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數字通信技術及應用
定價:35.00元
作者:張久紅 郭淳芳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12126969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圍繞現代通信網的主要交換、傳輸設備與維修,講述瞭現代通信網絡基礎與網絡的IP演變和主要通信設備維修特點,介紹瞭程控交換機設備、基於IP技術的三網融閤通信設備以及IPPBX、計算機數據網絡交換設備、SDH/MSTP和PTN傳輸設備以及XPON接入設備的基本原理和維修技術。本書可作為中等職業學校電子與信息技術、通信設備安裝與維護、通信技術、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等相關專業學校的教材、教學參考書或自學用書,也可作為高職高專職業學校信息與通信技術等相關專業教材。
目錄
章11.1 通信網絡概述11.1.1 通信網的構成11.1.2 通信網分類、拓撲結構與分層結構21.2 電話通信網41.2.1 固定電話網41.2.2 移動電話網51.2.3 綜閤業務數字網(ISDN)61.2.4 數據通信網61.2.5 電視通信網71.3 現代通信網的接入網91.3.1 接入網概述91.3.2 銅綫接入網111.3.3 光縴接入網111.3.4 無綫接入網151.4 通信協議171.4.1 通信協議(信令)概述171.4.2 7號信令191.4.3 TCP/IP221.4.4 OSI參考模型241.4.5 PPP241.5 電信網絡的IP化演變251.5.1 傳統通信網(TDM網絡)的缺點與轉型的趨勢251.5.2 傳統網絡的IP化演變261.5.3 現有運維方式的演變28習題129第2章302.1 通信網的交換基礎知識302.1.1 交換技術與設備的産生發展過程302.1.2 交換方式的分類312.1.3 現代交換技術與發展趨勢322.2 程控交換設備362.2.1 程控交換機的硬件設備362.2.2 程控交換機的軟件412.2.3 程控交換設備的組網架構432.2.4 程控交換設備的交換原理442.2.5 程控交換設備的話務量和呼叫處理能力472.2.6 程控用戶交換設備的工程設計482.2.7 程控交換機的工程接口常識502.3 程控交換設備安裝調試和維護管理512.3.1 程控交換機的調試、驗收和開通512.3.2 程控交換機的管理與維護542.4 程控交換設備維修概論572.4.1 程控交換機故障維修知識572.4.2 程控交換機故障類型與維修思路582.4.3 程控交換機故障檢修的基本流程與經驗612.5 PBX程控交換設備維修632.5.1 PBX故障維修知識632.5.2 PBX設備的故障分析處理案例652.6 局用程控交換設備與維修692.6.1 ZXJ10程控交換機設備與維修692.6.2 C&C08程控交換機設備與維修74習題281第3章823.1 NGN和軟交換的發展823.1.1 NGN和體係結構823.1.2 軟交換技術基礎873.2 軟交換的設備923.2.1 軟交換設備組成923.2.2 媒體網關923.2.3 信令網關(SG)943.2.4 SIP終端與SIP服務器963.2.5 應用服務器973.2.6 媒體服務器993.2.7 策略服務器1003.2.8 AAA服務器1013.2.9 綜閤接入設備(IAD)1023.3 IMS1033.3.1 IMS概念1033.3.2 IMS與通信網絡架構演進1043.4 基於軟交換的接入網應用1063.4.1 軟交換的典型接入方式1063.4.2 MPS2000-X軟交換係統與工程案例1083.4.3 Avaya IP語音通信係統1123.5 IP PBX和通信工程應用1143.5.1 IP PBX的構架1143.5.2 IP PBX基本組成與工作原理1163.5.3 IP PBX的通信解決方案1193.6 軟交換、IP PBX設備故障分析處理1243.6.1 軟交換、IP PBX設備維修概論1243.6.2 IAD設備常見故障分析處理1263.6.3 典型IP PBX設備故障的維修1283.6.4 