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示弱的力量
书号:9787535299628
定价:38.00
作者/编者: 杨程程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3月
编辑推荐
★ 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谁都不能保持一种百米冲刺的速度与状态,那些能够懂得控制自己的节奏,在适当的时候放慢自己的脚步的人,往往能够取得坚持到终点的胜利。
★ 《示弱的力量》是一本讲述示弱智慧的心灵成长书,书中用成功学和心理学的方式,与迷茫和倔强的年轻人分享示弱的姿态在生活、工作乃至两性情感中所蕴藏的*力量。 ★ 示弱,是一种礼让、尊重和宽容,是一种处世的智慧,是用柔韧的姿态对待坚硬的世界。很多时候,坚强往往伴随着粗暴,而降低姿态、有意示弱,却能巧妙地避其锋芒,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 ★ 示弱,不是软弱可欺,不是退缩不前,不是无原则的妥协和自我贬低,而是从此开始学着放弃本能性的反击,去体谅,去相信。世界之所以那么粗暴,是因为我们不懂得怎么与它温柔地相处。 ★ 强者之强,不在于表面有多坚强,而在于能否把粗暴而坚硬的态度化为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容易受伤,不是内心不够坚强,而是表面太过张狂。不必张牙舞爪地面对这个世界,我们可以温柔地与世界相处。
*章 你有多温柔,就有多强大
少一点防备,世界没你想象中那么糟?/?002
你那么不快乐,无非是计较太多?/?007
没有谁会真的刁难谁?/?011
别在无意中当一辈子刺头?/?018
示弱,是对人生的经营?/?025
有一种温柔,是我先对你好?/?034
控制他人,不如学会爱自己?/?044
真正的幸福是你有能力终止相互伤害?/?052
di二章 *要有心疼自己的能力
064?/?这个世界谁也不欠你,你也不欠谁
07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
078?/?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083?/?你羡慕的人也许不是你想成为的人
089?/?因为脆弱,所以不肯示弱
096?/?让你低到尘埃里的人,不如趁早放手
102?/?拿得起放得下,不为过去的事挂心
di三章 生活对你粗暴,是因为你锋芒太盛
*皆理所当然,接受才能改变?/?108
生活对你粗暴,也许只是你以为的幻想?/?116
别成为那个毁掉生活情趣的人?/?122
重说以德报怨的逻辑?/?127
无能的人*喜欢用交情绑架别人?/?135
强人所难,怎么能愉快地做朋友?/?140
爱自己,亦接纳他人的幸福?/?145
世界需要我们的示好,人类需要我们的爱?/?151
di四章 弱者才去逞强,强者都懂示弱
158?/?你想看见什么,就会看见什么
166?/?强者才有饶人力
175?/?不逞能也是一种力量
181?/?控制欲会把爱变成伤害
189?/?那些不合理,其实理所当然
195?/?若是不理解,我们还可以尊重
200?/?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设定
208?/?示弱也是一种力量,没必要强撑
di五章 唯有柔软能对抗世间所有的坚硬
心智模式决定了你过什么样的生活?/?214
谁都没有义务迁就你的过分?/?222
模式可以切换,心智可以改变?/?227
放得下脸面,自然更有情面?/?231
你的妄自猜测多半是错的?/?235
把好脾气留给亲近的人?/?243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248
有时候,幸福需要拐点弯儿?/?258
给别人留点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下退路?/?265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简直就像是作者在陪着我进行了一场深入的、不设防的心理对话。我是一个比较内敛的人,习惯将所有事情都自己扛着,总觉得开口求助是一种软弱的表现。这本书里有一个观点,我至今记忆犹新:真正的力量源于连接,而不是孤立。它不是在推销一种被动的姿态,而是在倡导一种更有效率的“能量交换”。作者用非常严谨的逻辑,论证了为何适时的“示弱”实际上是一种主动的社交策略,它能迅速降低对方的防御心,创造出互信的基础。我试着在工作上应用了这一点,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我没有假装自己无所不知,而是坦诚地表达了我的困惑和需要某位同事专业领域的支持。结果令人惊喜,那位同事不仅非常热心地提供了帮助,整个合作过程也变得异常顺畅愉快。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可以落地的思维框架,让我们能更自信地、更有策略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它不是空谈,而是实实在在的“工具箱”。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的内心是充满噪音的,各种焦虑、自我怀疑、对外界评价的过度敏感,让我常常无法专注于当下。这本书像一股清泉,将那些喧嚣的杂音缓缓地冲刷掉。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哲学深度与实践指导之间的完美平衡。