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密育儿

80后密育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育儿经验
  • 80后妈妈
  • 亲子教育
  • 家庭教育
  • 育儿指南
  • 早教
  • 儿童心理
  • 育儿好文
  • 新手爸妈
  • 育儿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金鼎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口出版社
ISBN:9787510118814E
商品编码:29752198739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3-08-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书名:80后密育儿F

作者:岳然

ISBN 9787510118814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

印刷时间:201308

字数:

页数:253

开本:24

包装:平装

重量:762g

定价:39

编辑

80后密育儿(超值钻石版)》由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

目录

Part 1 养育01个月宝宝

宝宝的生长发育

 

24

宝宝的营养

产后半小时内给宝宝喂奶

尽可能让宝宝吃上初乳

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

如何让奶水更丰富营养

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吃饱了

宝宝吐奶、溢奶怎么办

人工喂养的宝宝

要适量喂点白开水

什么情况下需要混合喂养

夜间给宝宝喂奶要注意什么

宝宝的护理

如何听懂宝宝的哭声

宝宝一直哭闹不安怎么办

怎样给宝宝布置房间

抱新生宝宝的正确方法

怎样给宝宝换尿布、洗尿布

给宝宝选择一个舒适的睡袋

如何给宝宝洗澡

学会观察宝宝的大小便

宝宝的脐带护理方法

宝宝的成长测评

宝宝能力发展综述

宝宝潜能提升方案

宝宝的游戏时间

宝宝盘盘腿

小音乐家摇摇铃

80后妈妈育儿经

让新生宝宝进行游泳体验

婆媳育儿过招

新生儿不需要洗澡还是需要洗澡

Part 2 养育12个月宝宝

宝宝的生长发育

宝宝的营养

这个时期的宝宝所需营养

宝宝吃母乳总拉稀是怎么回李

宝宝的护理

怎样给宝宝选择衣服

怎样给宝宝穿脱衣服

怎样给宝宝清洁身体

宝宝用爽身粉

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怎么训练宝宝的排便习惯

宝宝的成长测评

宝宝能力发展综述

宝宝潜能提升方案

宝宝的游戏时间

小手拍拍

抬腿踢球

80后妈妈育几经

让老公快乐地参与到育儿中来

婆媳育儿过招

给宝宝刮眉还是不刮眉

给宝宝挤乳头还是不能挤

Part 3 养育23个月宝宝

宝宝的生长发育

宝宝的营养

宝宝哺喂要点

人工喂养的宝宝怎样喝水更科学

宝宝的护理

宝宝的衣物如何清洗消毒

让宝宝体验多种睡姿

夏天的热痱子应该

怎么和护理

如何给生病的宝宝喂药

……

Part 4 养育34个月宝宝

Part 5 养育45个月宝宝

Part 6 养育56个月宝宝

Part 7 养育67个月宝宝

Part 8 养育78个月宝宝

Part 9 养育89个月宝宝

Part 10 养育910个月宝宝

Part 11 养育1011个月宝宝

Part 12 养育1112个月宝宝

Part 13 宝宝常见病防与治

.........


《80后密育儿》 这是一本探讨80后一代育儿观念与实践的深度观察手记。它并非一本简单的育儿指南,而是试图走进80后父母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成长背景、社会压力以及由此衍生的独特育儿逻辑。 本书深入剖析了80后父母在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挑战与困惑。从新手父母的忐忑不安,到面对教育内卷的焦虑,再到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平衡工作与家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80后父母在育儿旅途中的点滴情感与真实思考。 内容聚焦于80后群体独特的育儿哲学。他们深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既有作为“小皇帝/小公主”的成长经历,又在社会转型期承担起“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这种双重身份塑造了他们既渴望给予孩子最好的,又因自身经历而对溺爱保持警惕的复杂心态。书中详细探讨了他们在“穷养”与“富养”之间的权衡,对“快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理解差异,以及如何看待和应对社会上泛滥的育儿信息。 本书还特别关注80后父母在科技飞速发展背景下的育儿方式。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从小接触新事物,也更愿意利用科技来辅助育儿。从早教APP的使用,到亲子类社交媒体的分享,再到对儿童智能产品的选择,都反映出80后父母与时俱进的育儿态度。然而,科技的双刃剑效应也让他们面临新的挑战,例如如何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如何辨别育儿信息真伪,以及如何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 此外,本书也触及了80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代际沟通问题。他们与父母(70后或60后)在育儿观念上常常存在差异,如何化解隔阂,如何吸取长辈的经验又不失自我主张,是他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书中通过真实的案例,展现了80后父母如何在尊重长辈的同时,坚持自己的育儿理念。 《80后密育儿》并非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抛砖引玉,引发读者对80后育儿现象的深度思考。它鼓励每一个80后父母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育儿挑战,找到属于自己家庭的育儿之道。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温暖的社区,邀请所有80后父母在这里分享经验,寻求共鸣,一起在育儿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本书的写作风格力求真实、亲切,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贴切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80后父母的喜怒哀乐。它试图展现这个群体在育儿过程中的智慧、挣扎、爱与成长,是一份值得每一位80后父母细细品读的记录。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承认,在翻开《80后密育儿》之前,我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育儿书籍,多少有些审美疲劳。很多书都讲得大同小异,要么是枯燥的理论,要么是遥不可及的“完美父母”标准。然而,这本书,它就像一股清流,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非常贴近我们80后父母真实生活的方式,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规则建立”的章节。很多父母都会面临孩子不听话的问题,但如何有效地建立规则,却是一门学问。《80后密育儿》这本书,它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规则的建立,不是为了约束孩子,而是为了保护孩子,是为了让他们在一个有边界的环境中,学会自我管理。书中提到的一些具体方法,比如“清晰一致的沟通”、“预设后果的公平性”等等,都非常实用。我记得书里有个例子,说的是如何处理孩子不肯按时睡觉的问题。作者并不是简单地让父母强行要求孩子,而是引导父母去观察孩子,去理解孩子不肯睡觉背后的原因,是想多玩一会儿?还是害怕一个人睡?然后,再根据这些原因,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睡前仪式”。这种“协商”和“理解”的方式,比直接的命令,要有效得多,也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建立家庭规则方面,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有力的武器。

