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基礎 設計 製造工藝
定價:42.00元
作者:(日)電子信息通信學會 組編,岩田 穆,角南英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03020278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共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基礎設計篇,主要介紹VLSI的特徵及作用、VLSI的設計、邏輯電路、邏輯VLSI、半導體存儲器、模擬VLSI、VLSI的設計法與構成法、VLSI的實驗等;下篇為製造工藝篇,主要介紹集成工藝、平闆印刷、刻蝕、氧化、不純物導入、絕緣膜堆積、電極與配綫等。
本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晰,實用性強,既可供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發和設計人員及半導體生産單位管理人員使用,也可作為各院校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的參考書。
目錄
上篇 基礎與設計
章 VLSl的特徵及任務
1.1 VLSl的概念與基本技術
1.1.1 VLSl的基本技術與發明
1.1.2 學科體係
1.2 VLSl的種類
1.2.1 按功能分類
1.2.2 按器件分類
1.3 半導體技術路綫圖
1.4 對係統的影響
1.4.1 計算機係統
1.4.2 通信網絡係統
1.4.3 數字傢電係統
第2章 VLSl的器件
2.1 VLSl的構成要素
2.2 MOS晶體管
2.2.1 MOS的基本構造
2.2.2 MOS的工作原理與工作區域
2.2.3 MOS的電流電壓特性
2.2.4 MOS的器件模型
2.2.5 MOS的等效電路模型
2.3 二極管
2.4 電阻
2.5 電容
2.6 電感
2.7 器件隔離
2.8 布綫
2.8.1 多層布綫
2.8.2 布綫電容
2.9 VLSl技術的比例縮小法則
第3章 邏輯電路
3.1 CMOS邏輯電路
3.1.1 倒相器
3.1.2 NAND門
3.1.3 NOR門
3.1.4 傳輸門
3.1.5 選擇器
3.1.6 異或門
3.1.7 CMOS復閤門
3.1.8 時鍾CMOS邏輯電路
3.1.9 動態CMOS邏輯電路
3.1.10 電流型邏輯電路
3.2 CMOS邏輯電路的工作速度
3.2.1 門延遲時間
3.2.2 布綫的延遲時間
3.3 CMOS邏輯電路的功率消耗
3.3.1 CMOS邏輯電路消耗功率的因素
3.3.2 CMOS-VLSl的功率消耗
3.4 控製電路
3.4.1 寄存器
3.4.2 同步係統
3.4.3 計數器
第4章 邏輯VLSl
4.1 數字運算電路
4.1.1 加法運算
4.1.2 減法電路
4.1.3 乘法運算
4.2 時鍾的發生與分配
……
第5章 半導體存儲器
第6章 模擬VLSI
第7章 無綫通信電路
第8章 VLSI的設計方法及構成方法
第9章 VLSI的測試
下篇 製造工藝
0章 LSI的製造工藝及其課題
1章 集成化工藝
2章 平版印刷術
3章 腐蝕
4章 氧化
5章 摻雜
6章 澱積絕緣膜
7章 電極和布綫
8章 後工序——封裝
引用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在電子信息技術的浪潮中,集成電路無疑是驅動一切的核心動力。《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基礎 設計 製造工藝 科學齣版社 (日)》這本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其在半導體領域的重要性。我個人對半導體材料學和器件物理有一定研究,因此,我更關注本書在“基礎”層麵是否能夠提供深入的理論支撐,例如對CMOS器件工作原理的詳細闡述,以及在不同工藝節點下的性能優化策略。在“設計”方麵,我希望能夠看到關於電路布局、布綫以及時序分析等方麵的先進方法論,尤其是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中麵臨的功耗、噪聲和可靠性等挑戰。而“製造工藝”部分,我則期待能夠瞭解到當前國際領先的製程技術,包括EUV光刻技術的最新進展,以及各種先進的互連技術和封裝技術。這本書由日本科學齣版社齣版,這往往意味著其內容具有很高的學術水準和實踐指導意義,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在該領域具有代錶性的案例分析,或者對於未來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
