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宇宙源起何处)/微百科 9787562496946

虚空(宇宙源起何处)/微百科 978756249694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弗兰克克洛斯 Frank Close,羊奕伟 著
图书标签:
  • 宇宙学
  • 天文学
  • 物理学
  • 科学普及
  • 虚空
  • 宇宙起源
  • 微百科
  • 科普读物
  • 宇宙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久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496946
商品编码:2926488483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虚空(宇宙源起何处)/微百科

定价:29.00元

作者:【英】弗兰克克洛斯 Frank Close,羊奕伟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624969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英国科学促进协会前副会长,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RAL)理论物理部部长,欧洲核子中心(CERN)公众推广部主任,粒子物理学家、作家,英国牛津大学物理学院弗兰克·克洛斯教授科普。

所有科学都是基于存在的研究,但是存在并非理所当然。

存在即有,有生于无,无又生于何?

科学与佛道学的契合。

我们时间和空间可能并非我们所感受的如此简单,时空概念其实更加深刻。

宇宙之前的虚空世界,是人类研究的科学领域。

由浅入深,为读者打开通往虚空世界的大门,

这可能是你一生遇到过的,对*晦涩难懂的科学领域的科普回答!

内容提要


世间万物从何而来?时间和空间是如何从无到有的?假设我们从一个空间范围内移走了所有的物质,那么这个空间会回到*原始的“无”的状态吗?真空是真的空吗?学术界关于“无”的认识和讨论经历哪些变革呢?波、电磁场、以太、相和组织、力和希格斯真空等众多重要物理概念的出现带来哪些意义?本书将打开一扇宇宙之前的虚空之门,从浅入深带领读者进入玄妙的虚空世界。

目录


1 庸人自扰
对虚空的早期理解 /5
憎恶从何而来? /11
空气/13
制作真空 /15
布莱斯· 帕斯卡( Blaise Pascal) : 水
与酒的博弈/19
真空长什么样? /20
大气压强 /22
2 原子内部何其空旷
电子/27
原子到底有多空旷? /32
场 /36
场是否有大小 /39
重力场和平方反比定律/42
波 /45
3 空间
创世纪 /49
牛顿 /52
空间及运动的概念/56
4 波在何处
电磁场与波 /65
波的载体/69
以太难题/72
5 随光束旅行
空间、时间及时空 /82
时空 /86
6 自由空间的代价
时空扭曲 /89
引力和弯曲 /98
宇宙膨胀/102
7 无限之海洋
量子世界/107
波和量子不确定/112
沸腾的真空 /118
无限的海洋/126
8 希格斯真空
相和组织 /133
相变和真空 /139
改变真空中的力 /143
希格斯真空 /146
9 新的虚空
宇宙的状态/151
爆胀/155
更高维度 /161
搜寻虚空

作者介绍


◎ 作者简介

弗兰克?克洛斯(Frank Close)

英国人,牛津大学物理学教授,埃克塞特大学研究员,曾任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的理论物理学部门负责人,曾荣获了大英帝国官佐勋章(OBE)、英国物理学会开尔文奖。他还担任过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公共教育和通讯部的负责人,因其在促进物理学的公众理解和科普写作方面的突出贡献,他获得了英国媒体评出的2007年*科普写作奖(“Sygenta Prize”)。他的其他作品有:《路西法的遗产》(2000)、《奥德赛粒子》(2002)、《虚空》(2007)等。

◎ 译者简介

羊奕伟

四川人,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现就职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领域主要为核物理及高能物理。

