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之道——从微积分到5G》
定价:79.00元
售价:51.4元,便宜27.6元,折扣65
作者:杨学志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1212806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按照读者的思维顺序讲述了从微积分到 5G 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通信之道 从微积分到5G》共 20章,具有以下特点: (1)跨度极大,内容翔实:涉及数学、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前沿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知识密度极高,并且是*精华的部分。
目录
章 绪论11.2 什么是通信3
第2章 帮“菜鸟”复习一下微积分52.2.1 数列的极限72.3 你讨厌数学公式吗92.5 导数122.7 积分162.9 积分中值定理202.11 微积分基本定理的证明212.13 泰勒级数252.15 后记28
第3章 信号与系统313.2 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313.4 时/移不变系统343.5.1 离散_ 信号353.5.3 连续_ 函数383.6 卷积的性质43
第4章 复变函数454.2 复数的四则运算464.4 复指数函数50
第5章 傅里叶分析555.1.1 三角形式的傅里叶级数555.1.3 什么是频率585.1.5 理解负频率595.2.1 理解谱密度615.3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625.5 卷积定理695.7 离散傅里叶变换715.9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性质765.11 离散卷积定理81
第6章 采样,通往数字世界的步856.2 采样的数学表达866.4 周期冲激脉冲886.6 用采样信号重构原信号916.8 奈奎斯特定理能够被突破吗94
第7章 信号的谱分析977.2 频率分辨率101
第8章 线性空间理论1058.2 线性空间的定义1058.4 赋范空间1078.6 正交与正交基112
第9章 基本通信链路1199.2 调制——频谱搬移1229.4 非相干解调1249.6 锁相环1269.8 Costas 环1319.10 单边带信号1339.12 单边带信号的发送与接收1379.14 IQ 调制1409.16 复数基带信号与复信道1439.18 奈奎斯特准则1479.20 几种数字调制方式1559.21.1 非连续相位频移键控1599.21.3 小频移键控1629.21.5 从另外一个视角看MSK 166
0章 概率论与过程17310.2 联合事件和联合概率17510.4 变量17710.6 两个典型的概率密度函数18010.6.2 高斯分布18010.8 多变量的联合分布18210.10 联合矩18410.12 过程18710.14 复过程18910.16 循环平稳过程19210.18 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19410.20 离散过程和系统19810.22 闲话概率论201
1章 AWGN 信道的佳接收机20311.2 参数估计的模型20411.4 连续观测的大似然准则20611.6 匹配滤波器20911.8 2PAM 的误码率21511.10 符号同步219
2章 无线信道22712.2 多径效应与快衰落23012.2.2 瑞利衰落23212.3 小结236
3章 均衡23713.2 MF、ZF 和MMSE 滤波器23813.2.2 迫零算法24113.2.4 MF、ZF 和MMSE 的关系24413.3 数字均衡技术24513.3.2 频域均衡24613.4.1 信道估计的系统方程25013.4.3 病态问题25213.5 小结255
4章 多址技术25714.2 CDMA 25914.2.2 正交码26214.2.4 CDMA 的多用户模型和自干扰特性26614.2.7 CDMA 系统的特性26914.2.9 频域多用户检测27114.3 OFDMA 28414.3.2 OFDM 如何克服多径效应28614.3.4 OFDM 的导频设计和信道估计29014.3.6 OFDM 领域的核心293
5章 信息论30115.2 信息熵30415.4 联合熵和条件熵30715.6 凸函数与Jensen 不等式31015.8 高斯分布的微熵31415.10 离散信道容量31615.12 注水定理320
6章 蜂窝通信32316.2 切换32416.4 同频复用32616.6 分数频率复用32916.8 软频率复用33416.10 软频率复用的局限33816.12 多级软频率复用的性能340
7章 信道编码34717.2 群、环、域34817.4 线性分组码的解码算法35317.6 哈明码35517.7.1 正交码35717.7.3 超正交码35717.9 循环码36017.11 小结365
8章 多天线技术36718.2 利用SVD 解读MIMO 37018.4 MIMO 接收机算法37518.6 DOA 估计37818.8 Alamouti编码37918.10 波束赋形38218.12 波束赋形与STBC 结合390
9章 关于创新的思考39519.2 创新的方法39719.4 创新的驱动力40119.6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管理不适合创新40319.8 流程是质量的基础,人决定质量的高度40519.10 创新的管理40819.12 创新的政治环境411
第20章 后记4173G霸主4174G变局420展望5G425
作者介绍
