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生活中的大脑骗局
定价:36.00
作者:谢伯让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04-01
页码:24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59909
脑科学专家带你拆穿生活中的诸多骗局
读完本书,轻松回归理
市里招牌上金钱符号,该放吗?
你的姿势会泄露潜在的权利意识?
为什么日本女生爱花美男?
左脑只管语言,右脑只管艺术?
为什么有空间记忆?
智商和偏见有关系吗?
右耳根子比较软?
我们总以为自己头脑清醒、决策理智,并引以为荣,然而无论是高材生,还是普通人,都会常常无意识地陷入错误“常识”中。《生活中的大脑骗局》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能让我们多一点自知之明,对生活有深刻的理解。
我们的生活被各式各样的信息塞满挤爆,常常来不及消化,就被迫接收下一个信息,这导致信息的传递处于无意识处理的状态,很多问题都来不及思考。长期下来,我们的大脑容易被既定的观念限制,看似精明但往往漏洞百出!商家、推销员、诈骗集团,紧抓住这个,操弄生活中的信息,制造骗局,我们则比想象中容易落入圈套,并认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策。《生活中的大脑骗局》将帮你拆穿这些伪常识,让你清醒思考、明智行动。
身为脑科学的作者,以诙谐风趣的口吻,用脑科学的知识解析生活中常见的行为盲点与骗局,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为什么我们会被错误信息控制,以及我们又将如何重围,争取大脑的主导权,清醒思考、明智行动。让一个个脑科学实验来揭穿其中,帮助你躲避日常思考的陷阱。
推荐序1
推荐序2
自序
序章
章消费骗局
一、无所不在的营销手法,你被骗了吗?
想提高翻台率?餐厅老板应该这样做!
菜单价格让你还没进餐厅就先中招
金钱符号,该放吗?
吃到饱,掏钱不心痛
商场中的音乐催眠营销术
好名字、好天气让你投资股票冲冲冲
二、操弄人心的推销员
暖气、热咖啡、软椅、巧克力,提高店家好感度
以大搏小的圈套
搬出商品组合手法,钱包只能投降
肢体接触拉高成交率?
试用,让你更想拥有
小结
第二章职场骗局
一、保险业务员的心理学机密
笑脸操弄你的潜意识
赞美偷走你的心
右耳根子比较软?
小商品引诱大买卖
数字心理游戏
保单的下落
二、你到底把票投给了谁?
看脸蛋投票
人的相貌和智商无关
长相影响薪水?
预测选情
三、权力使人腐化
斯坦福监狱实验——把好人变坏人
掌权者的马脚
四、基因决定政治倾向?
政治意识影响心理特质
同卵双胞胎的政治倾向一致
天生好奇的自由派基因
大脑结构泄露政治倾向?
体味和政治立场的正相关
第三章社交骗局
一、网络美女的温柔陷阱
假网爱,真勒索
激起你的欲望荷尔蒙
甜头尝不尝?
心痛的后记
二、暗访诈骗集团
美女照片的威力
“目标渐近效应”用错时机要人命
性欲惹祸上身
骗子吐真言?
三、掌握社交秘技,让你变成万人迷!
混在人群中可以变帅?
低频男声无往不利
触碰悄悄让人产生好感?
红色的致命吸引力
四、草食男对肉食女的迷恋
环境影响人类对脸部特质的喜好
阳刚男的脸型,是为了抵挡拳头?
弱男爱悍妻,荷尔蒙做梗
五、美是演化后的产物
别被美女特质制约
求偶偷懒,祸延子孙?
一、吃糖变笨?
高糖分饮食让人变笨
胰岛素下降,记忆力消退
记忆的关键:海马体
HM病人是何许人也?
为什么人类有空间记忆?
第四章知识骗局
二、记忆也能遗传?
祖先的经历决定你的基因
表观遗传学点燃演化生物学界的战火
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
记忆可以遗传的逆袭
三、右脑开发的真相!
裂脑病人
语言不是只在左脑,艺术不是只在右脑
四、睡眠学习有效吗?
睡眠学习法的始作俑者
睡眠能帮助记忆
只能学习简单的声音气味配对!
五、偏见不一定有害
定势效应
概率忽视偏见与派系偏见
智商和偏见有关吗?