评分

我一直认为,育儿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80后密育儿》这本书,它恰恰传递了这种“长线思维”的育儿理念。我记得书里有一段,讲的是关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很多人都会觉得,责任感是孩子到了某个年龄自然就会有的东西,但这本书却告诉我,责任感需要从小开始培养,需要父母耐心地引导。书中提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并不是要给孩子过多的任务,而是要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是有后果的,并且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它强调的是一种“内化”的过程,而不是外在的强迫。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家庭分工”的例子,作者如何引导孩子参与到家庭的日常事务中,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有义务为家庭做出贡献。这个过程,既让孩子学会了承担责任,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劳动的价值和成就感。读完这一章,我才真正明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育儿的另一种深度,一种关于“责任与担当”的深度。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借阅的,当时我正处于一个对孩子教育感到力不从心的阶段。《80后密育儿》这个书名,起初并没有引起我太大的兴趣,我总觉得“密”这个字,有点过于神秘,或者说,是那种我难以企及的高深理论。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我才发现,我的理解是多么的片面。这本书,它所说的“密”,并非是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80后这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与父辈截然不同的育儿智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鼓励创新”的部分。我发现,我们80后父母,很多都经历过“填鸭式”的教育,所以当我们成为父母后,反而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创造力,能够不拘一格。但是,如何真正地去鼓励孩子的创新,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书中提到,鼓励创新,不是让你去盲目地支持孩子的每一个想法,而是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敢于去尝试,敢于去犯错。并且,在孩子尝试的过程中,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和引导,帮助他们从失败中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项目式学习”的例子,作者如何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去完成一个“小发明”,这个过程既有趣又有益。读完这一章,我才真正明白,鼓励创新,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赞扬,更重要的是在实际行动中,为孩子搭建一个可以自由探索的舞台。

评分

坦白说,在没有读《80后密育儿》之前,我对“80后”这个标签,在育儿这件事上,并没有太多的特别认知。我总觉得,父母的职责,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大同小异。《80后密育儿》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深刻地理解到,80后这一代父母,在育儿这件事情上,确实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实践。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界限感”的探讨,感到非常震撼。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经历过“过度保护”和“过度干涉”的年代,父母总是觉得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可以为所欲为。而80后父母,似乎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懂得,孩子终究是独立的个体,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界限。书中提到,建立界限,不是为了疏远孩子,而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它需要父母以身作则,用行动去诠释“尊重”的意义。我记得书中举的一个例子,是关于如何处理孩子闯入父母的私人空间的问题。作者并不是简单地禁止孩子,而是引导父母与孩子一起商定一个“秘密基地”或者“敲门礼仪”,让孩子在尊重父母隐私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空间被尊重。这种“双向尊重”的理念,我之前从未深入思考过。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建立家庭界限方面,有了更科学、更人道的认知。

评分

每次读完一本让我产生共鸣的书,总会有一种想要和全世界分享的冲动。《80后密育儿》,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让我迫不及待想要推荐给每一个80后父母的书。我一直认为,育儿是一场修行,而这本书,就是我修行路上的一盏明灯。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情绪疏导”的论述。我们80后父母,很多人可能都经历了原生家庭的种种问题,或者说,我们自己本身就带着一些“创伤”。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那么很可能就会将这些负面情绪,无意识地传递给下一代。这本书,它不仅仅教我们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们去关注自己的情绪,去疗愈自己。书中提到的一些“自我关怀”的方法,比如“正念练习”、“情绪日记”等等,都非常有帮助。我尝试着在感到压力过大的时候,停下来,给自己一点时间,去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事情。我发现,当我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时,我才有能力去更好地面对孩子的挑战。这本书,让我明白,育儿,不仅仅是关于孩子,更是关于我们自己成长。它让我看到了,原来作为80后父母,我们也可以如此有力量,如此有智慧地去迎接育儿的挑战。

