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電子技術 | 作者 | 路金星 |
| 定價 | 30.00元 | 齣版社 | 化學工業齣版社 |
| ISBN | 9787122057006 | 齣版日期 | 2010-02-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59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教材共分7個學習情境,包括二極管整流穩壓電源的組裝與調試、實用功放電路的組裝與調試、函數信號發生器的製作與測試、收音機的組裝與調試、四人錶決器的邏輯電路設計與製作、加法器的邏輯電路設計與製作、數字鍾的電路設計與製作。每個學習情境下設任務,每個任務由任務描述、任務目標、知識準備、任務實施、知識拓展、學習小結、自我評估和評價標準8個環節構成,切實貫徹“工學結閤、任務導嚮、‘教學做’一體化”的方針,實用性強。 本書適用於高職高專電子類、機電類和計算機類專業“電子技術”課程。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學習情境1 二極管整流穩壓電源的組裝與調試 任務1.1 二極管的識彆與檢測 【任務描述】 【任務分析】 【知識準備】 1.半導體的知識 2.PN結及其單嚮導電性 3.半導體二極管 【任務實施】二極管的識彆與檢測 【知識拓展】 1.半導體二極管的型號 2.穩壓二極管的符號與伏安特性 【學習小結】 【自我評估】 【評價標準】 任務1.2 二極管整流電路的組裝與調試 【任務描述】 【任務分析】 【知識準備】 1.單相半波整流電路 2.單相全波橋式整流電路 3. 濾波電路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任務實施】二極管整流電路的組裝與調試 【知識拓展】 1. PCB的基本知識 2.印製綫路闆的設計與製作 3.焊接訓練 【學習小結】 【自我評估】 【評價標準】 任務1.3 二極管整流穩壓電源的組裝與調試 【任務描述】 【任務分析】 【知識準備】 1.穩壓二極管的基本知識 2.並聯型穩壓電路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任務實施】二極管直流穩壓電路的組裝與調試 【知識拓展】常用儀器儀錶的使用訓練 【學習小結】 【自我評估】 【評價標準】 學習情境2 實用功放電路的組裝與調試 任務2.1 三極管的識彆、檢測與選用 【任務描述】 【任務分析】 【知識準備】 1.三極管的結構與符號 2.三極管各極電流的形成與電流控製作用 3.三極管的共射輸入、輸齣特性麯綫 4.三極管的主要參數 5.三極管的簡易測試 【任務實施】三極管的識彆與檢測 【知識拓展】 1.萬用錶測試三極管電流放大係數 2.三極管開關特性應用舉例 【學習小結】 【自我評估】 【評價標準】 任務2.2 三極管電壓放大器的組裝與調試 【任務描述】 【任務分析】 【知識準備】 1.放大器概述 2.放大器的性能指標 3.低頻小信號共射放大器 4.共集電極放大器 【任務實施】單管共射分壓偏置放大器的組裝與調試 【知識拓展】 放大器的頻率特性 【學習小結】 【自我評估】 【評價標準】 任務2.3 實用功放電路的組裝與調試 【任務描述】 【任務分析】 【知識準備】 1.功率放大器 2.乙類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3.甲乙類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4. DG4100集成功率放大器簡介 【任務實施】音響放大器的組裝與調試 【知識拓展】 1.集成運放簡介 2.有源濾波電路 【學習小結】 【自我評估】 【評價標準】 學習情境3 函數信號發生器的製作與測試 任務3.1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應用 【任務描述】 【任務分析】 【知識準備】 1.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組成 2.集成運放的主要參數及種類 3.理想集成運算放大器 4.模擬運算電路 5.信號處理電路 6.非正弦波信號産生電路 【任務實施】 1.集成運算放大器的指標測試 2.集成運算放大器組成模擬運算電路 3.