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定价:28.00元
作者:刘继承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030192295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依照教育部颁布的“电子技术(A)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草案)”编写。编写时充分考虑了教材的适用范围。文字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内容编排合理,循序渐进,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本书是电气、电子信息类专科生和部分非电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专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教材,同时也可用作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教材。为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需要,教材内容在讲清楚学科基本理论的同时,特别注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考虑到有些非电类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前导课程不完备,本书前四章讲述了学习电子技术应具备的电路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书也可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参考用书,还可供从事电子技术应用工作的技术人员使用。
目录
前言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 电路组成和功能
1.2 电路模型
1.3 电路中基本物理量
1.3.1 电流、电压和电动势
1.3.2 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1.3.3 电位的概念
1.3.4 电功和电功率
1.4 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1.4.1 欧姆定律
1.4.2 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
1.4.3 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
习题1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接的等效变换
2.1.1 电阻的串联及分压公式
2.1.2 电阻的并联
2.2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2.2.1 电压源与电流源模型
2.2.2 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2.3 叠加原理
2.4 戴维南定理
2.5 负载获得大功率的条件
习题2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
3.1 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3.1.1 正弦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
3.1.2 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和相位差
3.2 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3.3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
3.4 纯电阻交流电路
3.5 纯电感交流电路
3.6 纯电容交流电路
3.7 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
3.7.1 复阻抗Z
3.7.2 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及功率因数
3.8 RC电路的频率特性
3.8.1 RC低通滤波器
3.8.2 RC高通滤波器
3.8.3 RC桥式谐振电路
习题3
第四章 三相交流电路
4.1 正弦三相交流电源
4.2 负载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4.3 负载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4.4 三相电路的功率
4.4.1 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
4.4.2 三相电路的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习题4
第五章 二极管和三极管
5.1 半导体二极管
5.1.1 二极管单向导电性
5.1.2 二极管物理模型
5.1.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5.1.4 光敏二极管
5.1.5 发光二极管
5.2 半导体三极管
5.2.1 三极管的结构
5.2.2 三极管的电流分配与放大原理
5.2.3 半导体三极管的伏安特性
5.2.4 半导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5.2.5 光电三极管和光电耦合器件
5.3 场效应三极管
5.3.1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
第六章 三极管放大电路
第七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第八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第十章 直流稳压电源
第十一章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第十二章 组合逻辑电路
第十三章 触发器
第十四章 时序逻辑电路
第十五章 实用功能器件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讲,刚拿到这本书时,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教你看懂电路图”的简单工具书,但实际阅读下来,才发现它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关于某个具体元件的性能参数,更在于揭示这些元件如何协同工作,如何构建出复杂而有序的系统。我被它所展现出的那种“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哲学深深吸引。在学习过程中,我常常会反复审视那些精巧的电路设计,想象着电流是如何在其中穿梭,信号是如何被处理和传递的。书中对某些经典电路的剖析,简直像是在解读一首精妙的乐章,每一个音符(元件)都恰到好处,共同奏响了完整的旋律。这种深入的理解,让我对电子技术的应用充满了新的想象。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更是创造的基石。当我看到书中介绍的一些先进概念时,那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被极大地激发了。它让我明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多么重要,而这本书,无疑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评分作为分隔符。 翻开这本书,一种沉甸甸的知识感扑面而来。它并非那种轻飘飘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一点一滴去品味、去消化的厚重之作。初次接触,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迷宫,里面充斥着各种符号、公式和抽象的概念。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适应这种节奏,尤其是在那些描绘元件特性和电路行为的章节,每一个细节都仿佛蕴藏着深刻的物理原理。有时候,我会因为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公式而反复推敲,试图理解它背后所代表的能量流动或信号变化。这种探索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也正是这份挑战,让我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更深的敬畏。作者在章节的组织上也颇具匠心,似乎有意将基础概念层层递进,确保读者在掌握了前一个知识点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后续的内容。虽然有时会感到吃力,但每当攻克一个难关,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感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虽然严格,但绝对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渴望学习的学生。它所传递的不仅仅是技术知识,更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宛如一股清流,席卷了我对电子技术过去的一些模糊认知。我曾以为这门学科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充满了冷冰冰的公式和晦涩难懂的理论。然而,它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所展现的,是一种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应用的桥梁。我发现,那些看似复杂的电路图,在它细腻的笔触下,逐渐变得生动起来。它不仅仅是告诉“是什么”,更着力于解释“为什么”和“怎么样”。每一个例子都仿佛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实验,引导我去观察、去分析、去得出结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将书中的描述与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设备联系起来,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让我觉得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作者在叙述方式上,也显得非常注重与读者的互动,仿佛在与你进行一场关于电子世界的对话。即使是一些非常基础的概念,也被赋予了新的视角和深度。对于那些想要真正理解电子技术背后原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起点。它所唤醒的,是对这个世界运行方式的好奇心,以及对技术力量的敬畏。
评分收到,我将为您撰写五段不同风格、不同程度的图书评价,每段约300字,且不包含图书的实际内容,避免AI痕迹,并使用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厚度和篇幅一开始让我有些望而却步。我曾经犹豫过是否要深入其中,因为我知道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后,这种疑虑便烟消云散了。它并非那种堆砌大量信息的“百科全书”式书籍,而是将知识体系化、结构化地呈现出来。每一个章节的逻辑都非常清晰,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某些关键概念时,总是能够巧妙地引入一些历史背景或者实际应用案例,这极大地增强了理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我发现,很多我曾经认为难以理解的现象,在这本书的阐释下,都变得井井有条。它就像一个精密的导览系统,带领我一步步深入电子技术的殿堂。虽然有些地方的讲解需要反复阅读和思考,但这种深入的思考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经历。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获取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种逻辑思维方式。这本书所带来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提升,让我对电子世界有了更宏观、更深入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