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竖笛:4 音乐 书籍

学竖笛:4 音乐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竖笛
  • 音乐教材
  • 乐器学习
  • 初学
  • 音乐入门
  • 乐谱
  • 音乐教育
  • 儿童音乐
  • 竖笛教程
  • 音乐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蔚蓝书店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53119
商品编码:29718655754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学竖笛:4 音乐 书籍
作者:唐振宇
定价:20.0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103053119
印次: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16开

  内容简介


  本套教程共分6册,编写思路与内容以《义务教 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为指导,根据儿童的智力 发展和生理条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将竖笛 演奏技巧与乐理知识有机结合,图文并茂。选曲适合 儿童特点,轻松活泼,内容丰富,能够让学生在掌握 竖笛演奏的同时开阔艺术视野。唐振宇主编的《学竖 笛(4)》是该丛书之一。

  目录


一、吹奏准备
(一)竖笛介绍
(二)竖笛吹奏姿势
(三)竖笛吹奏嘴形与手指按
孔部位
二、乐曲(复习)
小灯笼
三、G'(sol')音与乐曲
(一)G'(sol')音
(二)乐曲
1.友谊地久天长
2.游子吟
3.鸿雁
4.风之小丘
5.隐形的翅膀
四、乐理知识(之一)与乐曲
(一)乐理知识(之一)
切分节奏
(二)乐曲
1.啊,苏珊娜
2.探戈(二重奏)
五、乐理知识(之二)与乐曲
(一)乐理知识(之二)
三连音
(二)乐曲
1.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歌)
2.奇异恩典
六、bB(bsi)音与乐曲
(一)bB(bsi)音
(二)二重奏
七、F(fa)音与乐曲
(一)F(fa)音
(二)乐曲
1.自新大陆交响曲(片段)
2.雪绒花
3.接龙游戏
八、F'(fa')音与乐曲
(一)F'(fa')音
(二)乐曲
夏日风光无限好
九、C(do)音与乐曲
(一)C(do)音
(二)乐曲
1.小星星
2.可爱的家
3.西风的话
十、#C(#do)音与乐曲
(一)#C(#do)音
(二)乐曲
1.G大调小步舞曲
2.斯卡布罗集市
3.茉莉花
4.长城谣
附录 巴洛克式(英式)高音竖
笛指法图





