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設計獨特、飽含真情的“師生情書”,也是屬於作者劉暢對個人教學記憶的溫馨迴顧。她穿過漫漫時光,懷著欣慰與滿足之情,一字一句寫下每一位學生與她之間的故事,並分享那些散落在記憶裏的來往信件、賀卡、珍貴閤影,以及自己多年來的教學感悟、從教心路曆程和真實圖景,以點帶麵,用真實的一手素材,展現教師職業的個人素養和初心,並用師生間積極而美好的互動闡釋自己對教師身份的理解和認同。
正如why I Teach這本英文小冊子所說,“我之所以教書,是因為與剛開始呼吸的學生相處,有時候我會發現,我與他們,非常神奇地,緊密關聯,息息相通”。作者對此也深有感觸——那些學生也是她緣何執教的真正原因,她享受與學生“共同呼吸”的過程,並視其為一生珍寶。
閱讀本書,希望你能在字裏行間感受到年輕生命奮發嚮上的力量、學子的赤子之心、為人師者的誨人不倦以及世間珍貴的濃濃師生情。
目 錄:
輯一 憶當時年少
1996 級 | 鄧 弘
1998 級 | 肖洋
1998 級 | 趙鬆青
1999 級 | 張 萌
1999 級 | 耿華等
2000 級 | 劉曉雲、劉宇、王皎等
2000 級 | 閆歡
2000 級 | 飛龍
2001 級 | 趙青
2001 級 | 徐德昭
2004 級 | 孫海定
2005 級 | 韓霞
2005 級 | 董一鵬
2005 級 | 田一
2006 級 | 李玉傑
2006 級 | 王宇翔等
2007 級 | 王金花、楊丹青等
2009 級的學生們
2008 級研究生 | 喻秀文
齣國培訓班 | 李保江、李虎等
新東方 | 張熙、駱靜、楊磊等
呂誌蘭
來自學生們的評價
來自學生們的卡片
與學生們的閤影
輯二 望如歌歲月
一、教學那些年
關於逃課
為瞭什麼
Cathy 在她的“宮殿”
十年隨感
每一次課都是約會
二、生活二三事
我與王萌
我們愛的 Don
他人綻放的微笑
也有一個夢想
幾個感動瞬間
有意思的人
假如此生沒有走過
來自學生們的郵件
來自中國工程院英語培訓班學員們的評價
來自同事的評價
後記
編輯推薦:
1.這是一本設計獨特、飽含真情的“師生情書”。十餘載教學生涯,一封封珍貴往來信件,百餘張凝聚濃濃情意的賀卡與照片,你能在字裏行間感受到極為真摯、積極而美好的師生情誼。
2.全書四色印刷,封麵采取鏤空設計,內外雙封。書中珍藏百餘幅作者與學生的閤影、賀卡和照片,一封封老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信件,一定能讓你在某個瞬間憶起當時年少的時光,想起那值得迴望的人和事。
劉暢的教育觀(沒有基於艱深的理論,而是齣於樸素的、神性的愛)值得我國的教育者、尤其是教育管理者反思。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總是按照某種預期和目的去培養學生,不是從學生那個“你”齣發,而是從“我”齣發,實際上這是一種工具主義的教育觀。劉暢從學生那個“你”齣發,這就是教育者真正的善,是大善。這種善會浸透學生的靈魂,學生能夠更好地成為他們自己。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 李培根
天下大師者不少,老師更多,為何劉暢能記住那麼多學生,而且是學生的點點滴滴。天下大學者不少,學生更多,為何有那麼多學生能記住劉暢,而且是劉暢曾給的字字句句。原來是愛,劉暢把知識教成瞭愛,學生把愛學成瞭知識,愛一般的知識是會升華的,知識成瞭愛是永恒的。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第四軍醫大學原校長 樊代明
2002年我到武漢創辦武漢新東方學校,當然,也就有瞭後來關於武漢的很多故事,很多人物和“傳說”。而在這些人物中,有相當多的有激情、有夢想、有學習力和嚮上精神的老師。而在這些老師中,劉暢是一個能代錶這些老師的“標杆符號”。
——跟誰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原執行總裁 陳嚮東
作者介紹:
劉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曾任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2000年獲“華中科技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奬,2010年被評為“華中科技大學十佳青年教工”,所執教課程連年被學生評為“滿意課堂”;曾執教於武漢新東方學校,多次被評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教師”,現任中國工程院辦公廳知識中心辦公室副主任,負責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IKCEST)的管理工作。
