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清话 9787101118827

园林清话 978710111882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从周,陈馨 著
图书标签:
  • 园林史
  • 园林艺术
  • 中国园林
  • 清代园林
  • 园林文化
  • 园林设计
  • 古典园林
  • 文学
  • 史学
  • 建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8827
商品编码:29650607158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园林清话

定价:42.00元

作者:陈从周、陈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011188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跟着古建筑专家、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品园,游园,观景,赏景。

大家经典。古建筑专家、园林艺术家代表性作品。

古雅装帧。从封面到正文,内外兼修、古朴素雅的装帧。

内容提要


《园林清话》为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所作关于园林文化艺术的文章的精选集,由其女陈馨编选。所选文章,以类相从,分为三辑,一是概论中国园林艺术,二是讲述园林细节之美,三是各地园林风采,既有宏观综述,又有具体园林实例,丰富的文史知识与园林古建筑完美结合,正如叶圣陶所言“熔哲、文、美术于一炉,臻此高境,钦悦无量”。

目录


1 说园

10 续说园

18 说园(三)

28 说园(四)

36 说园(五)

43 中国的园林艺术与美学

57 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

62 贫女巧梳头——谈中国园林

67 园林分南北 景物各千秋

70 园林清议

75 明清园林的社会背景与市民生活

79 梓室谈美

82 园林美与昆曲美

86 园林与山水画

88 建筑中的“借景”问题

95 廊 · 亭 · 桥

98 苏州园林概述

124 苏州网师园

128 苏州环秀山庄

133 苏州沧浪亭

136 留园小记

138 怡园与耦园

141 扬州园林与住宅

182 瘦西湖漫谈

188 扬州片石山房——石涛叠山作品

193 常熟园林

199 泰州乔园

206 双环城绕水绘园

211 同里退思园

213 西湖园林风格漫谈

219 闲话西湖园林

222 绍兴的沈园与春波桥

225 此园浙中数——记海盐绮园

227 上海的豫园与内园

231 豫园顾曲

234 嘉定秋霞圃和海宁安澜园

243 恭王府与大观园

246 恭王府小记

251 编后记(陈馨)

作者介绍


  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字从周,书房名梓室,自称梓翁,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绍兴。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能诗善画,亦精昆曲,博学多识,才艺非凡。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并担任中国园林学会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委员会副主任、美国贝聿铭建筑设计事务所顾问等职。主要著作有《苏州园林》《说园》《扬州园林》《中国园林》《园林谈丛》《梓室馀墨》《书带集》等。