集成運算放大器組成波形運算電路 【學習小結】 【自我評估】 【評價標準】 任務3.2 正弦波振蕩器的製作與測試 【任務描述】 【任務分析】 【知識準備】 1.産生正弦波振蕩的條件 2. RC正弦波振蕩電路 3. LC振蕩電路 【任務實施】 1. RC正弦波振蕩器的製作與測試 2. LC正弦波振蕩器的製作與測試 【知識拓展】 石英晶體振蕩器簡介 1.石英晶體的特點 2.石英晶體正弦波振蕩電路 【學習小結】 【自我評估】 【評價標準】 任務3.3 函數信號發生器電路的製作與調試 【任務描述】 【任務分析】 【知識準備】 1.集成函數發生器ICL8038電路結構 2.集成函數發生器ICL8038工作原理 3.集成函數發生器ICL8038常用接法 4.ICL函數發生器的主要參數 【任務實施】函數信號發生器的電路製作與調試 【學習小結】 【自我評估】 【評價標準】 學習情境4 收音機的組裝與調試 學習情境5 四人錶決器的邏輯電路設計與製作 學習情境6 加法器的邏輯電路設計與製作 學習情境7 數字鍾的電路設計與製作 參考文獻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操作係統:原理、設計與實現》這本書,對於我這個沉浸在應用層開發多年的程序員來說,真是一劑猛藥,強迫我重新審視計算機運行的最底層邏輯。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嚴謹,從硬件的初始化開始,一步步搭建起抽象層次。我最欣賞它在並發控製部分的處理方式。它沒有僅僅停留在經典的信號量和管程理論上,而是深入講解瞭現代多核處理器中,如何利用緩存一緻性協議(如MESI)和內存屏障(Memory Barriers)來保證並發操作的正確性。書中對死鎖的預防、檢測與恢復策略進行瞭詳盡的對比,特彆是對時間片輪轉和多級反饋隊列調度算法的性能分析,提供瞭大量的性能指標和仿真數據,讓我清晰地理解瞭不同調度策略背後的權衡——是追求響應速度還是吞吐量最大化。另一個讓我受益匪淺的地方是文件係統的設計。它用一個假想的文件係統作為引子,逐步引入瞭i節點、數據塊的分配策略以及日誌型文件係統的崩潰恢復機製,這使得我過去在Linux上看到的那些文件操作,突然間擁有瞭清晰的物理對應關係。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性能調優的理解提升瞭一個維度,不再是盲目地增加綫程數,而是開始思考如何減少上下文切換和提高緩存命中率。這本書厚重卻紮實,是理解現代計算平颱基石的必備讀物。
評分這本《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挖掘實踐》簡直是為我這種剛剛踏入數據科學領域的新手量身定做的!書裏對數據預處理的講解細緻入微,從缺失值處理到異常值檢測,每一步都有清晰的代碼示例和背後的邏輯解釋。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特徵工程那一章,作者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用真實的電商評論數據作為案例,手把手教我們如何通過文本嚮量化、詞性標注等技術,將原始、雜亂的文本轉化為模型可以理解的有效特徵。特彆是關於如何選擇閤適的降維方法,比如PCA和t-SNE,書裏不僅對比瞭它們的數學原理,更重要的是給齣瞭在不同類型數據集上應用它們的實際效果對比圖,這對於我理解“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句話有瞭更深刻的體會。我拿著書裏的代碼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上跑瞭一遍,發現即使是對我本地的小數據集,模型性能也有瞭顯著提升,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極大地增強瞭我繼續深入學習的信心。而且,作者在講解復雜的聚類算法,比如DBSCAN和譜聚類時,並沒有用晦澀難懂的公式堆砌,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圖示,將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易懂,這對於我們這些非純數學背景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救星。這本書真正做到瞭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閤,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瞭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身邊指引方嚮。
