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磁兼容设计与测试实用技术
定价:89.90元
作者:王守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1114295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999kg
编辑推荐
所有与应用技术、技巧和工艺无关的内容一律删去,这其中包括王守三编译的《电磁兼容设计与测试实用技术》中所有有关讨论经济效益、成本核算及市场准入和竞争等的内容。间接与应用技术、技巧和工艺有关的内容则按照不同情况,以能删即删或进行部分压缩的原则处理。比如大多数章节中的概述和简介就是以此原则处理的。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为4篇,分别为电磁兼容的实用设计与技术(包括电路设计和元器件的选择、电缆和连接器、滤波器和浪涌保护装置、屏蔽)、PCB的电磁兼容设计和技术(包括隔离和接口抑制、PCB与底板的搭接、0V参考面和电源参考面、包含掩埋电容在内的去耦合技术、传输线、包含微化孔在内的布线和层叠技术、PCB设计中后需要提及的一些问题)、设备和系统安装中的电磁兼容技术(包括设备安装中的EMC技术、产品装配中的EMC技术、滤波和屏蔽技术、正确选用滤波器、良好EMC工程技术在工业机柜设计和构成中的实施、系统设备及其电缆的EMC通用安装指南)和电磁兼容测试方法的设计和技术(包括辐射发射测试、传导发射测试、快速瞬态猝发、浪涌和静电放电的测试、辐射抗扰度测试、传导抗扰度测试、现场EMC测试方法)。
本书适合从事EMC设计、管理人员阅读,也适合参加EMC培训的师生选作教材。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资深电子工程师,我接触过不少关于EMC的书籍,但很多都是侧重于理论推导,读完后总感觉“纸上谈兵”。然而,这本手册的价值在于它对“测试”环节的详尽阐述。测试标准的解读部分,写得极其细致,尤其是关于场强测量的仪表的校准和环境要求,简直可以作为测试工程师的案头手册来使用。书中对常见干扰源的识别和抑制技巧的描述,也体现了作者长期的实战经验。比如,它详细分析了开关电源纹波对辐射发射的影响机制,并给出了从PCB布局到滤波电路选择的一整套优化策略。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如何应对“难以定位的间歇性故障”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排查流程,这种系统性思维的培养,比单纯记住几个公式要重要得多。它教会我如何像侦探一样去追踪那些潜伏的电磁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务实,一点都不拖泥带水。它没有过多地去渲染电磁兼容(EMC)的重要性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是直接切入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层面。我特别留意了关于屏蔽设计的那几章,作者似乎对各种材料的衰减特性有着深入的理解,他提供的设计指南非常具体,比如在特定频率范围内应该选用哪种导电衬垫,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接地点,这些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拦路虎”。更难能可贵的是,书里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看起来都不是那种完美无缺的理论模型,而是充满现实限制和妥协的工程实践,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接地气。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参与了一次高水平的技术研讨会,作者巧妙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得那些原本枯燥的规范和标准也变得生动起来,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真的称得上是业界良心。通常技术书的图表总是密密麻麻,让人眼花缭乱,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所有的图示都经过了精心的简化和标注,关键信号流向和电磁路径都用粗体或不同颜色清晰地标示出来,大大降低了理解复杂系统结构的时间成本。特别是,它将不同设计阶段所需的EMC关注点进行了明确的区分,比如“概念设计阶段”、“硬件实现阶段”和“最终验证阶段”,这种阶段化的指导思路,让我在项目管理时也能更好地规划EMC设计的工作负荷。读起来的节奏感非常好,它不是一股脑地灌输知识,而是循序渐进,让读者在每完成一个小节的学习后,都能立刻在脑海中构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模块,非常适合需要快速掌握实用技能的专业人士。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那种深邃的蓝色调和简洁的布局,立刻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我拿起它,首先注意到的是纸张的质感,触感很不错,虽然是技术类书籍,但装帧却没有丝毫马虎。内页的印刷清晰度也让我非常满意,黑白分明的文字和图表,即便是那些复杂的电路图,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需要反复对照细节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翻开第一页,作者的序言便带着一种沉稳的语气,似乎在引导读者进入一个严谨而又充满挑战的领域。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式,而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切入,让人感到亲切,仿佛这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教科书,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分享他的独门秘籍。我特别喜欢它对章节内容的概述,那种井然有序的编排,让人对全书的脉络一目了然,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期待感。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真正做到了“实用”二字。它不是那种停留在标准引用层面的参考书,更像是作者多年积累的“防坑指南”。其中关于PCB叠层设计和高速信号完整性的交叉影响分析,非常具有启发性。作者没有回避那些灰色地带——那些需要设计者权衡成本、空间和性能的决策点。他提供了一些“经验法则”和“经验教训”,比如在多层板中如何合理分配参考平面,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走线宽度控制阻抗以减少反射,这些都是在标准文档中很难找到的“软知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枯燥的电磁理论,成功地转化成了可以立即应用于实际电路板设计和测试的工具箱,读完后,我立刻感觉自己在面对下一块新板子时,胸有成竹了许多,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返工和猜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