  陈馨, 陈从周之女。现在法国北方高等商学院(EDHEC)任教。

文摘


序言



园林清话 《园林清话》是一部集历史、文化、艺术、美学于一体的著作,它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视角,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意境悠远的园林画卷。本书并非仅仅是对园林景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探索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设计哲学以及与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紧密联系。 一、 园林的哲学意蕴与精神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绝非西方园林那种强调几何规整、人工斧凿的“人工之美”,而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之趣。这种追求源于中国古代深邃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道法自然”的理念。园林的设计者们,试图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对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的巧妙组合,营造出无限的意境,使人在其中能够体悟自然的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园林清话》深刻剖析了这种哲学意蕴。它会带领读者走进那些移步换景、曲径通幽的园林,去感受那份“曲能藏景,虚能纳怀”的精妙。从叠石理水,到栽花种树,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对自然的尊重与模仿。书中会详细探讨如何通过“借景”的手法,将园外的山峦、树木、天光云影引入园内,达到“远中有近,近中有远”的视觉效果,从而扩大了园林的实际空间感,更重要的是,将自然的无限与园林的有限巧妙地融合。 书中还会深入阐述园林所承载的文人精神。在中国古代,园林是文人雅士休憩、游赏、吟咏、会友的场所,是他们寄托情怀、抒发志趣的载体。那些或幽静雅致、或雄浑壮阔的园林,往往与主人的性情、学养息息相关。《园林清话》将细致地描绘出不同园林的风格如何反映主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例如,文徵明的拙政园,展现了他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雅致;而曹雪芹的怡红院,则承载了他对人生虚幻与美好情感的复杂体验。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园林,更是在解读园林背后的人物故事与时代精神。 二、 园林艺术的构成要素与设计智慧 《园林清话》会详尽地介绍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要素,并分析这些要素是如何被巧妙运用以达到艺术上的至高境界。 山石掇景: 山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极富表现力的元素。书中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山石,如太湖石、英石、昆山石等,以及它们各自的形态特征与艺术价值。通过对“叠山”技艺的解析,读者将了解到如何运用“堆、叠、砌、削、钻、穿、漏”等手法,将平凡的石块塑造成宛若天成的山峦、峰石,形成“石耸云生”、“石瘦而奇”等艺术效果。这些山石不仅构成了园林的骨架,更营造出一种苍劲、古朴的韵味。 理水得趣: 水是园林的灵魂,有水则灵。本书会对中国园林中的水景进行深入的描写,从自然溪流到人工池沼,从静谧的湖面到奔腾的瀑布。书中会重点讲解“理水”的艺术,如何通过曲折的岸线、巧妙的汀步、点景的亭台楼阁,以及水的深浅、宽窄变化,来创造出无穷的韵味。无论是“镜湖映月”的静谧,还是“飞泉漱玉”的动感,都体现了古人对水之美的极致追求。 植物的生命美学: 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色彩与生机。书中将详细介绍园林中常用的花草树木,如松、竹、梅、兰、荷花、牡丹等,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读者将了解到,园林中的植物不仅仅是绿化,更是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精神寄托。例如,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竹子代表虚心有节,梅花寓意傲骨凌寒。《园林清话》还会探讨如何根据季节变化,巧妙配置植物,使园林四季皆有景,步步皆不同。 建筑的诗意空间: 园林建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点睛之笔,它们与自然景物相互辉映,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园林建筑的类型,如亭、台、楼、阁、榭、廊、桥等,并分析它们在园林中的功能与审美价值。作者会深入探讨建筑的选址、造型、色彩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之道。例如,一座精巧的亭子,可以成为观赏景色的最佳平台;一座曲折的回廊,则能引导游客步移景异,增加游览的趣味性。 三、 园林与文人生活方式的深度交融 《园林清话》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园林艺术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文人生活方式的百科全书。中国古典园林与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它们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寄情山水,退隐自适: 很多文人雅士将园林视为逃离尘嚣、寄托情怀的理想之地。书中会描绘文人如何在园林中读书、写诗、绘画、抚琴,将自己的精神世界融入自然景物之中。他们通过与自然的对话,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越。这种“归隐”的生活方式,并非完全脱离社会,而是在精神层面上寻求一种超脱。 游园赏景,感悟人生: 游园是文人雅士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园林中漫步,他们会仔细品味每一处景致,从中获得灵感,感悟人生的哲理。书中会引用大量的诗词歌赋,来展现文人雅士在游园时的心境与创作。这些诗词,既是对园林景色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百态的深刻体悟。 文人雅集,社交空间: 园林也是文人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品评艺术、联络感情的重要场所。书中会描绘各类文人雅集在园林中的盛况,如觞咏、对弈、品茗、赏画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文人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时之景,岁月流转: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体现四季的变化,文人雅士也会根据不同的时节,在园林中体验不同的情趣。春日里踏青赏花,夏日里池畔纳凉,秋日里登高望远,冬日里围炉赏雪,这些都是文人在园林中度过的美好时光。《园林清话》会生动地描绘这些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时间流转和自然轮回的独特感知。 四、 园林的传承与当代意义 《园林清话》在回顾中国古典园林辉煌历史的同时,也会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何将古典园林的精髓融入现代园林设计,是本书探讨的重要议题。 本书并非止步于对历史的追溯,更关注于其对当下的启示。在日益喧嚣的都市生活中,古典园林所蕴含的宁静、和谐与诗意,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提醒我们放慢脚步,感受自然,回归内心的平和。通过对《园林清话》的阅读,读者不仅能欣赏到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之美,更能深入理解其背后蕴含的深邃哲学、人文精神以及与我们生活方式的关联,从而获得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和文化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偶然翻到一本旧书,书名是《园林清话》,9787101118827,看到这个名字,我就忍不住想起了儿时在奶奶家后院的小花园里度过的时光。那里的花草树木,每一株都承载着我的童年记忆,也让我对园林之美有了最初的感知。虽然这本书的内容我现在还未细读,但仅仅是这个书名,就已经勾起了我心中无数关于自然、关于美、关于生活的小小涟漪。我想象着,这本书大概会讲述一些与园林相关的趣事,或者是一些关于如何欣赏园林、如何在园林中获得内心宁静的感悟。也许里面会描绘古人如何在自己的庭院中寄情山水,如何在方寸之间开辟一片天地,又或者是一些关于花卉、植被的知识,讲解它们的美丽形态和生长习性。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一些共鸣,能够重温那些在自然中感受到的纯粹和美好。毕竟,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太需要一些能够让我们慢下来、静下来、去感受生活细微之处的读物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在喧嚣的城市中偶然发现了一处可以让人舒展身心的秘密花园,充满了令人期待的惊喜。