它不像某些理论书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非常接地气,每一个观点都仿佛从日常琐碎的经历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比如,书中对“完美主义陷阱”的剖析,让我猛然醒悟,我追求的不是卓越,而是一种永不满足的自我惩罚。它鼓励我们拥抱那种“足够好”的状态,并将其视为通往真正持久成就的基石。这种放下执念的感觉,是阅读完很多励志书籍都未能给予的轻松感。它不是教你如何打赢每一场仗,而是教你如何选择那些真正值得你耗费心力的战场,以及如何在疲惫时,优雅地驻足休息。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得非常好,读完之后,感觉思绪清晰了很多,那些曾经困扰我的小情绪,也找到了一个安放它们的位置。
评分坦白讲,我是一个对自我提升类书籍有着天然警惕心的人,总觉得很多都是心灵鸡汤的翻版,读完之后除了多几个可以炫耀的词汇,对实际生活毫无帮助。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在教你“做什么”,而是在引导你“如何思考”。它的叙事方式非常具有启发性,大量使用了生活化的案例和巧妙的比喻,让你在阅读时,不需要刻意去“学习”,因为那些理念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你的思维结构里了。特别是关于“边界感”的描述,我过去总是模糊不清,要么是过度侵入别人,要么是任由别人侵犯。这本书用一种非常轻盈的方式,解释了如何设立清晰、但充满善意的边界。它不是教你如何建立一堵墙,而是教你如何设置一扇既能保护自己,又方便他人礼貌进入的门。这种细腻的心理描绘,让我对那些曾经让我感到不适的人际关系,有了一种全新的释怀。它不仅是写给“弱者”看的,更是写给那些在“强大”的假象下感到精疲力尽的人看的。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它打破了我过去近三十年建立起来的关于“成功学”的所有固有认知。过去我总觉得,要做出一番事业,就得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永不疲倦,永不示弱,要时刻保持那种咄咄逼人的姿态。读完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我活得像一个被过度上紧发条的机器,效率是提高了,但内耗也达到了顶峰。作者在其中关于“情绪的流动性”的探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洞察。她没有鼓吹“压抑”,也没有鼓励“爆发”,而是提供了一种更为精妙的平衡术——如何让情绪像水一样自然流淌,而不是被堵塞在管道里造成压力。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面对那些“不完美的结果”。以前,一个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120%,我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现在,我能更客观地去看待这个结果,并温和地接纳那个“未竟全完美的自己”。这种自我和解的过程是痛苦但极其必要的,而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在我手持火把穿越黑暗时,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不再害怕跌倒时会摔得太惨。它的价值,远超出了书本本身的重量。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翻开了我人生的一个新篇章,那种感觉不是用几句话就能概括的。我记得我当初拿到它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的“心灵成长”类的书太多了,大多都是老生常谈,听起来振聋发聩,做起来却苍白无力。但是这本书,它真的不一样。它没有那种空洞的口号,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甚至有些许幽默感的笔触,将那些我们平时避之唯恐不及的“弱点”,解构得淋漓尽致。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过度独立”的论述,作者巧妙地指出,我们很多人将自我保护误认为是无需帮助,结果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阅读的过程,就像是有人拿着一把细致的刻刀,在你紧绷的内心世界里慢慢雕琢,让你意识到,真正的强大,不是把自己伪装成无懈可击的钢铁侠,而是敢于展示那些柔软的、需要连接的部分。我甚至开始在一些细小的日常交往中实践书中的观点,比如,试着坦诚地表达自己的不确定性,结果发现,周围的人反而对我更敞开心扉了。这是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让我对“人际互动”有了全新的、更加人性化的理解。这本书的文字功底也值得称赞,行文流畅自然,逻辑清晰,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有种被温柔引导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