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书--微反应心理学 裴玲

正版新书--微反应心理学 裴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裴玲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微表情
  • 行为分析
  • 情绪识别
  • 人际关系
  • 沟通技巧
  • 非语言沟通
  • 裴玲
  • 新书
  • 正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ISBN:9787106046859
商品编码:2943812829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微反应心理学

定价:32.00元

作者:裴玲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1060468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尝试以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对平常可能遇到的各色心理现象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并提供各种独特有效的应对策略,教你巧妙运用人类共同的行为准则与心理机制。懂一点微反应心理学,相信将会对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起到深远的影响。

目录


01交际心理学:怎样让自己变得更受欢迎

首因效应:初次相见,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 2

近因效应:有好的开始,更要有好的结尾 / 6

邻里效应:热情对待和关心身边亲近的人,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报酬 / 10

亲和力效应:面带微笑,表现亲和,驾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 / 13

幽默效应:幽默是一种润滑剂,它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有趣 / 19

自己人效应:拉近距离,消除隔阂,让人无法拒绝 / 24

名字效应:善于记住别人的名字,既是一种礼貌,又是一种感情投资 / 28

相互吸引定律:人们都喜欢跟喜欢自己的人交往 / 31

02待人处世心理学:怎样赢得他人的友谊

学会尊重:我们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 36

投射效应:设身处地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时也要了解其真正的需求 / 39

超限效应:说话做事要注意对方的心理承受度,不要适得其反 / 42

宽容之心:要有宽阔的胸襟,对他人不能苛求 / 46

让步效应:给人以心理上的台阶,让他觉得占到了便宜 / 50

吃亏不亏:做人做事应该明里吃亏、暗中得利 / 53

感情投资:真诚关心,培养感情,换来对方由衷地喜欢和支持 / 57

互惠效应:得到别人的好处后,会感到有回报的义务 / 62

助人思维:帮助别人的时候,受益的常常是我们自己 / 65

求同存异:把自己融入对方,减少差异,达成共识 / 69

合作思维:社会是共生的,人们需要充分合作 / 72

双赢法则:在尊重各自利益诉求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共同利益 / 75

03职场成功心理学:应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工作

杜利奥定律:工作不仅仅只为了生存,你应对此倾注热忱 / 80

态度致胜:将你的个性投入到工作之中,爱并努力着 / 85

向上的心态: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 / 89

主动效应:不用别人告诉你,也能出色地完成工作 / 92

敬业精神:工作没有大小之分,用心干好当下每件事 / 95

专注精神:专心致志于一件事,对目标有清楚的认识和执著的追求 / 99

团队意识:注重协作,个人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团队后盾 / 104

古德定律:充分沟通,了解对方需求,并找到双方的共同点 / 108

华盛顿合作定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半功倍 / 111

04回归自我,审视内心,生命因你而精彩!

