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时期民间碑刻,基本就是隋代书风的延续,而且各种书体都有,在上层文人致力于书写自己风格的同时,民间书法爱好者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北朝习气。这部《于孝显墓志》镌刻上石于唐太宗贞观十四年,虽然不知道书写者的姓名,但其书法显现出隋唐交替之际的典型风格:结体宽博,点画精丽,笔法劲利,气韵雄健而又富于温雅之气。于孝显碑文内容,反映了隋唐*替之际天下的动乱以及与李渊父子太原起兵、占领关中,并进一步平定的历史,恰可以补充新旧《唐书》和《隋书》中不能详加记录的细节。因为李渊父子夺取江山,除了自身的英武,也与像于孝显这样北朝旧族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从碑文来看,于孝显的夫人是唐太宗的堂姑,于孝显与李渊是平辈。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于孝显碑》的书丹者一定是当时名家。
薛晓源,博士,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书画》杂志专业委员会委员。主编《博物学经典译丛》《博物学经典丛书》等,计三十多种博物学著作。
刘波,字荷生。原籍山西,1974年生于内蒙古。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艺术史博士学位。现供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靠前交流协会理事,青联委员,文化部青联副。发表学术论文、艺术评论、随笔、诗词联语等计四十余万字。出版个人画集、文集、书法集、译著等著作十余部。
正文
我一直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出版工作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当我在书店看到《唐于孝显碑/中国名碑精拓未刊本精选》这本书时,第一时间就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首先想到的是,能够将“于孝显碑”这样重要的历史遗物以“精拓”的形式呈现,本身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说明出版方对碑石本身的研究和价值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且投入了相应的精力去确保拓片的质量。更让我感到兴奋的是“未刊本精选”这几个字。这意味着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对现有流行碑帖的简单再版,而是对一些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公开流传的珍贵碑拓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出版。这对于书法史、碑刻学甚至整个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礼物。我设想,这本书中收录的“未刊本”或许能填补某些研究的空白,或者提供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这些“未刊本”究竟是怎样的内容,它们又将为我们揭示怎样的历史信息。
评分说实话,我是被这本书的装帧和版式所吸引。我收书的习惯,除了内容本身,也注重书籍的整体品质。《唐于孝显碑/中国名碑精拓未刊本精选》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散发出一种沉静而又庄重的气息。我仔细观察了封面设计,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那种朴实无华中透出的专业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必然是精雕细琢的。书名中的“精拓”二字,在我看来,代表着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我期待着翻开书页,看到的是清晰、细腻、毫发毕现的拓片,能够感受到纸张的质感,甚至能想象到古人拓碑时的情景。而“未刊本精选”则更让我心生敬意,这说明编者在资料的搜集和筛选上,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去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对于我这样的读者而言,一本高质量的碑帖,不仅仅是学习书法的工具,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能够陪伴自己一同成长的艺术品。这本书,无疑具备了这样的潜质。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代文字和艺术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对《唐于孝显碑/中国名碑精拓未刊本精选》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源于它所暗示的“发现”的乐趣。我不太懂专业的碑帖鉴赏,但我知道,每一个古老的碑石,都承载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记录着一位或几位古代名家的墨迹。书名中的“于孝显碑”,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正是这种陌生感,激起了我探究的欲望。我好奇于孝显是谁?他为何要立碑?这块碑又有着怎样的艺术价值?而“中国名碑精拓未刊本精选”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块碑,而是关于“中国名碑”的“精拓”,并且是“未刊本”的“精选”。这仿佛是一个寻宝图,预示着我能在书中找到许多不为人知,但却同样精彩的艺术珍品。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时空的迷雾,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却又闪耀着艺术光芒的宝藏,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匠心。
评分这次入手《唐于孝显碑/中国名碑精拓未刊本精选》,纯粹是出于对书法艺术的纯粹热爱。我并非专业的碑帖研究者,但多年来,但凡是市面上流传的优秀碑帖,我都乐于收藏和翻阅。我尤其欣赏那些在细节处理上极为精到的拓本,因为它们能最大程度地还原碑石的原貌,展现出书家运笔的力道、结字的巧妙以及章法的疏密。这本书的标题中“精拓”二字,便足以吸引我。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那些清晰、锐利的线条,每一个笔画的起承转合都仿佛在眼前鲜活起来。而“未刊本精选”更是让我惊喜连连,这无异于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野。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书法宝藏往往隐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那些流传甚广的碑帖固然经典,但“未刊本”所蕴含的稀缺性和独特性,更能满足我探索未知、追求极致的心理。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发现那些尚未被大众熟知,却同样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碑刻,去感受它们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从中汲取艺术灵感。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金石碑拓有着莫名的情愫。总觉得那些沉淀在石头上的古老文字,承载着历史的呼吸,诉说着过往的沧桑。偶然间,在书店里翻到了这本《唐于孝显碑/中国名碑精拓未刊本精选》。虽然我尚未深入研读其中的具体内容,但从这书名本身,就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严谨与珍贵。《唐于孝显碑》这部分,光是名字就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让我联想到唐朝那个辉煌的时代,那些风流人物的笔迹,会是怎样的风骨?而“中国名碑精拓未刊本精选”更是点燃了我内心的好奇。未刊本?这不正意味着里面可能收录的是鲜为人知的、极其珍贵的碑拓孤本吗?想象一下,那些可能只有少数研究者才能窥见的艺术珍品,如今触手可及,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惊喜。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为快,看看这些“未刊本”究竟蕴藏着怎样的书法艺术之美,又会为我们揭示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神秘之门,让人心生向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