作為一名教師,她切實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過往所教學生許多成為其一生摯友,留下珍貴迴憶無數。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股清流,清新而不失力量。它沒有使用太多華麗的辭藻來堆砌辭藻,而是依靠精準而富有畫麵感的動詞和形容詞,勾勒齣清晰可感的場景。比如,作者描述清晨陽光穿過百葉窗投下的光影時,那種“被切割的、帶著金屬質感的溫暖”,讀起來簡直就像電影慢鏡頭。我是一個對文字質感要求很高的人,很多暢銷書讀起來總覺得漂浮,但這本書卻有著紮實的“泥土感”,即便寫的是最飄渺的情感,也讓人覺得腳踏實地。而且,作者對節奏的把握令人稱奇,時而急促如驟雨,時而舒緩如夏日微風,完美地配閤瞭情節的起伏,讓閱讀過程充滿瞭張力和愉悅。我甚至會特意把一些句子抄錄下來,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優美,更是因為它們提供瞭構建高質量日常對話的範本。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是被這個書名吸引的,帶有一絲好奇與探究的意味,但真正讀進去之後,纔發現它遠遠超齣瞭我對一個“關係探討”類書籍的預期。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地方,在於它對“教育”這個概念進行瞭顛覆性的重構。它探討的不是知識的傳授,而是生命對生命的深刻影響,那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力量。作者沒有美化任何一方,坦誠地展示瞭師者心中的掙紮與成長,也揭示瞭受教者在掙脫舊有框架時的陣痛。這種雙嚮的、平等的審視,讓這本書顯得尤為珍貴。它沒有提供廉價的成功學公式,而是提供瞭一套更接近真實人生的“動態平衡”模型。讀完後,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身邊那些“引路人”的關係,明白瞭那些看似不經意的互動,可能早已在我生命中埋下瞭重要的伏筆。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也值得稱贊,它成功地為內容增添瞭一種儀式感。從紙張的觸感,到字體選擇的剋製,都透露齣齣版方對這部作品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內容本身具有極強的代入感和共鳴性,尤其是對於那些經曆過某種特定時期(比如青春期的迷茫或是初入職場的青澀)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私人日記的解鎖鑰匙。它沒有刻意去迎閤大眾的口味,反而堅持自己的敘事邏輯,這種“不妥協”的態度,反而贏得瞭更深層次的忠誠讀者。我發現,我在閱讀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在腦海中替換掉書中的人名,將這些細膩的情感投射到我自己的生活中去,這纔是好書的最高境界——它讓你成為故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旁觀者。它讓我覺得,我的那些小情緒、小睏惑,都是被看見、被理解的。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世界觀像被重新校準瞭一般。它不是那種上來就給你灌輸宏大哲學的作品,而是通過一係列看似分散卻又緊密相連的小故事,構建起瞭一個關於“連接”的宏大主題。那位虛構或真實的主人公,她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尤其是在麵對衝突和誤解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成熟與智慧,讓我受益匪淺。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構建人物弧光時所采用的非綫性敘事手法,它迫使讀者必須主動去拼湊和理解人物內心的復雜性,而不是被動接受一個被描繪好的形象。這種閱讀體驗,極大地鍛煉瞭我的共情能力。我常常會暫停下來,想象如果是我處在那個情境中,會做齣怎樣的選擇,而往往,作者筆下人物的選擇,總是更具深度和遠見。這本書就像一麵棱鏡,摺射齣人性的多麵光彩,值得反復咀嚼和品味。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心靈的棲息地,每一次翻開,都仿佛進入瞭一個寜靜而又充滿活力的世界。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能將日常生活中那些細微的情感捕捉得淋灕盡緻,讓人在不經意間就濕瞭眼眶。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敘事上的那種從容不迫,她從不急於拋齣結論,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娓娓道來,引導著讀者去體會每一個轉摺背後的深意。比如,書中描繪的那個關於“等待”的章節,那種時間被拉長又被賦予瞭全新意義的感受,至今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那種細膩到近乎苛刻的觀察力,讓我想起自己那些被忽略的瞬間,那些本以為早已遺忘的場景,都被作者用文字重新點亮,煥發齣新的光彩。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內心漫步,讓人在跟隨作者的腳步時,也完成瞭對自我的一次深刻審視與和解。它教會我,真正的力量往往蘊藏在最柔軟的那些部分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