偏见帮助思考的效率
谢伯让,认知神经科学脑科学。
˙美国常春藤达特茅斯学院心理与脑科学系学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担任杜克─新加坡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脑与意识实验室主任至今
发表学术期刊与会议论文余篇。
合着有《波士顿》《指指点点玩美国》。
译有《用心法则》《粮食战争》《瞎吃》《哲学是什么》《谎言实境秀》《扒粪救地球》《水资源战争》《人体解剖全书》《用物理学找到美丽新世界》等书。
长期受邀至哈佛、加州理工、MIT(麻省理工学院)、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大学进行学术研讨与大众演讲。
许多年前我担任中正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时,有一位刚被录取的研究生跑到我的研究室来,说要跟我做研究。我问他为什么要找我,他说他想研究意识,问过台大心理系几位教授的意见,大家都说去中正大学找某某人。这位就是谢伯让。他让我大开眼界,这个学生的大脑似乎处在饥饿的状态,有问不完的问题,布置给他读的论文一下子就读完了。我只好比他还用功,才能有新资料给他读。
--阳明大学心智哲学研究所教授洪裕宏
美是演化后的产物
你知道男性的智商,其实某种程度决定在女性手上吗?男女的社交过程,怎么会决定男性的智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演化的强大力量。究竟什么是“美”?对大多数男性来说,电眼红唇的女性很可爱、很美。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大头嘟嘴的宝宝也很可爱、很美。这些让人感到“美”或“可爱”的现象,是不是有心理学或演化上的解释呢?“美”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大家常听到的两个“美”的定义,应该就是“数大便是美”,还有“对称便是美”。但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轻松“打脸”这两个原则。大家只要上网搜寻一下林志玲的侧脸照片,就可以发现,美女的侧脸脸型既不对称,也不包含大数,但是一样让人觉得很美。
由此可知,“数大”与“对称”虽然可能是美的充分条件,但都不是“美”的必要条件。那究竟什么是美呢?我的看法比较接近演化心理学中的美学理论:“追求之后可以提升生存或繁衍概率的事物,就是美。”
别被美女特质制约
在演化早期,某些人可能会“随机”觉得某些事物很“美”,而且对这些事物有欲望并会进行追求。追求成功后,这些到手的事物如果能够提升他们的生存或繁衍概率,那这些觉得某事物很美且有欲望的人,就会在演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些事物,也就变成他们认为“美”的事物。而我们,就是这些人的后代。
反过来说,如果某些人“随机”觉得某些事物很“美”,但是追求成功后,这些到手的事物却无法提升他们的生存和繁衍概率,那这些觉得某事物很美的人就会在演化的竞争中被淘汰。那些事物也就无法变成我们认为“美”的事物。放眼所见,任何我们觉得不美的事物,其实就是那些追求后无法提升我们的生存或繁衍概率的事物。
换言之,由于男性追求女性后可以提升繁衍概率,因此,如果某些男性在看到女性时会产生特别的美感,那么这些男性对女性的追求欲望就会更强烈,他们的生存或繁衍概率就可能提升。结果就是,这些男性在演化中存活下来了,同时,他们觉得女性很美的美感也存活下来了。
同样的,保护宝宝顺利成长,可以提升整个族群的生存或繁衍概率,因此,如果某个族群中的人看到宝宝时会产生特别的可爱感或爱心,那么这个族群中的人就会有更
生强烈的欲望去照顾宝宝,他们整个族群的生存或繁衍概率就可能提升。结果一样,这个族群存活了,而且他们看到宝宝时会出现的可爱感和爱心也存活了。这个理论并不只局限于解释“人”的美,包括“风景”,甚至康德认为的“壮丽”“崇高”等美丽性质,似乎也可被这个演化心理学的理论所解释。比方说,某些人对“壮丽”的事物(例如,山川、江山、广阔的土地)的喜好和追求,的确会为他们带来演化上的优势。同样的,某些人追求“崇高”(品德、操守),也会为他们带来演化上的优势。收集艺术品亦然。
现在,大家知道“美”的可能本质了吧。下次在商店看到一堆眼睛大大、脸蛋圆圆、身体胖胖的可爱大头娃娃,或者看到女生戴上瞳孔放大片(骗),先冷静一下,想一想这篇文章,以免自己又被萌到而出现了内心失魂或是钱包失血的惨剧喔!
