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文化史》
定价:38.00元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459081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传统的历史大多偏重政治,然而政治的活动,全靠文化做根底。文化,是在政治的背后,做了无数更广大更根本的事情。不明白文化,是断不能明白政治的。《中国文化史》是完整理解中国历史的根基和命门。
国学大师吕思勉同类著作精华,为您阐述对历史的独特见解。
《三国史话》
《中国政治史(吕著中国通史下部)》
内容提要
《中国文化史》分析了历代社会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教育、宗教等典章制度的沿革。历史学家王家范说:“(吕思勉)关注民间社会的生计,大至水利、赋役、吏治,小至百姓饮食起居,历史考察深入至社会日常生活,尤精心发掘史籍中社会各项制度的变迁情节,这在同辈史家中应屑罕见。”
目录
讲 婚姻
第二讲 族制
第三讲 政体
第四讲 阶级
第五讲 财产
第六讲 官制
第七讲 选举
第八讲 赋税
第九讲 兵制
第十讲 刑法
第十一讲 实业
第十二讲 货币
第十三讲 衣食
第十四讲 住行
第十五讲 教育
第十六讲 语文
第十七讲 学术
第十八讲 宗教
附录
作者介绍
吕思勉(1884—1957年)
1884年中法战争殃及东南沿海,吕思勉就在此时(字诚之)诞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世家。青少年时期,康梁思想因战事而广为传布,吕思勉深以为是。因此,从十多岁开始,吕思勉就留心物价等生活细节,做大学教员期间曾撰文为食堂的碗筷消毒提建议。体现在治史上,则吕思勉突破了历史只为帝王将相做谱牒的片面性。随后,他又谨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这些治史思想和方法深刻体现在吕思勉的教书、著述之中,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据说,因吕思勉的新式思想和见解,其讲学授业充满意趣,门下多出名人。唐长孺自称吕先生的私淑弟子,杨宽在光华大学坐堂听课于吕先生,钱穆、黄永年、张芝联、赵元任等也都是他的学生。
新式思想和方法,辅以精读《二十四史》三四遍之功力,吕思勉一生著作等身。谭其骧说,以一人之力几乎写完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没有见过第二个人”。严耕望评价他为,在现代史学史上,仅有的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
1951年吕思勉和光华大学随院系调整并入华东师范大学。1957年逝于上海,终年73岁。
文摘
序言
翻开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文化史》,我仿佛踏上了一条穿越时空的旅程。这本书没有给我预设的答案,也没有强加给我的观点,而是邀请我一同去探索,去感受。吕先生的叙述,就像一位温和的长者,娓娓道来,没有刻意的渲染,也没有居高临下的教导,只是将事实,将逻辑,以一种最自然的方式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常常在阅读中,被某个细节深深打动,然后久久不能平静。他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化生活,对于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都有着极其详尽的描绘。这种细致入微的描绘,让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鲜活的生命。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中国文化并非是单一的、僵化的,而是多元的、动态的。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吸收、融合、创新,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面貌。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与古人交流,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自身文化根源的深刻认同和敬畏。
评分接触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文化史》已有一段时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深沉而持久的思考。它并非一本速读的书,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吕先生的文字,与其说是历史的陈述,不如说是文化灵魂的低语。他以一种极其宏观的视角,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脉络娓娓道来,却又不失细节的生动。我常常在阅读时,被他对于某个文化现象的深刻解读所折服,那种洞察力,仿佛能穿透历史的迷雾,直达事物的本质。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文化的连续性与包容性,也让我看到了文化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挑战与变革。它不是一味地赞美,也不是一味地批判,而是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呈现中国文化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每次读完一段,我都会陷入深深的沉思,思考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在当今时代,继承和发展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史籍中,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文化史》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峦,矗立在那里,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我并非一个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但阅读这本书,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更不像通俗读物那样浅尝辄止。吕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深奥的文化理念,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捧着这本书,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与古人一同呼吸,一同思考。他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对于不同时期思想流派的分析,都显得尤为深刻和透彻。每读一章,都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文化发展的宏观把握,那种穿越时空的洞察力,让人惊叹。这本书不只是关于“中国文化”的描述,更是关于“文化”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历程。它是一种历史的沉淀,也是一种思想的启迪。
评分最近翻开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文化史》,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想就此书,聊几句。读这本书,不是为了获取某个具体的历史节点的信息,也不是为了查找某个名人轶事。它更像是一场与历史长河的对话,一次在浩瀚星海中的漫游。吕先生的文字,厚重而深邃,不激进,不浮躁,如同老树盘根,稳稳地扎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他娓娓道来,从远古的混沌初开,到近代的风起云涌,没有刻意去拔高或贬低,而是以一种近乎平视的姿态,去呈现中国文化那蜿蜒曲折、丰富多彩的脉络。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被某个细节触动,然后就陷入沉思。比如,他对于古代社会结构,对于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思想观念的演变,都有着细腻的描绘。读他的书,你会感觉到,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事件堆砌,而是鲜活的人物,生动的场景,以及不断流淌的思潮。这本书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他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最真挚的智慧,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向你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化积淀。它让你明白,文化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于土地,生长于生活,渗透于思想,最终形塑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
评分拿到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文化史》这本书,一开始纯粹是出于对这位史学大家的敬仰,想一窥其学术风貌。然而,读进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学术上的震撼。它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一种对自身文化根源的深刻认知。吕先生的笔触,极其细腻,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着力于梳理文化发展的逻辑,探究其内在的驱动力。每一次阅读,都能发掘出新的视角和体会。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演变的阐述,那种宏观的视野,将原本分散的文化现象串联起来,展现出一种内在的统一性和连续性。这本书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吸收、融合、创新的过程。它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汇聚了无数支流,最终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景象。阅读的过程中,我会不自觉地将书中的内容与当下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思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去理解和发展我们的文化。这种阅读体验,是一种深度的思考,一种与历史的对话,一种对自身民族认同的再确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