MPS2000軟交換係統的故障分析處理案例132習題3134第4章1354.1 計算機網絡與設備1354.1.1 計算機網絡概述1354.1.2 計算機網絡設備與組成結構原理1394.2 局域網基礎與設備維修1454.2.1 局域網基礎知識1454.2.2 局域網設備維修基礎1484.2.3 局域網設備故障維修的思路1514.2.4 局域網設備故障維修的常用方法1544.2.5 局域網設備典型故障的分析處理1554.2.6 局域網典型故障的案例1584.2.7 FTTB LAN維修方法與案例1604.3 無綫局域網與設備維修1624.3.1 無綫局域網(WLAN)概述1624.3.2 無綫局域網的網絡接入方式1644.3.3 無綫局域網的設備維修1654.4 VPN與設備維修1684.4.1 VPN基本概念1684.4.2 VPN的設備組成與網絡功能1704.4.3 VPN的功能1714.4.4 VPN的隧道技術1734.4.5 VPN故障類彆與相應解決方法1744.4.6 VPN的網絡設備常見故障分析處理1754.4.7 VPN典型接入故障案例1764.5 VLAN與設備維修1784.5.1 VLAN基本概念1784.5.2 VLAN網絡設備維修1794.5.3 VLAN網絡設備故障分析處理案例179習題4182第5章1835.1 現代傳輸設備基礎知識1835.1.1 現代傳輸設備概述1835.1.2 骨乾傳輸網設備PDH1865.1.3 骨乾傳輸網設備SDH1875.1.4 接入層光傳輸網模型與設備1955.2 PDH/MSTP傳輸網設備維修1995.2.1 PDH/MSTP網絡設備維修概述1995.2.2 PDH/MSTP網絡設備維修案例分析2025.3 SDH/MSTP傳輸網設備維修2045.3.1 SDH/MSTP設備維修概述2045.3.2 SDH/MSTP設備維修方法2075.3.3 MSTP設備故障定位和故障排除流程2095.3.4 MSTP典型設備故障分析處理案例2135.4 XPON傳輸網絡設備維修2165.4.1 XPON傳輸網絡與維護特點2165.4.2 XPON傳輸網絡的故障類彆2175.4.3 XPON傳輸網絡的故障維修2185.4.4 OLT設備的故障維修2195.4.5 ONU常見故障的維修方法2225.4.6 ONU設備的故障分析處理2245.4.7 ONU設備的故障案例2255.5 PTN傳輸網設備與維修2325.5.1 PTN概述2325.5.2 PTN網絡功能與設備2335.5.3 PTN設備維修特點和維修思路2355.5.4 PTN設備維修的方法2365.5.5 PTN設備維修案例237習題5 239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內容覆蓋麵廣,從信息的數字化到信道的建模,都有所涉及,顯得很全麵。但是,這種“全麵”的代價可能是深度的不足。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個知識點的快速瀏覽,沒有一個模塊能讓我産生深入鑽研的衝動。比如在介紹信道編碼時,對捲積碼和Turbo碼的介紹篇幅相當,但對於如何根據實際的信道特性選擇最閤適的編碼方案,缺乏決策性的指導。在“應用”這個詞的詮釋上,這本書似乎更傾嚮於將其理解為“理論知識在標準模型下的映射”,而不是在復雜現實場景中的優化和裁剪。例如,在無綫資源管理方麵,隻是提到瞭正交頻分復用(OFDM)的優勢,但對於如何應對實際的載波間乾擾(ICI)和功率分配的優化問題,描述得過於簡略。總而言之,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閤格的“知識清單”,它列齣瞭你需要知道什麼,但沒有深入指導你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一個復雜的、非標準化的工程難題。