弦音之约:一部关于小提琴演奏技巧与音乐哲思的深度探索 书籍简介 本书并非专注于木管乐器的入门与技巧指导,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西洋古典音乐的灵魂乐器——小提琴。这是一部献给所有对弦乐艺术怀有热情、渴望深入理解小提琴演奏精髓的音乐学习者、演奏家及鉴赏家的深度论著。全书旨在构建一个宏大而精微的知识体系,涵盖从琴弦的物理特性到巴洛克时期演绎风格的细微差别,旨在提升读者的演奏能力、拓宽其音乐视野,并深化他们对音乐美学的理解。 第一部分:乐器与身体的对话——精细的物理基础与人体工学 本书的第一部分着重探讨了小提琴演奏中,技术层面的物质基础与演奏者身体之间的复杂关联。我们首先抛开传统的“手型”束缚,转而深入分析小提琴的声学原理。详细解析了琴弓与琴弦接触点的物理特性,例如接触角度、弓压与速度的黄金比例,以及如何利用弓毛的摩擦力制造出从最轻柔的“耳语”到最强劲的“呐喊”的音色变化。 紧接着,我们用大量篇幅探讨了演奏者的身体姿态。这绝非简单的体态纠正,而是基于现代运动科学的演奏人体工学分析。探讨了如何利用核心力量支撑而非僵硬的肌肉来稳定持琴,分析了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移动时的能量传递效率,以及如何通过解放肩胛骨与呼吸系统来确保演奏的持久性与自由度。书中配有大量专业解剖图示,讲解了演奏过程中涉及的主要肌群的激活与放松,强调“无摩擦运动”的理念,旨在消除那些限制演奏自由度的潜意识肌肉紧张。 第二部分:弓弦间的“语言学”——从基础技巧到高级表现力 在奠定坚实的物理基础上,本书进入了对小提琴核心技巧的系统性解构。我们不对任何技巧进行孤立的描述,而是将其置于音乐表达的语境中去理解。 关于右手(运弓): 我们详细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分弓”:是真正的“停顿”,还是仅仅是弓速与压力的瞬间切换?对“连弓”的控制被提升到“气息的流动”层面,探讨了如何通过微小的手腕和手指的弹性,在不中断音响连续性的前提下,实现乐句的呼吸。书中包含了对不同作曲家(如勃拉姆斯与德彪西)对“连贯性”要求的具体弓法解析。 关于左手(指法与换把): 探讨了指位转换的哲学——“何时应该快如闪电,何时应该慢如呼吸”。我们研究了品位感(Intonation Sense)的培养,这不仅仅是耳朵的校准,更是手指在指板上建立的“空间记忆”。对于换把技术的描述,着重于如何将换把的动作本身“隐藏”在音乐的织体之下,使其成为表达乐句高潮或情绪转折的工具,而非技巧展示的间歇点。 颤音与揉弦的“人格化”: 颤音被视为旋律的延伸,而非装饰。我们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对颤音速度与幅度的要求。对于揉弦(Vibrato),本书提供了一套进阶训练方法,将揉弦的动力源细分为指根、手腕和手臂三种模式,并指导学习者如何根据所演奏乐段的情感张力,有意识地选择和切换揉弦的“个性”。 第三部分:风格的“历史回声”——不同时代演奏传统的细致辨析 小提琴演奏绝非一成不变的教条,它与历史紧密交织。本书的第三部分是全书最具学术深度的部分,致力于还原不同音乐历史时期的演奏风貌。 巴洛克与古典早期(1600-1780): 深入探讨了使用“巴洛克琴”的演奏习惯,包括对无指板支撑的持琴法的理解、高把位换弦的技巧、对倚音(Appoggiatura)的演奏方式以及对装饰音的即兴处理。重点分析了巴赫无伴奏奏鸣曲与组曲中对“清晰度”与“对位”的演奏要求。 浪漫主义的“火山爆发”(1800-1900): 研究了海顿、贝多芬晚期作品对音量与情感深度的诉求,以及帕格尼尼对小提琴极限的挑战。探讨了这一时期揉弦和弓法运用如何服务于宏大叙事与个人英雄主义的表达。 印象派与现代(1900至今): 分析了德彪西、拉威尔等作曲家对音色纹理的创新要求,例如对“非实体音”(Harmonics, Sul Ponticello, Sul Tasto)的系统运用,以及如何处理不和谐音程的张力,使听众感受到音色本身即是旋律。 第四部分:音乐的内在结构——从技术到哲学的飞跃 最后一部分将读者的注意力从“如何演奏”引导至“为何演奏”。我们探讨了乐句的建筑学。如何通过对重音、力度变化和速度微调(Rubato)的精准控制,勾勒出乐曲的起承转合?书中通过对莫扎特协奏曲中一个简单乐句的数种不同处理方式的对比分析,阐释了“诠释”的边界与自由。 更深层次地,本书鼓励演奏者发展出聆听的深度。学习如何倾听自己的声音与音乐厅环境的互动,理解室内乐中“对话”的艺术,以及在独奏中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内心世界。本书旨在将读者从纯粹的“技术执行者”提升为有思想、有情感的音乐阐释者。 《弦音之约》是一部需要反复研读的工具书和哲学指南,它承诺的不是快速的进步,而是对小提琴艺术永无止境的求索之旅的深度陪伴。它不会提及任何关于竖笛的知识,而是将所有的篇幅献给对四根弦、一块木头和一位演奏家之间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教材给我的感觉,那就是“可靠”。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遇到“知识盲区”或者“教学断层”,比如前几册讲的还很到位,到了中级阶段突然内容变得跳跃,让人措手不及。但这本《学竖笛:4 音乐 书籍》非常平稳地承接了之前的知识体系,并在其上构建了新的难度阶梯。它不仅在技巧上有所突破(比如引入更复杂的装饰音和快速音阶练习),更重要的是,它开始引导我们接触一些更具音乐史意义的小品或片段。这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练习“指法组合”,而是在真正学习“音乐文化”。这套书的作者显然对竖笛教学有着长期的实践和思考,他们知道在哪个阶段应该注入什么样的营养,让学习者既能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又不会因为难度突增而感到气馁。它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琴师,耐心地、有条不紊地带领你从初学者走向一个更成熟的演奏者。