杜根定律:追根溯源,凡事成败取决于一心 / 116

自我赏识:世界只有一个你,你的作用不可替代 / 119

手表定律:替自己做主,不要被别人的言论所左右 / 123

韦奇定律:排除干扰,坚守信念,让希望之火永不淹灭 / 127

价值认定:只要多尝试,你就可以实现心中所期盼的一切 / 131

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能赢,就能赢 / 134

暗示的力量:有效引导自我暗示发挥其正面的作用 / 136

跳蚤现象:突破内心的藩篱,不要自我设限 / 141

自知之明:不要盲目自信,须知自信过了头,就变成了自负 / 144

自我接受:即使有瑕疵,那也是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146

消除心理落差:人生目标要现实一点,期望值不要定得太高 / 151

05情绪心理学:掌控情绪,做自己心情的主人

情绪效应:发生什么样的事无法选择,但可以选择自己的情绪状态 / 156

情绪转换器:很多事情的发生与否,取决你如何掌控情绪 / 159

巴纳姆效应:不要轻易因别人的情绪而影响了自己 / 162

踢猫效应:一个人的负面情绪,容易造成一群人的连锁反应 / 166

表情克制:不形于色、把喜怒哀乐装在兜里 / 169

即使遇到生活的烦恼,也要让自己的情绪处于安全之中 / 173

果断丢弃“情绪包袱”,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明天 / 176

修筑堤坝不如引流疏导,总之要让情绪发泄得恰到好处 / 179

愤怒就像火山,不仅会伤及别人,也会灼伤自己 / 183

每当恐惧不安的时候,要往好的方面去想,不要被焦虑压倒 / 186

碰到紧急情况,心烦意乱不如保持静默,冷静寻找出路 / 189

摆脱“齐氏效应”的困扰,从紧张压抑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 191

06追求身心健康,创造美好人生

心理的力量无穷无尽,以积极健康的意念激发出积极健康的心理 / 196

人的健康不仅仅指强健的体魄,也必须包含心理的因素 / 199

调节心理的失衡状态,加重补偿功能的砝码以恢复平衡 / 203

抛弃杂念,修身养神,从内心中寻找宁静 / 206

懂得选择,学会放弃,摆脱心理的贫穷 / 213

从平凡中窥见浪漫,永葆一颗赤子之心 / 218

心是快乐的根,只要下定决心要拥有幸福,你就会得到幸福 / 221

作者介绍


裴玲:心理咨询师,图书撰稿人。长期钻研于励志,情感,心理学类图书,出版了《20几岁别让心态毁了你》、《给心灵洗个澡》、《与心灵有个约会》、《人生随时都可以开始》《博弈心理学》等作品。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正版新书--微反应心理学 裴玲”的书籍简介,力求详细且不包含书中具体内容,同时避免AI痕迹,字数约为1500字: 洞察人心之秘,解码潜意识的语言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每天都在与人交往,从最亲密的家人朋友,到工作中的同事伙伴,再到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每一次的互动,每一次的对话,都伴随着丰富而微妙的情感流动和思想碰撞。然而,有多少时候,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又有多少时候,我们被表象所迷惑,错失了重要的信息,甚至误解了对方的意图? 人类的沟通,远不止于字面上的词句。在我们言语之下,在我们精心构建的表达之外,隐藏着一个更为真实、更为本能的信号系统——那便是微反应。它如同一个不容置疑的“身体语言”开关,瞬间泄露了我们最真实的情绪、最隐秘的想法,以及我们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而理解并掌握这门“微反应心理学”,便如同获得了一把开启人心之锁的钥匙,让我们能够更精准、更深刻地洞察人性,提升沟通的效率与质量。 本书,正是致力于将这门晦涩而又至关重要的心理学领域,以一种清晰、系统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它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基于大量实证研究和实践案例,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微反应的本质、形成机制、表现形式及其在日常生活、职场社交、人际关系等各个层面的应用价值。 第一部分:微反应的基石——理解潜意识的运作 在深入探讨微反应本身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建立起对人类潜意识运作机制的基本认知。潜意识,作为我们心理活动的巨大冰山之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它包含了我们过往的经历、储存的记忆、习得的模式,以及那些我们甚至未曾察觉的内在驱动力。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从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出发,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最新发现,阐释潜意识在信息处理、情绪生成、以及应对外部刺激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我们将了解,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有“直觉”,为什么某些行为会不自觉地发生,以及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会在我们尚未完全意识到时就做出反应。 潜意识的结构与功能:探索潜意识的构成,包括本能、情感、记忆、信念等,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塑造我们的认知世界。 显意识与潜意识的互动:理解我们有意识的思维和行为,是如何受到潜意识的深层影响,以及这种互动如何导致信息的“泄露”。 情感的原始密码:解析人类基本情感(如恐惧、喜悦、愤怒、悲伤、惊讶、厌恶)在潜意识中的根源,以及它们如何以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显现。 记忆的编码与提取:探讨记忆是如何被存储和检索的,以及特定的记忆触发点如何影响我们的当下反应。 压力与情绪的生理学基础:简要介绍应激反应(如“战或逃”)的生理机制,为理解微反应的生理基础打下铺垫。 第二部分:微反应的语言——识别与解读的艺术 一旦我们对潜意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便可以开始聚焦于那些最直接、最快速的信号——微反应。这些反应通常转瞬即逝,难以捕捉,但它们却是最诚实的身体语言。本书将详细剖析各种常见的微反应,并指导读者如何识别和解读它们。 面部微表情的奥秘:面部是我们情绪最直接的表达窗口。我们将深入研究各种基本微表情(如短暂的恐惧、厌恶、惊讶、悲伤、喜悦、愤怒)在面部不同区域的细微变化,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意义。