評分這本書拿到手,包裝完好,物流速度確實挺快的,這點值得錶揚。我本來是衝著“數字通信技術及應用”這幾個字來的,以為能看到一些前沿的理論或者深入的實踐案例,畢竟現在移動通信發展這麼快,對這方麵的知識儲備一直有需求。然而,翻開目錄後,感覺內容似乎更偏嚮基礎理論的梳理和一些早期的技術介紹。比如,關於信源編碼和信道編碼的介紹,雖然講解得還算清晰,但深度上感覺停留在教科書的入門級彆,對於有一定基礎,希望瞭解5G、物聯網底層技術或者更復雜的調製解調方案的讀者來說,可能會覺得有點“意猶未盡”。特彆是關於現代通信係統中的MIMO、OFDM的深入剖析,感覺篇幅不夠,很多地方隻是點到為止,沒有展開深入探討其背後的數學原理和實際工程中的優化技巧。如果這本書的目標讀者是初次接觸通信工程的學生,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起點,但對於尋求進階知識的工程師來說,可能需要搭配其他更專業的參考資料一起閱讀,纔能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整體來說,作為一本入門參考書尚可,但若期待在“數字通信技術”的“應用”層麵有突破性的內容,則略顯保守瞭些。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倒是齣乎意料地不錯,紙張厚實,圖錶清晰,看得齣來在實體製作上下瞭功夫。我主要關注的是它對“應用”部分的闡述。通信技術要落地,必須解決實際的工程問題,比如如何進行係統仿真、如何處理噪聲乾擾、如何優化頻譜效率等。遺憾的是,這本書在這些實踐環節的描述上顯得有些單薄和概念化。例如,在介紹某一特定編碼方案時,它詳細描述瞭算法的邏輯,但缺少瞭例如使用MATLAB或Python進行仿真驗證的具體代碼片段或者實驗流程。我嘗試對照書中的理論去復現一些簡單的通信鏈路,發現書裏提供的例子缺乏足夠的背景參數設定,導緻實際操作中很難直接套用。這讓這本書的“應用”價值打瞭摺扣,它更像是一本理論筆記的匯編,而不是一本能夠指導實踐的工程師手冊。如果作者能在關鍵的應用場景,比如衛星通信、無綫局域網或者蜂窩網絡中,加入更多基於行業標準的具體案例分析,那這本書的價值無疑會大大提升。現在看來,它更像是一本麵嚮考試的復習資料,而非工程實踐的指南。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標題很大氣,但內容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本“庫存尾貨”的標簽所暗示的那樣——知識點比較陳舊,或者說,沒有緊跟最新的技術熱點。在如今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談論數字通信技術,如果不能觸及軟件定義無綫電(SDR)、認知無綫電、或者更細緻的邊緣計算在通信中的作用,總覺得少瞭點時代感。我期待能看到一些關於低功耗廣域網(LPWAN)協議棧的細節,或者至少對未來頻譜共享機製的探討。這本書的結構很穩健,遵循著傳統的通信原理路綫圖,從基帶處理到射頻前端的描述都中規中規矩,但這恰恰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它像是在描述一個已經非常成熟的、甚至是略顯過時的通信框架,缺乏那種令人興奮的、能啓發思考的創新點。對於一個想走在技術前沿的讀者來說,這本書能提供的是“地基”的知識,但“大樓”的設計圖紙卻顯得有些過時瞭。所以,如果期待能從中挖掘齣未來幾年的技術趨勢,恐怕要失望瞭。
評分從排版和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專業術語使用得非常規範,這對於建立嚴謹的學科概念是很有幫助的。作者在定義和公式推導上做得比較紮實,確保瞭理論的準確性。不過,正因為過於注重理論的嚴謹性,導緻瞭在敘述風格上的刻闆,使得閱讀過程略顯枯燥。每當涉及到一些復雜的數學推導時,很少有形象的比喻或者圖示來輔助理解,很多地方都需要讀者自己停下來,在草稿紙上反復演算纔能真正領會其精髓。我特彆注意到,書中對通信係統的性能評估指標,比如誤碼率(BER)和信噪比(SNR)之間的關係分析,雖然是標準內容,但處理得比較機械化,缺乏對不同噪聲模型(如瑞利衰落、萊斯衰落)下性能差異的直觀對比。我更希望作者能用更生動的語言,將那些抽象的數學公式“翻譯”成工程師可以直觀理解的物理意義,這樣纔能真正提升學習效率,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符號運算的層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