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冬韵奥林匹克
定价:42.00元
作者:吴静钰 侯琨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3002292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参与奖章欣赏
1924年夏蒙尼冬奥会参与奖章
1928年圣莫里茨冬奥会参与奖章
1932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参与奖章
1936年加米施帕滕基兴冬奥会参与奖章
1948年圣莫里茨冬奥会参与奖章
1952年奥斯陆冬奥会参与奖章
1956年科蒂纳丹佩佐冬奥会参与奖章
1960年斯阔谷冬奥会参与奖章
1964年因斯布鲁克冬奥会参与奖章
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参与奖章
1972年札幌冬奥会参与奖章
1976年因斯布鲁克冬奥会参与奖章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参与奖章
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参与奖章
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参与奖章
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参与奖章
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参与奖章
1998年长野冬奥会参与奖章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参与奖章
2006年都灵冬奥会参与奖章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参与奖章
2014年索契冬奥会参与奖章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海报欣赏:
1960年斯阔谷冬奥会官方海报
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官方海报
1972年札幌冬奥会官方海报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赞助商海报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官方海报(一)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官方海报(二)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官方海报(三)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官方海报(四)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官方海报(五)一组4张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官方海报(六)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官方海报(七)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官方海报(八)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官方海报(九)
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官方海报
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官方海报
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火炬传递官方海报
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官方海报
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官方海报(一)
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官方海报(二)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海报
北京2022年冬奥申委出版官方申冬奥海报一组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丝巾欣赏
1952年奥斯陆冬奥会丝巾
1956年科蒂纳丹佩佐冬奥会丝巾(一)
1956年科蒂纳丹佩佐冬奥会丝巾(二)
1956年科蒂纳丹佩佐冬奥会丝巾(三)
1960年斯阔谷冬奥会丝巾
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丝巾(一)
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丝巾(二)
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丝巾(三)
1976年因斯布鲁克冬奥会丝巾(一)
1976年因斯布鲁克冬奥会丝巾(二)
1976年因斯布鲁克冬奥会丝巾(三)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DEMETRE丝巾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丝巾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丝巾一对
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丝巾一对
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丝巾
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丝巾
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丝巾
1998年长野冬奥会丝巾
1998年美国代表队参加长野冬奥会丝巾
1998年长野冬奥会VISA赞助商丝巾
1998年长野冬奥会丝巾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丝巾(一)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丝巾(二)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丝巾(三)
《吉祥物》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欣赏
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季奥运会吉祥物
1976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冬季奥运会吉祥物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吉祥物
1984年萨拉热窝冬季奥运会吉祥物
1988年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吉祥物
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吉祥物
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吉祥物
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会吉祥物
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吉祥物
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吉祥物
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吉祥物
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吉祥物
附录1 中国申办2022年冬奥会大事记
附录2 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简介
附录3 北京冬奥会场馆简介
作者介绍
吴静钰,中国奥委会执委、全国青联委员、中国体育文化推广大使、中国人民大学教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跆拳道49公斤以下级别冠军。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为中国实现跆拳道亚运会“零”的突破。赛场上,她爆发力和柔韧性俱佳,作风硬朗,因此获得“轻型轰炸机”的美称。2015年初复出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目标——“奥运三连冠”!
侯琨,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EMBA在读,奥林匹克文化推广人。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火炬手、2014年第二届南京青奥会火炬手、2016年里约奥运会火炬手。多年来从事奥林匹克文化在世界的推广以及中国奥林匹克历史的研究工作,著有《奔跑 奥林匹克》一书。2012年因“侯琨奥林匹克环球行”活动被大家所熟知,2015年再次启动“2015侯琨冬奥环球行”活动。
文摘
序言
我得说,这本书的插图和历史资料的运用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水准。不同于那种粗糙的、为了凑版面而放的配图,这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份旧报纸的剪影,都像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物。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补充,它们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温度和重量。我尤其喜欢其中一组关于早期设备演变的对比图,从最初笨重、简陋的工具,到后来高科技材料的运用,这种直观的对比,让人对科技进步在体育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阅读时,我经常会暂停下来,仔细端详那些泛黄的边角和模糊的影像,仿佛能嗅到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这种对视觉元素的重视,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它不仅仅是在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更是在带你“穿越”回去感受“那是怎样一番光景”。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翻阅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专业或者说教,毕竟涉及到一些高水平的竞技分析。但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自然,高明之处在于,他能把那些复杂的战术布局和技术细节,用非常生活化甚至带点幽默感的语言给阐释出来。比如描述某次关键的突破时,作者用了“像一把出鞘的快刀,瞬间撕开了对手的防线”这样的比喻,我一个非专业人士都能瞬间在脑海里构建出那个画面,甚至能感受到空气都被切割开的锐利感。而且,这本书的结构处理得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那种僵硬的线性时间叙事,而是像一幅错综复杂的织锦,不同时间线、不同人物的视角时不时地交织在一起,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探索的乐趣。我甚至在某几个章节里,找到了自己年轻时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目标而付出的影子,那种共鸣感是语言难以形容的,它让你觉得,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对“极致”的追求都是相通的。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它对“失败”的处理。很多体育题材的书籍,总是把聚光灯打在光环之下,着重描写夺冠的荣耀。但这本书却花了大篇幅去剖析那些“差点成功”的时刻,那些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的遗憾。它没有将这些描述成悲剧,而是将其塑造成了下一次飞跃的基石。通过对那些失意选手的深度访谈,我看到了“挫折教育”在顶尖人才培养中的残酷与必要性。他们如何从泥泞中爬起来,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将怨怼转化为更强大的驱动力,这些心理层面的剖析,比任何体能训练的描写都来得震撼人心。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体育传记,更像是一本关于“韧性心理学”的教科书,对于任何在生活中遭遇瓶颈的人来说,都是一剂强心针,让人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从不跌倒,而是跌倒后依然选择站起来奔跑的勇气。
评分这本书啊,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注水书。封面设计得挺有格调,那种冬日的素雅和运动的力量感拿捏得恰到好处。我特别喜欢它对那种“匠人精神”的描绘,你知道吗,那种几十年如一日,对着一个目标死磕的劲头,简直能把人骨子里那点惰性都给激发出来。书中穿插了一些老一辈运动员的口述历史,听他们讲起当年训练的艰辛,那种环境条件远不如现在,但信念却异常坚定的画面,真的让人动容。它不仅仅是在记录一项运动的辉煌瞬间,更是在探讨“坚持”这个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对那些幕后工作者的刻画,灯光师、器材维护员、营养师,每一个环节都像精密的齿轮在咬合,少了谁都不行。这些细节的捕捉,让整本书的厚度和立体感一下子就上来了,完全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体育报道能比拟的。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竞技”的理解又深了一层,它不仅仅是输赢,更是一场关于自我极限的对话。
评分从宏观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格局非常开阔。它没有仅仅局限于个体的英雄事迹,而是将这些竞技故事放置在了更广阔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变迁的大框架下进行审视。比如,它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如何影响了运动员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也反思了商业化浪潮对纯粹竞技精神可能带来的冲击与挑战。这种兼具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辨的笔触,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升华。它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而是那种需要你慢下来,细细品味,甚至时不时要合上书本,进行一番自我反思的深度作品。它成功地将体育竞技,这个看似边缘的领域,提升到了关乎民族精神和个体价值实现的高度,让我对未来体育文化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和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