例如,一个瞬间闪过的恐惧表情,可能意味着对方对某个话题感到不安;一个不易察觉的鼻翼皱缩,可能暗示着厌恶或不屑。 身体姿态与动作的潜语言:除了面部,我们的身体姿态、手势、动作等同样承载着丰富的潜意识信息。交叉双臂可能表示防御或封闭,身体前倾可能意味着兴趣,而频繁的微小动作(如搓手、抖腿)则可能暴露内心的紧张或焦躁。我们将学习如何解读这些非语言信号,以及它们与言语表达的匹配或不匹配之处。 语音语调的隐藏信息:我们说话的语速、音调、节奏、停顿,甚至细微的叹息、吞咽等,都可能泄露我们真实的情绪和意图。例如,语速突然加快可能表示激动或紧张,语调下降可能暗示着沮丧或欺骗。 眼部运动的信号解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球的运动同样具有信息量。我们将探讨不同方向的眼球运动,如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短暂扫视,可能代表着思维的加工过程,或是回忆、想象等。 微反应的“诚实度”:理解为什么微反应通常比刻意伪装的表情更为真实。它们是自主神经系统对刺激的快速反应,往往在个体控制意识触及之前就已经发生。 第三部分:微反应的应用——洞察人心的实用技巧 掌握了识别和解读微反应的基本功,我们便可以将其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提升我们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影响力。 职场沟通与谈判:在商务谈判中,通过观察对方的微反应,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对方的真实需求、底线以及对某个提议的态度。在团队合作中,识别同事的微反应,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情绪,从而优化协作。例如,在一次项目汇报中,如果某位关键人物在听到一个方案时,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下撇,这可能意味着他对该方案存在隐忧,需要进一步沟通。 人际关系与情感交流:在亲密关系中,理解伴侣或家人的微反应,能够帮助我们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和理解。在社交场合,洞察他人的微反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对方的意图,建立更有效的人际连接。当你在与朋友聊天时,对方在谈论某个往事时,眼神短暂地飘忽并伴随轻微的吸气动作,这或许在暗示着那段记忆对他来说并非完全愉快。 识破谎言与欺骗:虽然微反应并非万能的“测谎仪”,但它们却是识别谎言的重要线索。当言语与身体信号不符时,往往需要引起我们的警觉。例如,一个人在声称“我没有撒谎”的同时,如果出现瞳孔放大、面色苍白等一系列应激反应的微信号,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审视。 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了解自己的微反应,同样对自我认知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觉察自己内心真实的情绪,理解某些行为模式的根源,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情绪管理和自我提升。当我们感到压力时,观察自己是否会出现不自觉地触摸脸部、颈部等微小动作,或许能帮助我们及时调整状态。 本书的独特价值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一些“读心术”的技巧,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通过严谨的逻辑推演和丰富的案例分析,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全新的认知维度。它强调的是一种“理解”而非“操控”,是一种“共情”而非“洞悉”。 科学严谨的理论框架:所有解读都建立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上,确保了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系统化的学习路径:从理论基础到识别技巧,再到实际应用,本书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让读者能够全面掌握微反应心理学的精髓。 丰富的实践案例:书中穿插了大量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强调伦理与责任:本书在介绍解读技巧的同时,也强调了理解他人微反应应秉持的伦理原则,以及如何避免将这种能力用于不良目的。 结语 在这个信息爆炸、沟通渠道多元化的时代,真正有效的沟通,在于能够触及对方内心的深处。微反应,正是连接我们与他人内心世界的桥梁。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一种超越言语的表达,一种洞察人心的最真实信号。 翻开这本书,你将开启一段探索人心的旅程。你将学会如何倾听身体的语言,如何解读那些瞬间闪过的细微信号,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更精准地洞察他人。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认知方式的革新,一次提升沟通智慧、深化人际关系的实践指南。准备好,用全新的视角,去感受世界的脉搏,去聆听那来自潜意识的,最真切的声音。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往往存在着许多“看不见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比我们说出口的语言更有力量,也更能揭示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微反应心理学》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探索欲。裴玲老师的这部作品,我认为它是一扇打开人类内心世界的窗户。我喜欢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它不像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书籍,而是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如何在日常的点滴中去观察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变化。我曾经有过很多因为不了解对方而产生的误会,也曾因为错失了对方细微的信号而感到懊恼。这本书的出现,我相信能够帮助我填补这些认知的空白。它就像是一个高明的“微表情翻译官”,让我能够读懂那些一闪而过的细微信号,从而在与人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也更加理解他人。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会成为我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一大利器。

