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南繁作物栽培育种技术 |
| 作者 | 冯素萍 |
| 定价 | 56.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 ISBN | 9787517027096 |
| 出版日期 | 2015-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276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南繁作物栽培育种技术》主要对南繁这个地区常见的农作物的育种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每个章节都从农作物的生物特性人手,通过对农作物生物特性以及品种特点的详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农作物适合的生长环境,从而进一步分析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的栽培育种方式和技术,对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南繁作物栽培育种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实用性和易懂性上,对于研究或种植农作物的人们来说,《南繁作物栽培育种技术》不仅详细实用,而且通俗易懂,是很好的实践指导资料。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前言 章 水稻 节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水稻的栽培技术 第二章 玉米 节 玉米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玉米的栽培技术 第三章 小麦 节 小麦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小麦的栽培技术 第四章 棉花 节 棉花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棉花的栽培技术 第五章 大豆 节 大豆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大豆的栽培技术 第六章 花生 节 花生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花生的栽培技术 第七章 马铃薯 节 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马铃薯的栽培技术 第八章 高粱 节 高粱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高粱的栽培技术 第九章 谷子 节 谷子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谷子的栽培技术 第十章 青稞 节 青稞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青稞的栽培技术 第十一章 向日葵 节 向日葵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向日葵的栽培技术 第十二章 甜菜 节 甜菜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甜菜的栽培技术 第十三章 蓖麻 节 蓖麻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蓖麻的栽培技术 第十四章 烤烟 节 烤烟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烤烟的栽培技术 第十五章 西瓜 节 西瓜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西瓜的栽培技术 第十六章 甜瓜 节 甜瓜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甜瓜的栽培技术 第十七章 白菜 节 白菜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白菜的栽培技术 第十八章 萝卜 节 萝卜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萝卜的栽培技术 第十九章 番茄 节 番茄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番茄的栽培技术 第二十章 辣椒 节 辣椒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辣椒的栽培技术 第二十一章 茄子 节 茄子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茄子的栽培技术 第二十二章 菜花 节 菜花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菜花的栽培技术 第二十三章 大葱 节 大葱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大葱的栽培技术 第二十四章 荆芥 节 荆芥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荆芥的栽培技术 第二十五章 百合 节 百合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百合的栽培技术 第二十六章 牛膝 节 牛膝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牛膝的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南繁作物栽培育种技术》: 结瘤和共生固氮是豆科植物的重要特性。大豆的根可与根瘤菌(Bradyrhizobiumjaponicum)建立共生关系,形成根瘤,以获取氮素等营养。在大豆根瘤发生过程中存在自我调节现象,即已有根瘤可抑制后续根瘤的发生,从而避免根部形成过多的根瘤。研究表明,在大豆根瘤的自我调控过程中,有系统性可传导信号的参与。 大豆根系固氮量因发育时期的不同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利用嫁接技术可研究大豆根冠比变化对根固氮能力的影响,弄清鼓粒期固氮量的下降是否可以逆转。 大豆根瘤的抗盐性:大豆结瘤的抗盐性被认为与地上或地下部的可溶有关。“NOD1—3”为盐害敏感品种,“P1416937”为耐盐品种。在经受盐胁迫时,前者结瘤受影响的程度比后者更为严重。将耐盐品种PI416937的接穗嫁接到敏感性品种NOD1—3的根(砧木)上,而后进行盐胁迫处理,发现PI416937接穗减轻了盐对砧木结瘤的抑制作用,表明在嫁接体中存在向下传导的结瘤信号;而当以NOD1—3作接穗,嫁接到PI416937根砧木上时,PI416937根的结瘤数介于NOD1—3和PI416937自体嫁接体之间,表明耐盐大豆的根也可产生根瘤发育信号。 …… |
| 序言 | |
拿到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其厚实的纸张和清晰的排版。印刷质量相当不错,无论是文字还是插图,都显得十分精美,阅读体验非常舒适。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讲究,封面色彩搭配和谐,书名字体醒目,给人一种严谨、扎实的学术氛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爱好者,我一直关注着我国农业科技的最新进展,特别是与育种技术相关的领域。南繁育种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育种模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充分利用南方热带、亚热带的优越气候条件,加速作物世代的繁育,从而大大缩短新品种的选育周期。我曾阅读过一些关于作物育种的科普读物,但总觉得不够深入,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南繁作物栽培育种技术》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主要作物的南繁育种技术,包括基因资源的收集与鉴定、杂种优势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前沿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实际育种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探讨南繁育种在应对气候变化、病虫害防治等挑战中的作用,为未来农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给人一种专业而又不失亲和力的感觉。书名《南繁作物栽培育种技术》直接点明了主题,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关于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著作。副标题“9787517027096”和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则提供了可靠的书籍信息,确保了内容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封面上“冯素萍”的名字,更是让读者对作者的专业背景和学术造诣充满了期待。我个人一直对南繁育种这个概念非常感兴趣,了解它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南繁育种不仅仅是简单的作物种植,更是一个集科研、试验、推广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南繁育种技术的大门,让我能够从更专业、更系统的角度去认识和学习这一领域。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南繁育种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不同作物上的具体应用和技术创新。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地展现南繁育种人在艰苦条件下,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培育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作物品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风格显得非常严谨,从封面设计到书名排版,都透着一股学术的厚重感。我是一名资深的农业从业者,从业多年,深切体会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作物育种方面,技术的进步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产量和效益。我了解南繁育种在中国农业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它是将育种优势资源集中起来,高效利用的关键模式。我手中的这本书,从书名《南繁作物栽培育种技术》以及作者“冯素萍”来看,都传递出该书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实践指导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当前南繁育种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和理念,比如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杂交育种策略的优化,以及抗逆性育种的新进展。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分析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上,南繁育种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为我们这些一线从业者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先进技术,提升我们自身的专业技能。
评分收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其坚实的装订和考究的内页设计所吸引。纸张的触感细腻,油墨的颜色鲜亮,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封面上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清晰可见,给人一种稳重而专业的感觉。我是一位对农业科技发展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我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特别是那些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南繁作物栽培育种技术》这个书名,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听说过“南繁”这个概念,也知道它在中国农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能够更加系统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不再是零散的碎片信息。我期待书中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南繁育种的原理和实践。例如,它如何利用南方的特殊气候条件来加速作物的生长和繁殖?在育种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环节和技术?这本书能让我明白,那些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作物,背后有多少科学家的心血和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定价相对合理,考虑到其专业性和学术价值,我认为是物超所值的。封面的设计元素也颇具深意,隐约透露出作者对农业的热爱和对科研的执着。我是一名农学专业的学生,目前正在学习作物育种的课程。我深知,掌握先进的育种技术对于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而南繁育种,作为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战略,更是我学习的重点和研究的方向。我了解到,南繁育种不仅仅是季节的调整,更涉及到对作物品种遗传特性、生长规律以及不同地区环境条件的深刻理解。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南繁作物栽培育种技术的绝佳平台。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书中关于育种策略、育种方法、以及新品种选育流程的详细阐述。特别是对于那些在育种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难题,如抗性育种、优质育种、适应性育种等,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解决方案和前沿的研究动态。这本书无疑将成为我学术道路上的得力助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