评分

偶然间瞥见了《园林清话》这本书的封面,9787101118827,那淡淡的素雅风格,瞬间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素来对那些能够展现传统文化韵味的书籍情有独钟,而“园林”二字,更是勾起了我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无限遐想。我脑海中浮现出苏州园林的精致、杭州西湖的秀美,以及皇家园林的宏伟气派。我想象着,这本书或许会带我走进那些历史悠久的园林,去探寻它们背后的故事,去了解那些巧夺天工的设计理念,去感受古人在造园过程中所倾注的心血和智慧。是不是会有一些关于亭台楼阁、假山流水、花草树木的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园林的四季变换和人文气息?或者,它还会讲述一些文人墨客在园林中吟诗作赋、品茗赏景的雅事,让我们领略那份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园林的读物,更是一扇通往中国传统美学和生活方式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它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评分

关于《园林清话》(9787101118827),我首先联想到的是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和压力所裹挟,生活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而“园林”这个词,自带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我猜测这本书大概会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空间中,哪怕是阳台一角,也能营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感受到自然的慰藉。也许书中会介绍一些关于植物的选择和养护技巧,让我们了解如何让绿色生命点缀我们的生活。又或者,它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利用自然元素来调节情绪、舒缓压力的方法,比如听风声、观雨滴、赏花开。我相信,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物质层面的园林造景的介绍,更在于它所传递的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一种对生活品质的提升,一种对内心平和的向往。它或许能够成为我们在忙碌生活中,一个心灵的休憩之所,让我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评分

当我看到《园林清话》这本书名时(9787101118827),我立刻联想到了一些关于古代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非常优美、典雅的语言,描绘出古人如何在自己的园林中享受生活,如何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或许里面会讲述一些与名园相关的历史典故,或者是一些关于园林设计哲学的故事,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对天地万物的深刻理解。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风雅与韵味。也许它会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不同季节园林景色的变化,春天的嫩绿,夏天的繁茂,秋天的斑斓,冬天的肃穆,每一种景色都能引发无限的遐思。我更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看待生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寻觅到一丝那样的闲适与从容。

评分

《园林清话》(9787101118827)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了一种探索未知、发现惊喜的乐趣。虽然我还没翻开这本书,但“清话”二字,就给我一种轻松愉悦、随性而谈的预感。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可能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而是以一种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与读者进行“对话”。也许它会通过一些小故事、小插曲,来引出关于园林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许多关于园林的历史、文化、审美,甚至是园林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能够以一种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去解读和欣赏园林之美。它或许能让我明白,园林并非遥不可及的艺术品,而是能够融入我们日常生活,触手可及的美好。这是一种关于发现美、品味美的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心灵的收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