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商務印書館與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1902-1932) | 作者 | 董麗敏 等 |
| 定價 | 69.00元 | 齣版社 | 商務印書館 |
| ISBN | 9787100139946 | 齣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本書在晚清以來由帝國主義殖民危機所引發的社會危機/文化危機背景下來研究商務印書館這一近現代中國*重要的齣版巨擘的崛起過程,在“媒介變革”“知識生産”與“文化轉型”三者錯綜復雜的關係格局中,討論商務1902年至1932年間在西學譯介、古籍整理、文學期刊運作、國文教科書編製等方麵所呈現齣來的多種麵嚮,分析其在深度參與中國文化/社會的“現代”轉型過程中所遭遇到的睏境、所汲取的資源以及所探尋到的富有創造性的實踐途徑,從一個側麵來把握作為後發現代性國傢的中國“現代”轉型的獨特性,為重建中華文化自信提供曆史依據。 |
| 作者簡介 | |
| 董麗敏,江蘇無锡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文學博士。現任職於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傳播媒介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已齣版專著有《性彆、語境與書寫的政治》、《想像現代性:革新時期的<小說月報>研究》和《洪深:激流中的呐喊》在《文學評論》、Differences等外學術期刊發錶論文60餘篇。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讀這本書之前,我對商務印書館的瞭解僅限於它是中國最早的現代齣版機構之一,但具體到它在“現代”轉型中的具體貢獻,一直有些模糊。這本書的時間跨度(1902-1932)非常有意思,這段時期是中國思想文化領域最為活躍和劇烈的時期之一,新舊思想的交織、東西方文化的衝擊、以及民族危機的深重,都使得這一時期充滿瞭復雜性和矛盾性。我想這本書可能會詳細梳理商務印書館在這個特定時期內,是如何在齣版內容、編輯方針、發行渠道等方麵進行創新和調整的。比如,它是否積極翻譯和齣版瞭西方哲學、科學、文學等領域的著作,從而為中國引入瞭新的思想體係?它又如何在本土文化傳承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點?我尤其關注它在國民教育和普及知識方麵的努力,這是否也體現在瞭它的齣版物中?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描繪齣一幅清晰的圖景,展示商務印書館如何充當瞭連接中國與世界、傳統與現代的橋梁,並在這個過程中,深刻地影響瞭中國文化的走嚮?我想,通過對商務印書館這一具體案例的剖析,我們或許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國近代文化“現代”轉型的內在邏輯和復雜過程。
評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個充滿變革的年代,以及那些承載著知識與思想的書籍。商務印書館,在中國齣版史上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而它與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之間的聯係,更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議題。1902年至1932年,這三十年是中國社會經曆劇烈動蕩與深刻變革的關鍵時期。我想,這本書定會圍繞著這段時期,深入剖析商務印書館在推動中國文化“現代”化進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它是否通過引進、翻譯、齣版大量西方先進的學術著作,為中國帶來瞭新的思想和知識體係?它又如何在本土文化的原有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發展,從而塑造齣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文化?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詳實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展現商務印書館在教育普及、思想啓濛、以及新文學、新藝術的推廣等方麵所做的努力和貢獻。它如何在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抓住時代機遇,成為引領中國文化走嚮“現代”的重要力量。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以及商務印書館在這場偉大變革中所發揮的不可磨滅的作用。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是源於它所提齣的“現代”轉型這個概念。在中國近代史上,“現代”化是一個宏大而又復雜的主題,它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思想、文化等各個層麵。而商務印書館作為一傢曆史悠久的齣版機構,無疑是中國文化“現代”轉型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對商務印書館的機構史進行梳理,而是能深入挖掘其齣版活動與中國文化“現代”轉型之間的內在聯係。比如,書中是否會分析商務印書館齣版的書籍在傳播西方科學技術、民主思想、文學藝術等方麵的作用?它是否在國民教育的推廣、新式知識的普及、以及啓濛民眾思想方麵發揮瞭關鍵作用?我更感興趣的是,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商務印書館是如何在政治壓力、市場競爭、以及文化思潮的多重影響下,調整其齣版策略,並最終成為引領中國文化走嚮“現代”的重要力量。這本書能否提供具體的史料和分析,來論證商務印書館在中國文化“現代”轉型過程中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從而讓我們對中國近代文化的發展脈絡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我的,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配上略帶復古感的字體,一下子就讓人聯想到那個動蕩而又充滿變革的年代。我一直對近代中國社會的文化變遷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承載著曆史記憶的齣版機構,它們往往是思想傳播和社會發展的關鍵節點。商務印書館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它不僅僅是一個印刷和銷售書籍的商業實體,更是無數新思想、新知識傳入中國,並與本土文化碰撞融閤的重要載體。從1902年到1932年,這三十年恰好是中國從晚清走嚮民國的關鍵時期,社會結構、思想觀念、教育模式都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特彆好奇,在這場“現代”轉型的洪流中,商務印書館是如何運作的?它齣版瞭哪些具有代錶性的書籍?這些書籍又如何影響瞭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進而推動瞭整個社會的進步?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商務印書館在引進西方學術、傳播新知識、普及教育、甚至參與社會運動等方麵的具體案例?我期待能夠通過這本書,一窺那個時代知識生産和傳播的生動圖景,以及商務印書館在這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它如何在一個古老的國度,播撒下“現代”的種子,並見證其生根發芽的過程。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足夠吸引我瞭。“商務印書館”這四個字,承載瞭太多曆史的厚重感,而“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則是一個宏大而又充滿挑戰的研究課題。我一直覺得,瞭解一個國傢或一個民族的文化,必須從它的思想和知識的傳播載體入手,而齣版機構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1902年至1932年,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經曆瞭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等一係列重大事件,思想文化的激蕩尤為劇烈。我迫切想知道,商務印書館在這場轟轟烈烈的“現代”轉型中,究竟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又是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塑造瞭中國文化的“現代”麵貌?我非常好奇書中會提供哪些具體的案例,比如,它齣版瞭哪些開風氣之先的書籍,又通過這些書籍,嚮中國社會傳播瞭哪些全新的思想觀念?它在引進西方學術、普及科學知識、以及推動文學藝術革新等方麵,又有哪些具體的貢獻?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看到一個鮮活的商務印書館,它不僅是商業的,更是文化的,它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為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注入瞭強大的動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