杨学志,1970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省。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进入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进入华为公司,长期从事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 他是3G/4G多项核心技术的发明人,包括频域多用户检测,*波束赋形,软频率复用(SFR)和sOFDM技术,其中SFR和sOFDM是4G的奠基性技术。2012年10月从华为公司离职,独立进行5G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多级软频率复用技术,使得SFR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之一。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足够吸引我了,《通信之道——从微积分到5G》,光是这个名字就勾勒出了一个宏大的知识图谱。我一直对通信技术充满了好奇,但又苦于其背后复杂的数学原理和工程细节望而却步。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条通往理解通信奥秘的路径,从最基础的微积分概念开始,层层递进,直至当下最前沿的5G技术。我能想象到,通过这本书,我或许能摆脱那些“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真正理解无线信号是如何穿越时空,信息是如何编码传输,以及为什么5G能够带来如此革命性的体验。尤其是在5G这个词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当下,能够深入了解其技术内涵,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营销概念层面,对我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理论的迷雾,最终抵达技术的顶峰,让我对这个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充满奇妙的通信世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名普通的科技爱好者,我经常在浏览新闻或观看科普视频时接触到各种通信技术名词,但很多时候只是“听过”,并没有真正理解其含义。《通信之道——从微积分到5G》这本书,从它书名所展现的“从微积分到5G”的跨度来看,我感觉它试图构建的是一个“全景式”的通信知识体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通信技术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理解每一次技术迭代背后的驱动因素和关键突破。它或许会解释,在通信系统的演进过程中,有哪些基础理论得到了发展和应用,有哪些工程难题被成功克服。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从最早的模拟信号传输到如今的数字化、智能化通信,整个过程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而来,而5G又是站在了怎样的技术积淀之上,才能实现质的飞跃。这种循序渐进、脉络清晰的叙述方式,对我这样希望系统性学习通信知识的读者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理解一个领域,必须从其最基本的原理入手,而微积分无疑是许多现代科学和工程的基石。当看到《通信之道——从微积分到5G》这本书将微积分作为起点时,我便立刻被它严谨的学术态度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通信技术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数学语言去理解物理世界、理解信息流动的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释微积分中的哪些概念,例如导数、积分、级数等,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它们帮助我们描述信号的瞬时变化,还是它们支撑起了信息传输的效率优化?我希望作者能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这些抽象的数学工具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科普,更是一种思维训练,帮助读者建立起一种基于数学的科学认知体系。
评分我对电子工程和通信领域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但遗憾的是,大学时期的学习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记忆,而缺乏对知识体系之间关联性的深入理解。《通信之道——从微积分到5G》这本书的书名,恰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于“融会贯通”的渴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不同层级的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展示微积分作为基础数学工具,如何孕育出信息论、信号处理等核心通信理论,进而支撑起从早期的蜂窝网络到如今的5G技术的发展历程。我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看到知识的“演进”和“传承”,理解每一次技术飞跃背后所依赖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创新。这种从基础到前沿的系统性阐述,无疑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更加完整和深刻的通信知识框架,摆脱碎片化学习的困扰,真正领略通信领域博大精深的魅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前沿科技充满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常常感到科技发展的速度之快,信息爆炸的广度之大,让人应接不暇。尤其是5G,这个词汇几乎无处不在,它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然而,对于5G究竟是什么,它与4G、3G有何本质区别,其背后的技术突破点在哪里,我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我期待《通信之道——从微积分到5G》这本书能够为我揭开5G神秘的面纱。它是否会详细介绍5G的关键技术,比如毫米波、大规模MIMO、网络切片等?它是否会解释这些技术是如何协同工作,从而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广阔的连接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这些复杂的技术概念转化为我能够理解的逻辑,让我能够真正感受到5G所带来的变革,以及它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