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搭建式GIS开发 | 作者 | 吴信才 | 
| 定价 | 59.00元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21217036 | 出版日期 | 2013-1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
| 开本 | 商品重量 | 0.4Kg | |
| 内容简介 | |
  随着GIS技术的普及,GIS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面向桌面、网络、移动等多方向发展。在全球数据共享的大前提下,如何在共享自身数据资源的同时,接纳第三方异构数据资源,并能高效、快捷地构建应用系统,已经成为GIS软件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中地数码集团经多年的努力,基于MapGIS数据中心技术,研发出新一代GIS开发技术——搭建式GIS开发技术。该种开发技术具有“零编程、巧组合、易搭建”的特点,力图以“搭建”的思想完成应用程序的搭建,以解放程序员,实现产业化生成GIS软件的梦想。MapGIS不仅提供大量的GIS数据和功能资源支撑,同时为方便GIS系统更好地与业务系统结合,构建了一套业务系统模型,从模型流程的搭建、功能的选择、模块的设计、与GIS功能的结合、应用系统的搭建等多个方面,全面提供业务支持。  |  
| 作者简介 | |
|     吴信才,男,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十届民盟中央委员,国家GIS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盟理事长,国家GIS工程中心首席科学家,教育部GOS工程中心主任,湖北省GIS工程中心主任。曾荣获“湖北省青年科技精英”、“地矿部跨世纪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教师”、“全国科技工作者”、“湖北省劳动模范”、“测绘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获“中国软件十年功勋奖”、“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三十多年来,吴信才教授,一直坚持在数字制图及地理信息系统学科领域,不断技术创新与突破,先后主持国家863重点项目“面向网络海量空间信息的大型GIS”“网格GIS软件及其重大应用”等十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取得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等。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对于我这种已经是GIS领域的老兵来说,很多基础概念已经内化了,买书更多是为了寻找新的视角或者更优的实现思路。这本书在高级主题的处理上确实给了我不少启发。它没有过多占用篇幅在那些烂熟于心的基础操作上,而是迅速切入了性能优化和分布式处理这两个当前行业痛点。特别是关于如何利用现代并行计算技术来加速空间查询和大规模数据可视化那几章,作者不仅介绍了理论,还分享了实际项目中遇到的性能瓶颈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调整数据存储结构和查询策略来突破的。这部分内容非常干货,不像其他书只是简单介绍某个库的功能,而是深入探讨了背后的设计哲学。读完后,我回去审视了我正在做的几个项目的性能瓶颈,发现确实可以在数据流的组织和结果的缓存策略上进行优化。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让你从一个“会用”的开发者,提升到思考“如何做得更好、更快”的架构师层面。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解决复杂空间问题的思维方式。
评分坦白讲,我之前对GIS的理解一直停留在使用成熟的商业软件界面操作的层面,对于幕后是怎么“搭建”起来的,几乎一窍不通。读完这本书的头几章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日常看到的那些地图、导航、选址分析,背后需要处理的数据量、空间计算的复杂性是多么惊人。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底层架构设计的深入剖析。它没有回避那些让人头疼的算法细节,比如空间索引的原理,或者不同坐标系之间转换的数学基础,但它处理这些复杂内容的方式极其巧妙。它不是直接抛出公式,而是通过图示和伪代码的结合,让你在脑子里构建出一个清晰的流程图。我尤其喜欢它对比了不同开发范式在GIS场景下的优劣,这让我明白,选择正确的“脚手架”比埋头苦写代码更重要。这本书的实操性非常强,每讲完一个核心概念,都会紧跟着一个相对完整的代码模块示例,而且这些示例的代码质量很高,结构清晰,注释到位,我尝试着把它们整合到我现有的项目中,适配性非常好,没有遇到那种版本冲突或者依赖地狱的问题,这点非常难得。
评分这本《搭建式GIS开发》的书,说实话,我刚拿到手的时候还有点犹豫。毕竟现在市面上的GIS开发书籍不少,很多都是泛泛而谈,讲一堆理论概念,真正能上手操作的东西却很少。我之前踩过不少坑,买了好几本号称“实战”的书,结果回家一看,要么是过时的技术栈,要么就是代码示例跑不起来。所以,这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这本,发现它的切入点确实有些不一样。它没有一开始就堆砌复杂的专业术语,而是非常注重“搭建”这个过程,从最基础的环境配置讲起,一步步引导读者建立起自己的开发框架。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对于我们这些想快速入门或者想梳理现有知识体系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特别是关于数据模型和空间关系处理那几章,作者的讲解逻辑非常清晰,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抽象的GIS概念,让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人也能很快领悟到核心思想。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的“可扩展性”,这在高阶的GIS应用开发中至关重要,能看出作者的视野并不仅仅停留在基础功能实现上,而是着眼于构建一个可持续维护和迭代的系统。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手把手教你如何盖房子,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砖头和水泥的配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给我留下了极好的第一印象。很多技术书籍为了追求内容密度,常常把页面弄得密密麻麻,阅读体验极差,读几页就想放弃。但《搭建式GIS开发》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用心。清晰的章节划分,恰到好处的留白,以及关键代码块的特殊高亮处理,都极大地减轻了阅读疲劳。更重要的是,它的图文结合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那些描述复杂算法和系统架构的流程图,绘制得非常精细且逻辑性强,我甚至可以直接把这些图当作系统设计文档的初稿来参考。对于自学能力较弱的人来说,这种直观的视觉辅助是理解抽象概念的“拐杖”。我个人是偏爱纸质书的,因为可以在上面做大量的批注和标记,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墨水清晰度都很棒,即便是反复翻阅和对比,也不会感觉眼睛酸涩。这说明出版社在制作这本书时,对目标读者——那些需要长时间面对屏幕和书本进行深度学习的开发者——是抱有尊重的。
评分这本书的“搭建式”理念贯穿始终,这对于需要跨技术栈协作的现代项目至关重要。我注意到,书中在讲解如何集成不同的开源组件时,非常强调接口的标准化和模块间的解耦。它没有强迫读者只能使用某一家厂商或某个特定技术栈的工具链,而是提供了一套设计原则,让你能够灵活地替换或升级其中的任何一个“积木”。例如,在处理 WebGIS 前端展示时,它没有局限于介绍某一个主流的 JavaScript 库,而是详细分析了如何设计一个通用的地图服务接口,使得前端可以平滑对接诸如 Leaflet、OpenLayers 甚至更高层的 WebGL 渲染引擎。这种“授人以渔”的编写风格,让我感觉到作者不仅仅是在传授代码技巧,更是在培养一种面向未来的、具有前瞻性的软件工程素养。在快速迭代的技术世界里,这种底层设计思路比单纯的API调用技巧要宝贵得多,也更耐用,因为它不会随着某个库的废弃而迅速过时。我非常推荐给那些正在构建复杂、长期维护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团队负责人或核心开发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