建的完整性,是真正的大师手笔。每一次阅读的间隙,我都会忍不住在脑海中重温之前读到的情节,试图去弥补那些我可能遗漏的细微暗示。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扔的书,它更像是一件值得反复品味的艺术品,每一次重温,都会因为你自身阅历的变化,而发现新的层次和新的含义。这部作品,无疑将在我的“年度最佳阅读清单”上占据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次精神的远行。
评分我必须承认,初读这本书时,我被它深邃的哲学思辨性给‘劝退’了一小会儿。它不是那种让你能轻松‘刷’完的小说,它需要你停下来,甚至合上书本,去思考那些关于存在、记忆和身份认同的终极拷问。作者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冷峻的、近乎学术的精确性,但神奇的是,这种精确性并没有让故事变得枯燥,反而为那种宏大叙事奠定了一种坚实的基石。书中有好几处关于“时间如何被感知”的段落,简直可以单独摘出来作为哲学论文的引言。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绘城市景观时所用的意象——那些冰冷的钢筋水泥,在作者笔下却折射出人性的脆弱与坚韧。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写作技巧,将抽象的哲学思考,锚定在了具象可感的现实场景之中,使得那些形而上的探讨,也沾染上了一层泥土的芬芳,变得真实可触。读完后,感觉自己的世界观被轻轻地、但坚定地扳动了角度,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生活的许多既定假设。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手法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作者没有采用线性叙事,而是像一位技艺高超的织工,将不同时间线、不同人物的视角碎片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读起来就像在解一个精妙的谜题,你以为自己抓住了主线,下一秒情节又急转直下,带你进入一个全新的理解维度。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日常细节,在故事的后半段会以一种惊心动魄的方式被激活,成为推动整个悲剧或圆满结局的关键齿轮。我尤其欣赏那种克制而有力的情感表达,没有过度的煽情,仅仅是通过环境的渲染和人物微小的动作,就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体会到角色内心深处的波涛汹涌。这本书的节奏掌控炉火纯青,从开篇的平静湖面到中段的暗流涌动,再到最后的高潮迭起,都处理得张弛有度,让人完全沉浸其中,连呼吸都仿佛要随着书页上的文字而起伏。那种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需要时间来整理思绪的感觉,是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否成功的绝佳标准,而这部作品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