文摘


序言



《虚空(宇宙源起何处)/微百科》:一场超越时空的宇宙奥秘探索之旅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隐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奥秘,其中最令人着迷的莫过于宇宙的起源。人类对宇宙的好奇与探索从未停止,而《虚空(宇宙源起何处)/微百科》正是这场宏大探索旅程中的一部引人入胜的指南。本书以其深邃的洞察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生动的叙述方式,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探究宇宙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 一、 追溯太初的曙光:大爆炸理论的精妙解读 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对现代宇宙学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大爆炸理论——进行的深度解析。我们熟知的宇宙,从渺小的奇点爆发,瞬间膨胀,冷却,形成我们今日所见的星系、恒星与行星。但大爆炸理论远不止于此。本书将细致地剖析大爆炸理论的各个阶段,从暴胀时期极速的扩张,到基本粒子的形成,再到早期原子的合成,直至第一批恒星的诞生。 作者并非仅仅陈述科学事实,而是力求将复杂的理论以最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书中可能涉及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深入探讨,这种古老的光芒,如同宇宙诞生时的“余晖”,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宇宙早期状态的宝贵线索。本书将解释CMB的性质,以及它如何成为支持大爆炸理论的强有力证据。同时,对于早期宇宙中物质与能量的分布,以及它们如何逐渐演化形成今日宇宙的宏观结构,作者也会进行细致的描绘。 此外,本书不会回避大爆炸理论所面临的一些挑战与未解之谜。例如,奇点问题,即大爆炸之前的状态是什么?暗物质和暗能量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又为何如此难以捉摸?本书将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介绍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的各种前沿研究,引导读者思考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二、 宇宙的构成与演化:从微观粒子到宏观结构的壮丽画卷 除了宇宙的起源,本书还将目光投向了宇宙的构成以及其漫长的演化历程。从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夸克、轻子,到构成星辰的原子,再到星云、星系、星系团,乃至超星系团,本书将勾勒出一幅宏伟的宇宙结构图。 读者将了解到,宇宙并非静止不变,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不断演化的系统。恒星的诞生与死亡,黑洞的形成与吞噬,星系的碰撞与融合,都构成了宇宙壮丽的史诗。本书可能会详细描述恒星演化的不同阶段,从年轻的蓝色巨星到衰老的红矮星,以及超新星爆发的震撼场面,这些都是宇宙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对于黑洞这一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本书也将进行精彩的解读。它将解释黑洞的形成机制,其强大的引力如何扭曲时空,以及事件视界的概念。同时,书中可能还会探讨超大质量黑洞在星系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周围物质的相互作用。 在宏观层面,本书将描绘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过程。引力如何在早期宇宙的不均匀性基础上,将物质聚集起来,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网状结构?暗物质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关键角色,它又是如何“锚定”住可见物质,促成大规模结构的形成?这些问题都将在本书中得到细致的解答。 三、 宇宙的终极命运:猜想与科学的碰撞 关于宇宙的终极命运,一直是人类思考的终极问题之一。宇宙会永远膨胀下去,直到一切归于冰冷?还是会收缩,最终迎来一场“大挤压”?亦或是存在着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循环?《虚空(宇宙源起何处)/微百科》将带领读者一同探索这些令人着迷的可能性。 本书将基于当前的宇宙学模型,详细阐述几种主要的宇宙终极命运猜想。例如,热寂(Heat Death)模型,即宇宙无限膨胀,温度趋于零,所有能量均匀散布,生命活动因此停止。又如,大挤压(Big Crunch)模型,即宇宙的膨胀最终停止,并开始收缩,最终坍缩成一个奇点。 当然,本书也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推演,而是会结合最新的观测数据和科学发现,来评估这些猜想的可能性。暗能量的性质,对宇宙的加速膨胀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对其理解的深化,将直接影响我们对宇宙终极命运的判断。本书将可能介绍科学家们如何利用Ia型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来测量宇宙的膨胀速率,并揭示暗能量存在的证据。 作者在探讨这些未来猜想时,会保持科学的严谨性,同时又不失想象力。他们将引导读者认识到,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仍然是有限的,未来的发现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对宇宙命运的看法。这种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精神,正是本书的核心魅力所在。 四、 科学的工具与方法:探秘宇宙的智慧之光 要理解如此宏大的宇宙奥秘,离不开科学的强大工具与方法。《虚空(宇宙源起何处)/微百科》将不仅仅是关于宇宙本身,它还会揭示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揭开宇宙面纱的。 本书可能会介绍现代天文学观测的关键设备,如大型望远镜(地面与空间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引力波探测器等。读者将了解到,正是这些先进的设备,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遥远星系、黑洞、早期宇宙的宝贵数据。 同时,本书还将深入探讨理论物理学的基石,如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如何被应用于宇宙学研究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如何描述引力,并预言了宇宙的膨胀?量子力学又如何解释宇宙极早期的微观涨落,这些涨落又如何成为后来宇宙结构的种子? 此外,本书还会强调数学在宇宙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宇宙的运行规律,很多都可以用精密的数学方程来描述。作者可能会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介绍一些基础的宇宙学模型和方程,展示科学是如何通过抽象和量化来把握现实的。 本书还将引导读者思考科学方法论本身。科学的进步,离不开观察、假说、实验、验证的循环过程。在宇宙学领域,许多“实验”是在巨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进行的。如何设计这些“宇宙尺度的实验”,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这些都是本书所要展现的智慧之光。 五、 哲学层面的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 《虚空(宇宙源起何处)/微百科》并非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它还触及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当我们仰望星空,思考宇宙的起源与终结,我们也在思考人类自身的意义和位置。 本书可能会引导读者思考“是否存在地外生命”这一古老的问题。基于对宇宙广阔性的认识,以及对生命形成条件的探索,作者会从科学的角度,讨论生命在宇宙中出现的可能性。这不仅是对未知的好奇,也关乎人类是否是宇宙中孤独的存在。 同时,本书还会引发对人类认知局限性的思考。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暗物质和暗能量占据了宇宙的大部分质量和能量,而它们却是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这提醒着我们,科学的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的认知总是受到时代的局限。 最终,本书会鼓励读者以一种更加谦逊而又充满敬畏的态度,来面对宇宙的浩瀚与神秘。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反思。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只是宇宙长河中的一粒微尘,但同时,我们也是能够思考和理解宇宙的独特存在。 《虚空(宇宙源起何处)/微百科》是一部充满智慧的著作,它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科学的严谨与哲学的深邃融为一体。无论您是科学爱好者,还是对宇宙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为您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宇宙探索之旅,让您在浩瀚的星辰大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与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虚空(宇宙源起何处)/微百科》这本书,它就像一瓶陈年的老酒,醇厚而充满智慧。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关于“无”和“有”的哲学辩论以及它们的科学对应感到好奇。书名中的“虚空”二字,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不仅是一个物理概念,更是一种形而上的思考起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打破我对宇宙起源的固有认知。它可能不仅仅是关于大爆炸的教科书式讲解,而是会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什么导致了“无”变为“有”?那个初始的奇点,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我期待书中能够融入一些前沿的物理学理论,比如弦理论、量子引力等,并且用一种我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能够窥探到科学家们是如何试图统一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同时,“微百科”的定位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充满信心,我希望它能像一本随时可以查阅的工具书,里面包含了各种天体现象、物理定律的解释,以及历史上重要的科学发现和人物故事。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我们认为宇宙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它背后的逻辑和证据是什么。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重塑,一次对宇宙真理的追寻。