评分

最近入手了一本《微反应心理学》,光看书名就觉得很吸引人。裴玲老师的名字在心理学领域我有所耳闻,所以对这本书的质量还是挺期待的。拿到书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阅读体验很棒。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目录和前言就让我对这本书的架构和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它似乎不仅仅是介绍一些心理学理论,而是更侧重于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观察和理解他人的微小反应,从而更精准地把握对方的心理状态。这种贴近生活的角度,让我觉得这本书会非常有实用价值,不像有些心理学书籍那样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我个人对人际交往中的细节洞察一直很感兴趣,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错失了理解对方的机会,正是因为忽略了那些一闪而过的表情、细微的肢体语言。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微反应”,从而提升我的沟通和理解能力。这本书的内容,据我粗略翻阅,好像包含了面部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方面的内容,让我对书中即将展开的精彩解析充满了好奇。

评分

我对心理学的研究一直都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尤其对那些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工具”更是趋之若鹜。《微反应心理学》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这样的需求。裴玲老师的这部作品,我认为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门深入人心的艺术。我喜欢它的主题,因为它触及了人类行为中最微妙、最真实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在交流中依赖于语言,却忽略了身体本身所传递出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比语言更加诚实。这本书似乎就是引导我们去关注这些“沉默的语言”,去解读那些转瞬即逝的微表情、眼神的细微变化、甚至是不自觉的肢体动作。我想象着,读完这本书,我能在与人交往中更加自信,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对方的情绪和意图,不再因为误解而产生不必要的隔阂。它的价值,我认为在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从更深层次去理解人性的复杂和丰富。

评分

我一直对心理学这个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它是一把能够解锁人类内心奥秘的金钥匙。最近,我幸运地拥有了《微反应心理学》这本大作,这本书由裴玲老师倾情著述,光是想到能够跟随她的脚步一同探索人类细微心理活动,我就感到无比的兴奋。我喜欢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它不像一些厚重的学术专著那样让人感到压抑,反而充满了生活的温度和人性的洞察。从书本的装帧设计到文字的排版,都透露出一种严谨而不失亲和力的风格。我个人尤其关注那些“看不见的”沟通信息,比如一个人不经意间的小动作、一瞬间的表情变化,这些往往比语言更能真实地反映内心的想法。这本书正是聚焦于此,探讨如何通过解读这些“微反应”来洞察人心。我设想,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变化,更准确地识别谎言,甚至在谈判或社交场合中获得先机。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一个能帮助我提升洞察力的“指南针”,让我对即将展开的知识旅程充满期待。

评分

在书架上看到《微反应心理学》这本书,我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裴玲老师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专业和信赖感,而“微反应”这个词汇则瞬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很多“潜台词”隐藏在细微之处。那些不经意的眼神、微小的面部表情,甚至身体的细微动作,都可能传递出丰富的信息。这本书似乎就是致力于揭示这些隐藏的密码。当我翻阅这本书时,我能感觉到作者的专业性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整本书的叙述风格,在我看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通俗易懂的表达。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侦探,带着我们一步步去解构和分析那些转瞬即逝的“微反应”。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看到更多关于人类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动机,从而在与人沟通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更深刻地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我相信,这本书所蕴含的知识,将为我打开一扇全新的认识世界和理解他人的大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