……
| ||||||||||||||||||||||||
这本《生活中的大脑骗局》给我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认知的颠覆。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理性的人,做决策的时候也会权衡利弊,但读了这本书才意识到,原来我们所谓的“理性”,很多时候都只是大脑给我们制造的一个幻觉。作者谢伯让用生动的例子,详细地剖析了我们是如何被自己的感知、记忆、情感所欺骗的。尤其是在描述“眼见不一定为实”的部分,让我对很多新闻事件、广告宣传产生了怀疑。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经过了大脑的加工和解读,而这个加工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骗局”。比如,我们更容易相信那些与我们观点一致的信息,即使这些信息并不完全准确;我们更容易记住那些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事件,即使它们发生的概率很低。这种“大脑的捷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快速处理信息,但同时也让我们容易陷入偏见和误区。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决策,是不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些“大脑骗局”而走了弯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揭示了问题,更提供了一些觉察和应对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大脑,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读这本书,就像请了一位心理侦探,帮你找出你内心深处的“罪魁祸首”。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点醒我的《大脑骗局》!拿到手的时候,就被这个书名吸引住了,总觉得我们的大脑是不是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小秘密”,总是会不经意间被一些表象所迷惑。翻开第一页,就感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原来我们每天以为的“正常”思考方式,背后隐藏着那么多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套路”。作者谢伯让,听名字就知道是专业的,一位脑科学的行家,果然,他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那些深奥的理论掰开了揉碎了讲。比如,他提到的“确认偏误”,我突然发现自己以前很多时候,不就是这样吗?明明知道某件事有好有坏,但总是会不自觉地找证据来支持自己已经形成的观点,即使这些证据并不那么充分,甚至有些牵强。这简直太可怕了!感觉我以前的很多判断,都可能是被大脑给自己设下的“骗局”给误导了。读这本书,我感觉像是在接受一次“大脑的体检”,把那些隐藏的“小毛病”都揪了出来,然后找到了应对的方法。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太棒了!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号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不会有压力。中信出版社的书,品质一直很有保障,这次也不例外,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值得收藏。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过的最‘有料’的一本书了!”——这是我读完《生活中的大脑骗局》后,在脑海中冒出的第一句话。作者谢伯让,不愧是脑科学领域的专家,他的文字功底也相当了得。他没有写成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们在复杂的大脑世界里穿梭,解释那些让我们感到困惑的“现象”。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损失厌恶”的章节,我发现我以前在做投资或者选择的时候,总是会过于规避风险,即使可能错失更好的机会,只是因为害怕“损失”带来的心理痛苦。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种“害怕损失”的心态,也是大脑的一种“防御机制”,但它有时候也会阻碍我们的进步。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识别这种机制,并尝试用更理性的角度去评估风险和收益。而且,作者在解释这些概念的时候,引用了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的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有的则是社会上发生的普遍现象,这让理论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应用。我甚至开始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这些“大脑骗局”所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给了我一把“钥匙”,去打开我们认知世界的另一扇门。
评分《生活中的大脑骗局》这本书,真是一本“开智”的好书!我一直对心理学和脑科学非常感兴趣,但很多时候,那些书籍都过于专业,读起来很吃力。而谢伯让教授的这本书,则完全不同,他用一种非常亲切、幽默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我尤其喜欢他对“锚定效应”的解释,原来我们在做任何一个决定的时候,最先接触到的那个信息,往往会对我们的后续判断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在谈判的时候,第一个提出的价格,往往会成为后续讨论的“锚”。我以前在购物的时候,也经常被这种效应所影响,会不自觉地被第一个看到的价格所“锚定”,然后觉得第二个价格很划算,但实际上可能根本不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认为的“独立思考”,其实都可能受到了外部信息的“操纵”。它让我对自己的决策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识别和抵抗这些“大脑骗局”。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大脑这个“操作系统”上,又掌握了几个新的“快捷键”,能够更有效地处理信息,做出更符合实际的选择。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适合大众读者,完全没有学习门槛,却能带来深刻的启发。
评分每次拿起《生活中的大脑骗局》,都感觉像在进行一次深入的自我探索。谢伯让教授的文笔,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人性的温度,他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像一位真诚的朋友,邀请我们一起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这本书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直觉”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所谓的“直觉”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直觉”,其实是大脑基于过往经验和固有的思维模式所形成的一种快速反应,而这种反应,很有可能已经被“大脑骗局”所污染。例如,我们在看到一个人时,大脑会迅速根据一些表面的信息(外貌、穿着等)形成一个刻板印象,然后基于这个印象来判断这个人,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种“以貌取人”的倾向,就是一种典型的大脑骗局。这本书让我更加警惕自己轻易下结论的倾向,学会放慢思考的速度,去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而且,这本书的整体设计也让我很满意,中信出版社的出品,质量上总是让我放心,封面设计也很有品味,不会过于花哨,给人一种沉静而深刻的感觉,非常符合书的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