评分

哇,拿到这本《虚空(宇宙源起何处)/微百科》真是太令人兴奋了!我一直对宇宙的起源和终极问题着迷,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扇通往未知宇宙的大门。光是书名就充满了神秘感和哲学深度。“虚空”这个词本身就引人遐想,它是万物存在的起点吗?还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什么?而“宇宙源起何处”更是直接戳中了人类最古老的好奇心。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用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将那些深奥的物理学、天文学概念讲解透彻。我希望它能带领我一步步穿越时间的洪流,从大爆炸的奇点开始,了解恒星的诞生与毁灭,星系的演化,直到我们今天所见的广袤宇宙。我想知道,我们人类在这个宏大的宇宙图景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的存在,是否有什么更深层的意义?这本书的“微百科”定位,也让我觉得非常实用,这意味着它可能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能够提供很多具体的知识点,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时不时地获得“原来如此”的顿悟。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大量的插图、图表,用来可视化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黑洞的形成、虫洞的猜想、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奥秘。我甚至希望它能触及一些关于宇宙之外的猜测,虽然我知道这可能是科学难以触及的领域,但对于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读者来说,这些都是无尽的宝藏。这本书,我感觉它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次思维的旅行,一次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度探索。

评分

拿到《虚空(宇宙源起何处)/微百科》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所吸引。我一直认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最能体现我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活动。书名中的“虚空”二字,给我一种既空灵又深邃的感觉,它似乎暗示着万物的起源,又像是在拷问我们存在的本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极具启发性的方式,引导我进入宇宙学的世界。我期待它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描述现象,而是深入探讨那些令人费解的宇宙学谜题。比如,暗物质和暗能量到底是什么?它们为何占据了宇宙的大部分?宇宙的膨胀是否会永远持续下去,还是会迎来某种终结?“微百科”的标签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信息量会非常丰富,我希望它能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各种宇宙学概念,比如霍金辐射、宇宙视界、宇宙常数等,并且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它们。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进展,让我了解科学界在解开宇宙之谜的道路上,已经走到了哪一步。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求,更是一次对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一次对人类智慧极限的挑战。

评分

收到这本《虚空(宇宙源起何处)/微百科》的时候,我心里涌现出一种久违的求知欲。我一直认为,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是人类智慧最伟大的体现之一。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出了我一直以来最感兴趣的问题:这一切,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虚空”,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解读,但在科学和哲学的交叉点上,它总指向一种最根本的存在状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严谨的老师,又像一位富有激情的向导,带领我深入了解宇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我想知道,我们现在所能观察到的宇宙,是否只是一个更大的“虚空”中的一个泡沫?有没有平行宇宙?时间本身又是如何产生的?书中的“微百科”模式,让我预感它将是一本信息量爆炸但又结构清晰的读物。我期待它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最复杂的概念,比如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如何影响我们对宇宙初期的理解,或者广义相对论如何描绘了时空的结构。我希望它能帮我梳理清楚那些拗口的科学名词,比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膨胀、宇宙弦等等,让它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术语,而是构成宇宙壮丽画卷的生动元素。我尤其希望,它能告诉我,我们目前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有哪些是已经被证实了的,又有哪些还停留在猜想阶段,科学的边界究竟在哪里。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一次对人类知识前沿的求索,一次对宇宙奥秘的深入挖掘。

评分

《虚空(宇宙源起何处)/微百科》这本书,光是名字就充满了哲学的韵味和科学的探索精神。我一直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充满了好奇,总觉得我们人类的渺小和宇宙的浩瀚之间,隐藏着无数的奥秘。书名中的“虚空”二字,让我联想到那种最纯粹、最原始的存在状态,也让我开始思考,这一切,究竟是从何而来的。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那些极其复杂的宇宙学概念,比如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量子涨落等等,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故事形式呈现出来。我想要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地推导出这些理论的,他们又是通过哪些观测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的。而“微百科”的定位,让我觉得它就像一本随身的宇宙宝典,我期待里面能够有清晰的概念解释、重要的科学家的介绍、以及一些关于宇宙演化的时间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宇宙是今天的样子,为什么我们现在能够看到这些星辰大海,而不是别的。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宇宙终极命运的思考,以及人类在这个宏大叙事中的位置。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只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次关于存在意义的深刻对话,一次对宇宙终极真理的追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