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现代通信技术与业务
:49.00元
售价:33.3元,便宜15.7元,折扣67
作者:施扬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115232977
字数:621000
页码:39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现代通信技术与业务》对现代通信领域的主流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业务进行系统介绍,包括交换技术、信令技术、同步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Inter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接入网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图像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和现代电信业务。本书重点阐述了上述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各类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以及现代电信业务的各种应用。
《现代通信技术与业务》注重基本原理、系统结构的阐述,内容全面、实用,同时又不失先进性。《现代通信技术与业务》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信息、电子等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电信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一些科技感的线条,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与“现代”和“技术”相关。我本来以为它会是一本深入探讨光纤、无线电波等基础物理原理的书,毕竟“通信技术”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一种硬核科学的意味。然而,当我翻开目录时,发现它更多地聚焦于实际应用层面。例如,对5G/6G网络架构的介绍,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各种新兴业务模式的剖析,这和我最初设想的偏重理论的路线不太一样。我更期待看到一些关于信息论、编码理论或者电磁兼容性的详尽论述,那种能让人在数学的严谨中体会到通信之美的部分。这本书似乎更像是一本面向工程实践者或者业务规划师的指南,旨在快速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而非深挖技术背后的“为什么”。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能够迅速建立起对当前通信生态系统的宏观认知,但对于像我这样,希望探究底层原理、打牢理论基础的读者来说,总觉得少了点“干货”,更像是一份信息聚合的年报,缺乏那种让人醍醐灌顶的洞察力。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流畅,文字功底可见一斑,读起来几乎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这点必须肯定。它更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行业前辈,在茶余饭后跟你娓娓道来这些年通信行业的发展脉络和业务变迁。举个例子,它在阐述物联网(IoT)时的切入点是市场需求和商业价值,而不是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的具体协议栈细节,比如LoRaWAN或NB-IoT的帧结构和调制方式。这种侧重“是什么”和“能做什么”的写法,虽然保证了阅读的愉悦性,却也让我产生了一种“悬浮感”。我总是在寻找那种能让我停下来,仔细推敲一个公式、一个算法如何优化性能的段落,但这些内容在书中似乎被刻意淡化了。它更像是为那些需要快速掌握行业热点名词和概念的管理者准备的工具书,可以迅速在会议上引用最新术语,但若想真正动手去设计或优化一个通信模块,这本书提供的参考价值就显得相对有限了。它的“现代”似乎停留在表面现象,而非核心驱动力。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结构组织感到有些困惑,它似乎在努力涵盖太多的领域,导致每个领域的介绍都略显蜻蜓点水。一方面,它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在通信网络中的融合趋势;另一方面,它又试图用几章的篇幅去勾勒出传统固网技术(比如SDH/OTN)的演进路径。这两种跨度极大的技术体系被强行塞进一个统一的框架下,使得逻辑衔接上出现了一些跳跃。我更倾向于看到那种将技术发展视为一条清晰的时间轴,或者至少是围绕某一核心技术(比如软件定义网络SDN)展开的深入探讨。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编辑可能希望它成为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但结果却是“样样都有,样样不精”。当你试图深入研究某个特定模块时,比如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编排管理机制,你只能找到高层次的概述,缺乏具体的实施案例或代码级别的参考,这对于一个渴望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工程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折磨。
评分从一个追求系统性知识体系构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内容散点过多,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理论主线来串联这些看似独立的技术点。比如,它分别介绍了智能运维(AIOps)的理念和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的架构,但没有清晰地阐释,在未来全自动化的网络中,这两者是如何通过统一的控制平面和数据模型实现深度融合和协同工作的。这本书更像是对当前通信业界活跃的“热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点名表态”。它成功地让你了解了当前市场上的主流玩家在做什么,以及他们正在使用哪些技术名词进行宣传。但对于我们这些希望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被设计出来、如何被量化评估其性能边界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它更适合作为一份行业趋势的入门报告,而不是一本能够指导你进行技术深入研究或复杂系统设计的权威参考手册,我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性能优化、资源分配算法或者频谱效率提升的具体数学模型分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业务描述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表质量,坦率地说,有些对不起它“现代技术”的定位。在讨论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比如大规模MIMO的波束赋形原理时,所配的示意图分辨率不高,线条交叉混杂,我需要反复对照文字才能勉强理解其几何关系。在信息时代,图形化的表达能力直接决定了技术理解的效率,尤其是对于空间维度和时间同步的描述,一张清晰的图胜过千言万语。更令人遗憾的是,书中引用的很多案例数据和行业标准版本似乎有些滞后。当我查阅关于最新的ITU-R建议书或者3GPP的最新工作组进展时,发现书中的数据引用停在了两三年前。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知识的时效性问题是致命的。它更像是一份精心制作的PPT,在发布后的几个月内价值很高,但随着技术标准的迭代,其参考价值会迅速衰减,让人感觉不够“鲜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