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北京文创产业为例究 |
| 作者 | 赵玉宏 |
| 定价 | 48.00元 |
| 出版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 ISBN | 9787519602666 |
| 出版日期 | 2017-1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以及设计服务已经渗透并贯穿在各领域各行业,逐渐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的态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创意改变产品服务内容和质量、提升文化消费水平,是培育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在此背景下,本书以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关联、辐射作用。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目录 章绪论001 一、研究背景002 (一)信息技术发展加速文化创意产业融合002 (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高成长性003 二、研究意义005 三、研究内容006 四、研究方法007 第二章文献综述009 一、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现状010 (一)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现状010 (二)产业融合研究现状013 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现状017 (一)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动因研究018 (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研究019 (三)融合案例研究021 三、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现状023 第三章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和方式027 一、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028 (一)基础驱动力:技术创新028 (二)内部驱动力:企业驱动 需求拉动031 (三)外部驱动力:推动034 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040 (一)技术融合040 (二)产品融合042 (三)市场融合043 (四)企业融合045 第四章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047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基于PEST宏观分析048 (一)政治与法律环境049 (二)经济与信息环境055 (三)社会与人文环境067 (四)技术与产业环境072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类别078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跨界融合078 (二)文化创意产业内部融合083 三、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084 (一)文化创意产业链融合发展不足084 (二)文化创意产业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有待提高087 (三)对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缺乏统一指导088 四、本章小结090 第五章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案例研究091 一、内部融合案例——影视产业和文化旅游业融合092 (一)影视旅游概念093 (二)影视旅游的类型095 (三)影视旅游的特点097 (四)影视旅游案例分析——北京怀柔影视基地098 二、外部融合案例——旅游业与农业融合102 (一)旅游农业概念102 (二)北京旅游农业产业现状103 (三)北京旅游农业融合开发模式104 (四)北京旅游农业融合的意义110 第六章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113 一、层面115 (一)探索“大部制”的融合型管理模式115 (二)放松管制,优化产业融合的配套政策117 (三)建立全面的人才体系,消除文化产业融合的人才瓶颈120 (四)促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121 (五)推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进程122 二、社会层面123 (一)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对接职能部门123 (二)利用文化创意产业联盟,搭建融合信息平台125 三、企业层面128 (一)产业渗透融合发展模式128 (二)产业延伸融合发展模式130 (三)产业重组融合发展模式132 小结135 参考文献137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北京文创产业为例》的封面和出版信息,让我对其中所探讨的主题充满了好奇。我一直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的创新与融合,而北京作为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其文创产业的发展必然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界定“融合发展”的,是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还是能够深入到具体的商业模式、组织架构、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对北京文创产业不同细分领域的考察,例如设计、出版、影视、演艺、游戏、动漫等,来展现其融合发展的具体图景。我关注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案例,也包括那些在融合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困境,以及北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毕竟,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真实的案例分析更能体现研究的深度和价值。
评分读《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北京文创产业为例》,我预设的期待是,它能够为我提供一个理解当前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窗口。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和创新驱动型产业,其融合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其文创产业的发展经验无疑具有标杆意义。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北京是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培育、人才引进等多种手段,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书中是否会探讨北京在发展数字创意、内容产业、文化科技融合等方面的具体举措,以及这些举措如何促进了文化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价值实现。我也对书中关于“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很感兴趣,是仅仅指不同行业间的简单叠加,还是能够形成更高层次的协同效应和创新生态。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量化的数据和详实的案例,来佐证其观点,那就再好不过了。
评分拿到《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北京文创产业为例》这本书,我首先被其严谨的学术研究取向所吸引。从书名来看,它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通俗读物,而是力图深入挖掘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驱动机制。我关注的重点在于,作者是否能够摆脱空洞的理论框架,真正地深入北京文创产业的肌理,去揭示其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模式。例如,在产业融合方面,书中是否能剖析出“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不同维度的融合方式,以及这些融合在实践中产生的效益和面临的障碍。北京作为一线城市,其文创产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市场、政策、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作者的分析能否兼顾这些复杂性,提供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解读,这是我非常期待的。我希望书中能呈现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方法或理论视角,例如运用大数据分析文创产品消费趋势,或者通过案例研究剖析成功的融合发展模式,甚至是对失败案例的复盘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研究的深度和价值。
评分《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北京文创产业为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种将宏大叙事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视角。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种关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并且能够用北京的实际案例来验证和丰富这个框架。我关注的重点在于,作者如何分析北京作为首都,其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这其中可能涉及到政策的先行先试、资源的集聚效应、以及创新创业的氛围营造等方面。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北京的哪些文化资源,比如历史遗迹、艺术机构、以及传统技艺等,是如何被创造性地转化和融合到现代文创产业中的。同时,我也对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如何赋能文创产业,以及这种赋能带来了哪些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感到非常好奇。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例如在数字经济时代,北京的文创产业将如何继续深化融合,迈向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更具价值了。
评分这本《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北京文创产业为例》初登我手,便是一股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书名中的“融合发展”四个字,早已点明了其核心命题,也契合了当下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方向。我尤其好奇的是,作者如何将宏观的产业理论,落脚到北京这个具体而生动的案例上来。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文化底蕴深厚,同时又具备现代化的创新活力,是探究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绝佳样本。我期望书中能详细分析北京在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新兴科技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以及不同业态之间的跨界融合等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比如,故宫博物院如何通过文创产品走向大众,798艺术区如何从工业遗址转型为创意集聚地,或者像一些新兴的数字媒体公司,是如何将北京的文化符号融入数字内容的创作与传播的。这些具体案例的呈现,将使理论变得鲜活,也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我希望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展示北京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道路上的成就、挑战与未来前景,为其他地区的同类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