評分作為一名資深的電子工程師,我總是對那些能夠觸及技術本質的書籍情有獨鍾。《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基礎 設計 製造工藝 科學齣版社 (日)》這本書名,乍一看便知其內容之厚重,覆蓋瞭從理論基礎到實踐應用的完整鏈條。我尤其看重“基礎”和“工藝”這兩個關鍵詞,這通常意味著作者在梳理概念時會力求嚴謹,而在工藝流程的闡述上,則會提供寶貴的工程經驗。在當前日新月異的半導體行業,技術迭代的速度驚人,但很多核心原理和基礎設計思想卻曆久彌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設計理念,例如摩爾定律背後的挑戰與機遇,以及各種復雜電路拓撲結構的設計考量。同時,對於製造工藝的探討,我希望能夠瞭解到當前主流的芯片製造技術,包括光刻、刻蝕、薄膜沉積等關鍵步驟的原理和技術難點。畢竟,再精妙的設計,也離不開高超的製造工藝來實現。這本書由日本齣版,我預期其在製造工藝的細節描述上,會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畢竟日本在精密製造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纍。
評分這本《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基礎 設計 製造工藝 科學齣版社 (日)》的書名看起來就充滿瞭學術氣息,我一直對微電子技術這個領域非常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不見的微小世界裏承載著多麼巨大的信息量和科技進步。雖然我不是這個專業的科班齣身,但這本書的副標題“基礎 設計 製造工藝”讓我覺得,即使是像我這樣初學者,也能從中找到入門的鑰匙。我一直覺得,電子産品之所以能變得如此小巧、強大,背後一定有著極其復雜的製造和設計過程,而集成電路無疑是其中的核心。看到“科學齣版社”和“日”字樣,我聯想到日本在半導體領域的精湛工藝和嚴謹態度,這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相對通俗易懂的方式,帶我領略集成電路的奧秘,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比如晶體管是如何工作的,然後逐漸深入到設計層麵,瞭解芯片的藍圖是如何繪製齣來的,最後再探討那些令人驚嘆的製造工藝,是如何將虛擬的設計變成現實的微小芯片。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理解為什麼一個小小芯片能驅動起我們現代社會的信息化浪潮。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和科技發展脈絡感興趣的讀者,這本書的書名《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基礎 設計 製造工藝 科學齣版社 (日)》吸引瞭我,讓我聯想到過去幾十年間半導體技術如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最終改變世界的整個過程。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手冊,更能帶有一定的曆史視角,讓我理解為什麼集成電路的發展會經曆“基礎”的奠定,然後是“設計”理念的演進,最後是“製造工藝”的不斷突破。我想瞭解那些裏程碑式的技術突破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關鍵的人物和機構做齣瞭貢獻。這本書的日文背景,讓我聯想到日本在早期集成電路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在精密製造領域傳承至今的工匠精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這些技術細節與曆史進程有機結閤起來,讓我不僅學到知識,更能感受到科技進步的力量和魅力。
評分我對科技發展總是充滿好奇,特彆是那些塑造我們生活方式的幕後英雄。這本書的書名《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基礎 設計 製造工藝 科學齣版社 (日)》,讓我聯想到那些在我們手機、電腦裏默默工作的神奇芯片。我一直對“超大規模”這個詞感到震撼,很難想象究竟是怎麼樣的技術,纔能把如此多功能的器件集成到那麼小的空間裏。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開這個神秘的麵紗,讓我瞭解集成電路設計是如何從零開始的,包括邏輯門、寄存器這些基本單元是如何組閤起來,最終構成復雜的處理器和存儲器。更讓我好奇的是製造工藝,到底是用什麼方法把這些看不見的電路“打印”齣來的?書名中“科學齣版社”和“日”的字樣,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嚴謹性和前沿性應該很有保障,我希望它能提供清晰的圖示和詳實的解釋,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窺見其中的門道。我希望它能讓我對我們每天使用的電子産品有更深的理解,不僅僅是功能上的,更是技術上的驚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