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技术——从应用到精通
定价:29.00元
作者:君兰工作室 ,黄海平 审校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0302352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电工电子实用技术”丛书之一,本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基本电路的计算,万用表的使用,焊接技术,趣味电子制作,等等。
本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配有大量的插图帮助讲解,实用性强,易学易用,具有较高的参考阅读价值。
本书适合无线电技术人员,电子技术人员,电气技术人员,电工技术人员,电子爱好者,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岗前培训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
1.1 电阻器
1.2 电容器
1.3 电感线圈
1.4 电源变压器
1.5 二极管
1.6 三极管
1.7 场效应晶体管
1.8 晶闸管
1.9 集成电路(I)
1.10 运算放大器
1.11 光电耦合器
1.12 扬声器
1.13 麦克风
1.14 数字集成电路
第2章 二极管、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2.1 半导体的属性
2.2 P型与N型半导体
2.3 PN结合形成二极管
2.4 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2.5 晶体管
2.6 晶体三极管的使用方法
2.7 晶体管的工作
2.8 可控硅整流器的工作原理
2.9 可控硅整流器的工作方法
第3章 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
3.1 放大原理及基本电路
3.2 偏置的原理及其电路
3.3 低频放大基本电路
3.4 负反馈放大电路
……
第4章 基本电路的计算
第5章 万用表的使用
第6章 焊接技术
第7章 趣味电子制作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简洁的,一看就知道是走技术路线的,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直接点明了主题。拿到手里感觉分量不轻,厚度也挺可观,感觉内容量是扎实的,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入门读物。书的排版看起来也比较工整,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应该不会太费劲。从这个角度来看,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和“全面”,挺符合我对一本技术书籍的期待,希望里面的内容能像它的外表一样,经得起推敲。特别注意到作者和审校者的名字,感觉应该是在这个领域有一定资历的专家,这让人对内容的可靠性又多了一份信心,毕竟技术书最怕的就是信息过时或者理解偏差,有专业人士把关总归是让人安心不少。希望这本书能真正做到“从应用到精通”这个承诺,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真正指导实践,让人在实际操作中能有所收获。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是我关注的一个侧面因素。毕竟,作为一本需要反复翻阅、可能还会随身携带做笔记的工具书,如果纸张太薄、油墨容易蹭花,或者印刷的图表不够清晰锐利,那无疑会大大降低阅读体验。尤其是在涉及电路图、波形图或者半导体器件结构图时,线条的精度和清晰度至关重要,模糊不清的图像会让人在对照文字理解时产生误判。而且,一本厚书如果装订不牢固,随便翻几页就开始散架,那也是非常令人沮丧的。所以,我对这本书的物理质感抱有期待,希望它能像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技术著作一样,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书架上可以随时取用、并且能保持完好状态的良伴,而不是那种看一两次就束之高阁的易耗品。
评分初翻阅这本厚重的书卷,我最先关注的是它对知识脉络的梳理方式。很多技术书籍,尤其涉及“精通”这种宏大目标的,往往容易陷入知识点的碎片化堆砌,读起来就像在啃一本巨大的参考手册,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我很期待这本书能构建一个清晰的认知地图,从最基础的概念出发,层层递进,像搭积木一样,把复杂的电子技术体系有机地串联起来。如果它能巧妙地将理论推导与实际案例相互穿插,让读者在学习每一个模块时,都能立刻看到其在实际电路或系统中是如何运作的,那无疑会大大提升学习的乐趣和效率。我更希望它能在关键的转折点,例如从基础器件过渡到复杂系统设计时,提供清晰的思维框架,帮助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或者知识体系有漏洞的学习者,建立起一个稳固的知识骨架,而不是仅仅记住一堆公式和参数。
评分对于任何一本号称涵盖“应用”到“精通”的电子技术书籍来说,我个人最看重的是它对“疑难点”的处理深度。通常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一些概念看似简单,但深究下去就会发现有很多细微的差别和“陷阱”,这些往往是初级读物会一带而过,但却是区分“懂”和“精通”的关键所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回避这些“硬骨头”,能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那些令人困惑的物理机制、设计权衡或者仿真技巧掰开揉碎了讲清楚。如果能在一些经典案例的分析中,展示出不同技术路线的优劣对比,并说明选择某种方案背后的设计哲学,那将是极具价值的。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本质的洞察力,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工程师必备的素质,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那它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教科书的范畴。
评分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一本好的技术书不仅要教会“做什么”(What),更要解释“为什么”(Why)以及“如何做得更好”(How to be better)。这本书如果能成功地引导读者完成这种思维升级,那它就非常成功了。我尤其关注它在“精通”层面上是否提供了面向未来的视野。电子技术领域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新的标准层出不穷。这本书如果能在讲解传统核心原理的同时,适当地引入当前行业的热点趋势,比如与先进制造工艺的结合、新兴的低功耗设计理念,或者在特定应用场景(如物联网、高频通信)下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那么它将不仅仅是一本回顾性的教材,更是一份富有前瞻性的指南。这种对技术演进趋势的把握和融入,是让读者真正实现“精通”而非停留在“熟练”的关键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