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無源超高頻RFID係統設計與優化
定價:35.00元
作者:(瑞士)Jari-Pascal Curty;陳力穎,毛陸虹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03022714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對用於遠距離應用的無源超高頻RFID係統的分析、設計與優化進行探討。主要包括:無綫功率傳輸、標簽到閱讀器的反嚮散射通信、閱讀器與標簽的架構及標簽芯片設計。對采用整流器(基本的標簽組成模塊)的無綫功率傳輸進行研究,並對反嚮散射調製進行理論分析,討論瞭標簽一側阻抗調製測量的實驗過程,以及對閱讀器信號的影響。後,提齣2.45GHz(4w EIRP)下閱讀距離達12m的完整標簽設計。在寫入數據操作時,本書所設計的結果優於許多IC標簽。
本書既可供研究、開發RFID係統、各種非接觸感應器件和電路專業領域的工程師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書。
目錄
章 緒論
1.1 本書的目的
1.2 本書的結構
第2章 無綫功率傳輸
2.1 無綫功率傳輸的曆史
2.2 矽整流二極管天綫
2.3 整流器組成模塊
2.3.1 鉗位電路
2.3.2 整流器電路
2.3.3 電壓倍增器
2.3.4 全波整流器
2.3.5 全波倍壓整流器
2.4 天 綫
2.4.1 損耗電阻
2.4.2 輻射電阻
2.4.3 天綫-整流器接口
2.4.4 數值示例
2.4.5 WPT目前和將來的可能應用
2.5結論
第3章 改進型倍壓整流器分析
3.1 匹配方法
3.2 整流器的等效電路
3.3 分析方法
3.4 理想狀態
3.4.1 理想整流器的穩態解
3.4.2 確定R1
3.5 實際狀態
3.5.1 穩態解
3.5.2 確定Ci
3.5.3 確定Rl
3.5.4 確定Rmn
3.5.5 整流器的效率
3.6 結果與比較
3.7 設計
3.7.1 摺中
3.7.2 電容器設計
3.7.3 天綫和匹配問題
3.8 結論
第4章 RFID簡介
4.1 引言
4.2 標簽的類型
4.3 低頻係統
4.4 高頻係統
4.5 標準
4.5.1 EPC標準
4.5.2 ISO標準
4.6 規範
4.6.1 功率規範
4.7 雷達截麵
4.8 反嚮散射調製技術
4.9 鏈路預算
4.10 環境影響
4.11 數據完整性
4.11.1 標簽驅動方式
4.11.2 閱讀器驅動方式
4.12 結論
第5章 反嚮散射架構和調製類型的選擇
5.1 調製類型
5.2 調製器架構
5.3 ASK調製器
5.4 PSK調製器
5.5 分析方法
5.6 ASK串聯-並聯模式
5.6.1 電壓分析
5.6.2 功率分析
5.6.3 通信分析
5.7 PSK串聯-串聯模式
5.7.1 電壓分析
5.7.2 功率分析
5.7.3 通信分析
5.8 ASK與PSK比較
5.9 基於ASK的PSK與僞PSK
5.10 僞PSK
5.10.1 通信分析
5.11 無綫功率傳輸與通信優化
5.12 結論
第6章 反嚮散射調製分析
6.1 引言
6.2 理論分析
6.3 實驗特性
6.3.1 實際流程
6.3.2 結果
6.4 對RFID係統的影響
6.5 圖形解釋
6.6 對無綫功率傳輸的影響
6.7 結論
第7章 RFID標簽設計
7.1 UHF和微波RFID電路目前的技術水平
7.2 標簽指標
7.3 技術問題
7.4 工作原理
7.4.1 通信協議
7.5 標簽架構
7.6 標簽組成模塊
7.6.1 整流器和限壓電路
7.6.2 上電復位電路
7.6.3 檢波器、數據分割器和解碼器
7.6.4 移位寄存器和邏輯單元
7.6.5 IF振蕩器
7.6.6 調製器
7.6.7 電流參考源
7.7 天綫
7.7.1 標簽輸入阻抗
7.7.2 天綫的選擇
7.8 實驗結果
7.9 結論
第8章 高頻閱讀器的結構與分析
8.1 引言
8.2 通信協議
8.3 閱讀器架構描述
8.4 直接耦閤
8.4.1 係統輸入IP3
8.4.2 直接耦閤補償
8.4.3 DC成分抑製
8.5 相位噪聲
8.5.1 對下變頻的影響
8.5.2 相互混頻
8.6 天綫噪聲溫度
8.7 接收器設計
8.8 IF調製頻率
8.9 IF處理
8.10 結論
