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等学校教材:中国传统养生概论
定价:29.80元
作者:王凤阳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040287189
字数:
页码:3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养生概论》的出版是当前高等体育学各专业教学的需要,也是填补教材空缺的需要,又是现代健康教育内容补充的需要,更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大学生形成现代健康观、提供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元素的需要。因此,得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本教材的基本内容包括: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基础,中国传统养生基本理论,环境与养生、起居与养生、药食养生、精神与养生、性与养生、传统运动养生、气功与养生、针灸、按摩与养生,以及中国古代养生文献名录等内容。本教材以理论教学为基本方式,以可读、易学、实用为基本原则,突出科学性、知识性、时代性以及中国特色,力争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学生感到有趣爱读,促进教学与自学互动。
目录
导论
章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概论
节 中国传统养生的概念
第二节 中国传统养生的基本资源
第三节 中国传统养生的特点
第四节 中国传统养生简史
第二章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基础
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三节 脏腑学说
第四节 经络学说
第五节 中医学病因病机
第三章 中国传统养生基本理论
节 中国传统养生观
第二节 中国传统养生之要义
第三节 中国传统养生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环境与养生
节 人类与环境
第二节 生存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居住的生活环境
第四节 工作的社会环境
第五章 起居与养生
节 起居有常
第二节 不妄作劳
第三节 生活方式与疾病
第四节 睡眠养生
第六章 药食与养生
节 药食与养生概述
第二节 药食的偏性与调理机制
第三节 药食调理的原则
第四节 药食养生应用
第七章 精神与养生
节 情志与养生
第二节 道德与养生
第三节 娱情与养生
第四节 益智与养生
第八章 性与养生
节 性的科学概述
第二节 性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第三节 性的心理学基础
第四节 性的健康教育与性的养生保健
第九章 传统运动养生
节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概述
第二节 传统运动功法养生
第三节 武术养生
第十章 气功与养生
节 气功的由来与发展
第二节 气功的定义、内涵与本质特征
第三节 气功的分类、基本要求及要领
第四节 气功养生的原理、特点及基本作用
第五节 有争议及应注意的气功练功问题
第十一章 针灸、按摩与养生
节 针灸、按摩养生的机制
第二节 针灸、按摩养生的方法
第三节 针灸、按摩养生常用经络穴位和反射区
附录:中国古代养生名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一、养生生活化,处处可养生中国传统养生讲求的不是训练、锻炼,而是修炼,要求练功生活化、养生经常比。为此,中国传统养生认为人的一天24小时、一年的365天都处在养生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养生。为此,中国传统养生方法名目繁多,既有起居养生、四时养生、药食养生、房事养生,又有运动养生、精神修养法等。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传统养生的这一特点只是相对而言的。在中世纪欧洲丢学中心的意大利,就曾经有一位医学家萨勒诺著有《养生训》,该书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睡眠、休息、娱乐、性生活及精神状态等)阐述养生保建问题。
二、性命双修,重在修性人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作为自然界的人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作为社会的人又受到所处社会条件的限制。就人自身而言,则包括生理、心理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形影不离、互为补充。正因为此,中国传统养生坚持“性命双修”的养生原则。
中国儒家、医家、禅宗等在身心关系上都主“心”说,在形神关系上都主“神”观。认为“心”在精神情感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人之所以为人,归根结底是一种情神存在。如孟子认为“心之官则思”、“仁,人心也”(《孟子·告子上》),荀子认为“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苟子·解蔽》);医家的《内经》认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禅宗的《坛经》认为:“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中国传统养生在重视身心共养、形神共修的同时,特别重况“养心”、“养神”,特别重视心理因素的重要作用。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逻辑性极强,脉络清晰得如同精心绘制的太极图,层层递进,循序渐进。我注意到作者在章节划分上非常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从宏观的理论框架构建,到具体养生法门的细致解析,过渡得自然而然,没有丝毫的生硬或跳跃感。特别是对几个核心概念的界定时,作者似乎花费了大量笔墨进行辨析和梳理,力求在现代语境下精准还原其古代的本义,这对于理解后续内容的深层含义至关重要。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可以很容易地在不同章节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而不是零散地记忆知识点。这种系统化的组织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认知负荷,让人能够专注于吸收养生哲学的精髓,而不是被复杂的框架所困扰。这绝对是为长期学习者考虑周全的设计,避免了走马观花式的浅尝辄止。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扑面而来,纸张的选择也颇为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质感。封面上的水墨晕染效果,仿佛将人瞬间拉回了那个充满哲学思辨与生活智慧的古代。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字体排版的疏密得当,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透着一股子文人雅士的韵味。在内容尚未展开之前,单是这份对传统审美的尊重与传承,就足以让人心生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让人愿意珍藏。初翻几页,其引言部分的行文风格,那种沉稳而又不失灵动的叙事腔调,很容易将读者的心绪沉淀下来,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打下了一个非常宁静、专注的心理基础。这种开门见山却又意蕴深远的铺陈方式,非常适合引导初学者进入一个需要静心体会的领域。
评分从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和广博度来看,这本书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积累和跨学科的视野。它绝非局限于单一的功法介绍,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养生思潮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我留意到它对于不同学派在同一问题上的观点异同进行了客观的对比分析,这无疑拓宽了我们看待养生的角度,避免了将任何一种学说绝对化、教条化的风险。这种兼容并蓄的态度,体现了一种开放的学术精神。此外,书中对相关历史背景的穿插介绍也做得恰到好处,它们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历史窗口,让读者在学习养生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古代社会生活的风貌和当时的文化氛围。这种“以史为鉴”的叙事策略,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和趣味性,让知识不再是孤立的符号。
评分行文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准确、精炼,却又饱含温度。它没有一味地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而是巧妙地将传统术语与现代白话进行融合,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确保了大众读者的可接受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原理时所采用的比喻和类比,那些贴近日常生活的生动事例,使得原本抽象的“气”、“精”、“神”等概念变得具象化、可触摸。这种教学手段高明之处在于,它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体悟”而不是单纯地“记住”。这使得阅读体验从一种被动的接收,转变为一种主动的探索和思考过程。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艺术,是很多当代教材所欠缺的,它真正体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真谛。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或许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的坚实桥梁。它并没有将养生之道束之高阁,变成一种只存在于书本上的古代遗迹,而是非常务实地探讨了如何将这些古老的原则融入到当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中。书中对于日常生活实践的指导部分,措辞非常审慎和人性化,它没有提出不切实际的苛刻要求,而是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极强的小建议,让人读完后不是感到压力山大,而是充满了一种“我也可以做到”的积极力量。这种关注实践、尊重现实的立场,使得整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的理论探讨,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对于渴望在忙碌中寻求身心平衡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其宝贵且实用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