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的孔子與不自由的蘇格拉底》:要想成功地錶現一個民族,特彆是它的生活史與心靈史,浪漫的藝術傢可以使用藝術的語言,通過民歌演唱來實現這個目標;嚴謹的學者運用學術的語言,通過民俗研究或人類學考察,同樣可以實現這個目標。然而,在這兩種途徑之外,負責的立法者運用法律的語言,通過法律創製,依然可以達到這個目標。
從錶麵上看,隱者的歸隱是從朝廷返迴到山林,是從政治返迴到自然。然而,究其本質,歸隱是從外物返迴到內心,是從他者返迴到自我。瀋德潛說,“陶詩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淵深樸茂不可到處”,歸隱的終目標,就是要走嚮這段“淵深樸茂不可到處”。因此,歸隱的方嚮,不是嚮前,不是嚮後,而是嚮內。歸隱的過程,其實就是對人類未知的精神世界的探尋過程。
喻中,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土,博士生導師。已經齣版的個人學術著作主要有:《法律文化視野中的權力》、《鄉土中國的司法圖景》、《權力製約的中國語境》、《論授權規則》等。
上編
自由的孔子與不自由的蘇格拉底/3
治道之辨:柏拉圖與孟子/20
誰之法理,何種法意?/31
法學研究中的主體迷失現象/48
中國法理學界的“立法者與闡釋者”/63
中編
法律與時間/83
法律與空間/102
法學提問方式的兩次轉嚮/122
“徵服”還是“轉化”/138
尋找中國法學的時空坐標/157
下編
法學三十年:重新齣發,邁嚮何方?/189
從立法中心主義轉嚮司法中心主義?/203
法律的象徵性及其意義/222
再訪法的階級性理論/236
關於法律哲學與法律科學的隨想/262
民歌·民俗·民法(代跋)/274
後記/281
本書匯集的文字,是我近四五年間陸續寫成的學術思想筆記的一部分。它們的體裁,介於論文與評論之間;多數篇什,與其說是儼然的學術論文,不如說是一些個性化的學術思想評論。在寫作這些文字的過程中,我有一個夢想:力圖使學術錶達具有一定的思想衝擊力,同時,也希望為思想層麵上的闡釋找到某些學術性的支撐。我擔心,沒有思想的學術,雖然可以做得很精緻、很工整,但卻可能流於匠氣與瑣碎(象山所謂的支離事業);而沒有學術的思想,雖然看上去很飄逸、很玄妙,但卻可能不著邊際、大而無當(莊子所謂的屠龍技術)。寫一本書,能夠兼具思想與學術之美,能夠益人神智,對我來說,雖然是一個難以企及的夢想,但是,這個夢想一直懸掛在我心頭。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把這本小冊子題為“自由的孔子與不自由的蘇格拉底”,彆無深意,主要是想凸顯兩種不同的聖賢氣象,以及由此“開”齣來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學術思想傳統與政治法律實踐。錶麵上看,“自由的孔子”與“不自由的蘇格拉底”分彆代錶瞭中國與西方,兩者的關係主要是中西關係。但是,換個角度,其實也可以轉換成為古今關係,因為,在當前的語境下,孔子常常被歸屬於古代或傳統,蘇格拉底則象徵著或現代。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