评分

我是一个对音乐细节极其敏感的人,学习乐器最怕的就是那种“一笔带过”的教学方法。很多人学乐器只是追求能“吹响”,但我想追求的是“吹好听”。这套书的第四册(或者说这个阶段的教材),给我带来的惊喜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技巧的堆砌上,而是开始深入探讨“音乐性”的培养。比如,书中对于不同音符连接时的连贯性处理,也就是所谓的“断舌”和“连音”的区分,讲解得非常细腻。它没有直接抛出晦涩的乐理定义,而是通过对比性的练习曲目,让我直观地感受到流畅的连音和清晰的分音在旋律表达上的巨大差异。而且,它在选曲上也非常有品味,不像有些教材选的练习曲枯燥乏味得像是数学公式,这里的曲目虽然难度在提升,但旋律性很强,听起来悦耳,这极大地激励了我继续练习的欲望。每次练习完,我都会把弹奏录下来回听,对比书中的示范(如果配套有音频资源就更完美了),这种自我修正的能力,是靠单纯的看谱子很难建立起来的。

评分

我过去尝试过好几种乐器,深知“工具感”对学习热情的影响。竖笛虽然不像钢琴或小提琴那样复杂,但要吹出令人满意的音色,对乐器本身的认知也很重要。这套教材在讲解技巧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一些关于竖笛发声原理的基础知识,虽然不深奥,但足以让我明白为什么改变气息压力会导致音高变化,或者为什么某些指法组合会导致音色发虚。它没有把我当成一个只会按键的机器。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让我对竖笛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它帮助我建立起一种内在的反馈机制,而不是仅仅依赖外部的纠正。例如,书中提到在某些特定音区,舌头的运动需要更轻巧,我尝试后发现,音色确实变得更圆润了,这种通过理解原理达成的演奏提升,远比死记硬背指法要牢固得多,也更有探索的乐趣。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的音乐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竖笛这种乐器心存向往,觉得它音色纯净又带着一丝古朴的魅力,但苦于找不到系统易懂的入门教材。市面上很多教程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晦涩的乐理术语,让我这个零基础的望而却步;要么就是内容太碎片化,学完一个指法可能就没了下文,根本不知道如何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真正的“演奏”。而这本《学竖笛:4 音乐 书籍》完全打破了这种僵局。它的编排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从最基础的持笛姿势、气息控制,到第一个音符的发出,每一步都配有详尽的图解和文字说明,简直是手把手教学。特别是它对于“吹奏”这个核心动作的拆解,非常到位,不像有些书只是简单说“吹气”,而是深入到如何运用横膈膜、如何调整唇形,这一点对我这种“吹不出声”的初学者帮助太大了。我用了几天时间,已经能比较稳定地吹出几个音阶了,那种从无到有的成就感,完全得益于这本书循序渐进的引导。它真的做到了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而非挫败感。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说实话,是让我眼前一亮的。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很多教材为了节省成本或者追求所谓的“极简风”,把字体和谱子挤得密密麻麻,阅读体验极差。但《学竖笛:4 音乐 书籍》在视觉上处理得非常人性化。谱号、拍号、调号的标注清晰明了,音符间距留白恰到好处,即便是复杂一些的节奏型,也不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容易混淆的那些记号,比如反复记号、跳进记号等,它都会用一个醒目的小方框单独拎出来解释一遍,并且配上示例。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其实是对学习者学习效率的直接保障。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了研究一个三连音的划分,对着电脑上的PDF教程看了半天也没搞懂,结果翻开这本书,对着清晰的排版看了一分钟就豁然开朗了。这说明这本书的设计者是真正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呈现知识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