評分老實說,我原本對《深度學習框架PyTorch實戰指南》這類書籍抱持著一絲懷疑態度的——畢竟框架更新速度太快瞭,書本很容易過時。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沒有把重點放在API的羅列上,而是將核心的理念——自動微分(Autograd)的工作原理——講解得淋灕盡緻。作者用瞭一個非常巧妙的例子,構建瞭一個簡單的計算圖,然後反嚮傳播每一步的梯度計算過程,清晰地展示瞭計算圖如何構建以及如何被“逆流”利用。這讓我終於明白,為什麼PyTorch如此靈活,以及如何在自定義損失函數和復雜網絡結構中遊刃有餘地進行梯度計算。另一個亮點是它對動態圖優勢的體現。書中展示瞭如何用PyTorch實現一個序列到序列(Seq2Seq)模型,特彆是在處理可變長度輸入序列時,動態圖的調試便利性簡直是救星。我以往在靜態圖框架中調試這類模型時經常抓耳撓腮,而這本書裏的調試過程簡直是一氣嗬成。此外,作者還花瞭很大篇幅介紹如何利用TorchScript進行模型序列化和部署優化,這對於我未來想將研究成果落地到生産環境的計劃來說,提供瞭非常實用的路綫圖。這本書的生命力在於它抓住瞭框架的核心思想,而不是錶麵的語法糖,非常值得收藏。
評分我最近迷上瞭探索時間序列的奧秘,所以毫不猶豫地入手瞭《金融市場高頻數據的建模與迴溯測試》。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過多糾纏於宏觀經濟理論,而是完全聚焦於微觀層麵的市場微觀結構和噪聲處理。我特彆欣賞作者對“信息熵”在預測模型中的應用這一章節的論述。不同於一般書籍隻是簡單提及,這本書深入探討瞭如何利用信息熵來量化市場信息的突變點,並結閤卡爾曼濾波來平滑高頻噪聲。書中的Python實現部分,尤其是在處理納秒級時間戳數據時的內存優化技巧,對我來說價值連城。我之前嘗試用Pandas處理這類數據時經常遇到內存溢齣,而這本書提供的基於`numpy`和`cython`的混閤編程方案,完美解決瞭我的燃眉之急。更讓我驚艷的是,它對各種迴溯測試框架(如Zipline的底層邏輯)進行瞭剖析,指齣瞭傳統嚮量化迴溯中容易忽略的滑點和流動性衝擊問題,並提供瞭相應的修正模型。閱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看市場的眼睛都變得敏銳瞭許多,不再滿足於日綫級彆的K綫圖,而是開始關注那些隱藏在毫秒間的博弈。這本書的深度和專業性,絕對是為有一定基礎的量化研究者準備的硬核乾貨,讀起來酣暢淋灕,挑戰性十足。
評分我是一個對計算機視覺領域充滿好奇心的愛好者,被《生成對抗網絡(GANs)的前沿與應用》這本書深深吸引住瞭。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具有感染力,作者仿佛是一位走在科研前沿的嚮導,帶領讀者穿越瞭GANs從DCGAN到StyleGAN3的演變曆程。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關於“模式崩潰”(Mode Collapse)問題的論述。書中詳細分析瞭為什麼GANs容易陷入這種睏境,並係統性地對比瞭WGAN、LSGAN以及最新的Wasserstein距離改進方案,每一種改進方案的優缺點都配上瞭直觀的損失函數麯綫變化圖,使得原本抽象的優化難題變得可觸摸。在應用層麵,這本書的案例分析令人拍案叫絕。特彆是關於使用CycleGAN進行非配對圖像翻譯的章節,作者不僅展示瞭如何將夏天的風景變成鼕天的樣子,還深入探討瞭這種技術在醫學影像增強(如X光片到CT圖的風格遷移)中的倫理和技術挑戰。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GANs不再是“黑箱”,而是可以通過精妙的架構設計和損失函數設計來“馴服”的野獸。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場激發創造力的思想碰撞,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將生成模型應用於我自己的設計項目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