评分

我一直认为,育儿这件事情,最难的,不是学习育儿知识,而是如何与自己的孩子建立一种高质量的亲子关系。《80后密育儿》这本书,恰恰在这一点上,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我记得书里有一大段,讲的是关于“有效陪伴”的意义。很多人都说要陪伴孩子,但究竟什么是有效的陪伴?是坐在孩子身边玩手机,还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世界里?这本书,它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作者强调,有效的陪伴,不仅仅是时间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连接。我们要学会放下身段,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去参与他们的游戏,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书中提到的一些“共情”的技巧,比如“复述孩子的感受”、“用孩子的语言和他们交流”等等,都非常实用。我尝试着在和孩子玩耍的时候,放下手机,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去感受他们每一次的欢笑和每一次的小确丧。我发现,当我对孩子展现出真正的兴趣和关注时,他们也更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的世界。这种情感的连接,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替代的。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育儿的“密”,就在于这份真诚的爱与陪伴。它让我更加坚信,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家庭环境,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土壤。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的,当时正值我人生中一个比较迷茫的阶段,对很多事情都开始产生怀疑,尤其是关于育儿这方面。我总觉得,作为80后的一代,我们这一代人似乎承载了太多与父辈截然不同的期望和压力。我们从小经历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见证了社会的飞速变迁,也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很多传统的育儿观念似乎已经不再适用,但新的模式又尚未完全建立。我常常在想,我们这一代人,到底应该如何去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自己的人生经历,究竟能给下一代带来些什么?这本书的名字——《80后密育儿》,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故事,更像是一种对我们这一代人育儿方式的探索和总结。我抱着一种既好奇又期待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当我读到其中关于“独立思考”的部分时,我深有感触。作者在书中提到,80后父母普遍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希望他们能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像我们小时候那样,一切都听从长辈的安排。这种观念的转变,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信息的爆炸,也看到了太多僵化思维的局限性。我们深知,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孩子未来最宝贵的财富。书中关于如何引导孩子提问、如何鼓励他们尝试和犯错的描写,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像是一些传统的育儿书籍那样,只是列举一些条条框框的规则,而是更注重于一种理念的传递,一种与孩子平等沟通的方式。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与其说是教我们如何“育儿”,不如说是教我们如何“做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一种更健康、更积极的关系。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脑海里像是有无数扇窗户被推开,之前那种混沌不清的育儿观念,似乎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80后密育儿》这本书,它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育儿指南”,不如说是一场与时代同行的心灵对话。我记得书里有提到,80后父母普遍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双重压力,既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又要抚养年幼的孩子,而且很多80后都是独生子女,这种压力更是加倍。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回避这些现实问题,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80后父母在压力下的挣扎与坚持。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篇章。我一直认为,育儿不仅仅是关于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关于情绪的连接。我们自己情绪稳定,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他们内心需求的一种表达。而我们作为父母,需要学会去倾听,去理解,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评和指责。书里提到的“积极倾听”和“情绪安抚”的方法,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开始尝试着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先深呼吸,然后蹲下来,用温和的语气和他们交流,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自己先被情绪带着走。这种改变,虽然需要付出努力,但效果是显著的。我看到孩子脸上的不安逐渐被理解取代,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这本书,真的让我看到了育儿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充满爱与智慧的可能性。

评分

这本书,我可以说是在一个深夜里,伴着窗外的雨声,一口气读完的。那种感觉,就像是遇到了一个知己,有人能深刻地理解你内心深处的困惑和焦虑。《80后密育儿》,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它暗示着一种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育儿智慧,一种不被外界喧嚣所干扰的、属于我们自己的“秘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兴趣引导”的论述印象深刻。我发现,我们80后这一代,很多都经历过“万事皆可学”的年代,父母总是希望我们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往往忽略了我们的真正兴趣所在。而这本书,它强调的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去发现他们真正的热爱,并以此为出发点,去引导他们学习和成长。书中举的例子,关于如何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知识,如何通过鼓励和支持,让孩子敢于尝试新事物,都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点燃。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并没有给你一个现成的“育儿模版”,而是鼓励你去探索,去创造,去找到属于自己家庭的独特育儿之道。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温暖而有力量的笔触,它没有过多的理论说教,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对80后父母群体真实生活的洞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无数和我一样的父母,共同走在这条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育儿之路上。

评分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育儿的各种理论和观点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80后密育儿》,这本书,它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清晰的道路。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延迟满足”的探讨,印象深刻。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所以当我们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时,总会有一种补偿心理,希望孩子能够“什么都拥有”。然而,书中却强调了“延迟满足”的重要性。它并非是要剥夺孩子的快乐,而是要引导孩子学会等待,学会为目标而努力,学会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书中提到的一些具体方法,比如“设置小目标”、“奖励机制的合理运用”等等,都非常实用。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零花钱管理”的例子,作者如何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赚取零花钱,并用自己的方式去支配,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孩子的财商,也让他们学会了延迟满足的意义。读完这一章,我才真正明白,真正的爱,不是一味的给予,而是懂得如何引导,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育儿的另一种智慧,一种关于“授人以渔”的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