第9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專業術語中英文對照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作者背景(瑞士學者和國內專傢閤作)讓我對其中蘊含的國際前沿研究和本土化應用經驗的結閤抱有很高的期待。我個人對電磁場仿真和數值計算非常著迷,因此,我希望能看到書中詳細介紹使用如HFSS或CST等工具進行建模和分析的方法論。尤其是在設計小型化、寬頻帶的UHF標簽天綫時,仿真結果的準確性至關重要。我想知道他們是如何精確建模標簽芯片對天綫輻射特性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仿真來預測和解決串擾問題。如果能深入探討後端的信號處理算法,比如如何從接收到的微弱反嚮散射信號中高效地解調齣數據,並進行誤碼率修正,那無疑會極大地提升這本書的學術深度和實用價值。這種自底層電磁物理到上層數據可靠性的完整覆蓋,纔是真正體現一本優秀專著水準的地方。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射頻識彆技術發展的研究者,我深知要將無源超高頻係統的性能推嚮極緻,需要跨越的門檻非常多。這本書的“優化”二字讓我聯想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尤其想瞭解的是,在當前這個時間點,業界對於提升無源係統信噪比(SNR)極限的探索方嚮有哪些新進展?是不是涉及到新的調製方案,比如比現有PSK或OOK更高效的方式?又或者是在接收機端采用瞭何種創新的低噪聲放大器(LNA)架構,以捕捉那些近乎淹沒在背景噪聲中的微弱迴傳信號?如果書中能夠提供關於係統功耗預算的細緻分解,並且展示齣在不同優化策略下,功耗是如何被重新分配和利用的,那將非常有啓發性。這本書如果能為未來的技術發展指明一些可能的方嚮,而不是僅僅總結現有技術,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份具有前瞻性的指南。
評分最近我接觸瞭不少關於低功耗物聯網節點的項目,對如何從能量采集和信號迴傳的角度來優化整個係統鏈條有瞭更深的體會。我感覺這本書提供的視角可能不僅僅局限於RFID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對“無源”這一核心限製下的係統級思考。比如,如何設計一個能夠最大化利用微弱環境射頻能量的能量收集電路,同時確保其對數據傳輸鏈路的乾擾降到最低?這需要極高的係統集成度和對噪聲抑製的精妙把握。我猜測書中會花費大量篇幅討論阻抗匹配的精細調諧,這在UHF頻段下是極其敏感的環節,任何微小的失配都可能導緻巨大的能量損失。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新型材料在天綫製造中的應用案例,或者介紹一些非傳統的調諧方法,那將是極大的加分項。我關注的重點是如何在保證讀寫性能的前提下,將整個標簽的製造成本壓到最低,實現真正的商業化普及。
評分從一個偏嚮於應用工程師的角度來看,我更關注的是實際部署中遇到的那些棘手的“坑”。我們都知道,理論模型和實際環境往往存在巨大鴻溝。書中是否有針對不同工業現場,例如倉庫、物流傳送帶、或醫療設備追蹤場景下的具體優化策略和案例分析?比如,如何處理多標簽同時讀取時的碰撞問題(Anti-collision),或者在高速移動物體上如何穩定地保持通信?我希望看到的不隻是理論推導,而是那些經過反復試驗、打磨齣來的“經驗之談”。如果作者能分享一些在軟硬件協同設計中遇到的設計權衡(Trade-offs),比如犧牲一定的讀取角度來換取更遠的距離,或者在功耗預算受限下選擇哪種編碼協議,這些實踐性的指導對我們日常工作非常有價值。畢竟,優化不是孤立的電路設計,而是一整套係統工程的權衡藝術。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簡潔有力,黑白分明的字體搭配一個抽象的芯片電路圖,立刻就能抓住那些對射頻技術有鑽研精神的讀者的目光。我一直對如何設計齣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無源RFID係統非常感興趣,尤其是涉及到超高頻頻段的復雜電磁兼容問題。這本書的標題直擊痛點,讓人感覺它會深入探討那些教科書裏一筆帶過的關鍵技術細節。我特彆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處理天綫設計的優化,因為在無源係統中,天綫是決定讀距和可靠性的核心要素。此外,對於信號的調製解調和反嚮散射機製的深入剖析,以及如何通過算法和硬件協同優化來應對復雜的應用場景,比如金屬或液體環境下的標簽性能衰減問題,這些都是我急切想從書中獲取的真知灼見。希望作者能提供詳盡的數學模型和實際的測試數據來支撐其論點,這樣讀起來纔更有說服力,不隻是停留在概念層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