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出版日: 2014/04/01
作者:
ISBN13: 9789571430454
精平装: 平装
定价: NT$ 480元
页数: 461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且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著,作者刘勰运用优美的骈文,阐明写作文章的根本原理和文学评论等重要问题,建立起一个由总论、体裁论、创作论、文学发展论、批评鉴赏论等部分组成的文学批评体系,内容博大精深,向为了解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者必读之作。本书「导读」完整析论全书组织结构,各篇题解提纲挈领,注译详明准确,能带领读者深入研读、体会这部巨著中丰富的文学理论内涵。
导读(节录)
刘勰对文学批评鉴赏理论的精辟见解,主要集中在〈知音〉里。
第一,刘勰正确地阐明了创作过程和鉴赏批评过程的差异、鉴赏的特点,以及鉴赏与批评的联系和区别。他说: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这就是说,创作过程和鉴赏批评过程有著相反的差异:作者是由于外物的感召,兴起了感情,发而为文辞;鉴赏批评者,则是先看了文辞而后深入文情,像沿著波流来追溯源头,即使源头隐微幽深,也必定会变得显露明白。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勰认为文学鉴赏批评的特点是「入情」;而且是把「情感」作为文学鉴赏批评的对象,将鉴赏批评者的视线引向作品内在之情和作者内在之心。这是他的创作论中的「为情而造文」见解的自然延伸。接著,他又进一步指出:
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了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
由琴声所表达的「志在山水」之情,既无形又无影,知音者尚可识别,便何况表现在文辞中的情感和作者的内在之心呢?只要鉴赏批评者心机灵敏,文学作品中的情理是完全可以通晓的。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刘勰对以「情感」作为文学鉴赏批评对象,是分成两方面说的:一是领会作品中的情感和作者的心情;另一是洞察情感的内蕴,即「理」,前者是直接感知的审美情感活动,后者是深入分析内蕴的理性思维活动。所以,刘勰又接著说:
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绎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
这就是说,鉴赏能力高的人,一定会在欣赏杰出作品时,获得内心欣然喜悦的审美享受,像春天登上高台观赏美景,可以使众人心情愉快,也像音乐与美味可以留住过路的行人;而听说兰花是最香的花,人们佩带它喜爱它才会更芬芳,而文学作品也是最好的香花,要能仔细玩味体会,才会感觉到它的美妙。这阐明了文学批评是以鉴赏为基础,文学鉴赏则是以给人一种内心欣然喜悦的审美享受为特点,主要是审美情感体验活动,与文学批评既相联系又有区别。刘勰的这些见解,是非常精辟的。
目录
导 读
卷 一
原道第一 一
征圣第二 一○
宗经第三 一七
正纬第四 二六
辨骚第五 三四
卷 二
明诗第六 四五
乐府第七 五八
诠赋第八 六八
颂赞第九 七七
祝盟第十 八六
卷 三
铭箴第十一 九七
诔碑第十二 一○七
哀吊第十三 一一六
杂文第十四 一二四
谐讔第十五 一三三
卷 四
史传第十六 一四三
诸子第十七 一五八
论说第十八 一六九
诏策第十九 一八一
檄移第二十 一九一
卷 五
封禅第二十一 一九九
章表第二十二 二○七
奏启第二十三 二一五
议对第二十四 二二四
书记第二十五 二三四
卷 六
神思第二十六 二五一
体性第二十七 二六○
风骨第二十八 二六七
通变第二十九 二七四
定势第三十 二八二
卷 七
情采第三十一 二九一
镕裁第三十二 二九九
声律第三十三 三○六
章句第三十四 三一三
丽辞第三十五 三二一
卷 八
比兴第三十六 三二九
夸饰第三十七 三三七
事类第三十八 三四四
练字第三十九 三五三
隐秀第四十 三六二
卷 九
指瑕第四十一 三六七
养气第四十二 三七五
附会第四十三 三八二
总术第四十四 三八九
时序第四十五 三九六
卷 十
物色第四十六 四一五
才略第四十七 四二二
知音第四十八 四三七
程器第四十九 四四五
序志第五十 四五三
[B065]新譯文心雕龍(二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