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三國誌譯注
定價:62.00元
售價:27.3元,便宜34.7元,摺扣44
作者: 陳壽,楊明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39142
字數:
頁碼:41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二十四史“前四史”之一
◎隱諱而不失實錄,揚善而不蔽缺點
◎不僅是一部史學巨著,更是一部文學巨著
內容提要
《三國誌》記載瞭從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軍閥混戰起,前後共計九十年的曆史。
《三國誌》繼《史記》、《漢書》而作,成書則在《後漢書》以前。司馬遷的《史記》是通史體,班固的《漢書》是斷代史體,《三國誌》把三國分成三書,魏書三十捲,蜀書十五捲,吳書二十捲,共六十五捲,在斷代史中彆創一格。
《三國誌譯注》對陳壽《三國誌》的全本65捲,進行白話的翻譯和注釋。其基本性質,是具有堅實學術基礎的普及性讀物。
目錄
前言
魏書
武帝紀
董卓傳
袁紹傳
劉錶傳
呂布傳
夏侯悖傳
苟攸傳
賈詡傳
郭嘉傳
徐晃傳
許褚傳
蜀書
劉備傳
諸葛亮傳
關羽傳
馬超傳
馬良傳
吳書
孫權傳
張昭傳
周瑜傳
魯肅傳
呂濛傳
黃蓋傳
甘寜傳
作者介紹
陳壽(233-297年),字承祚,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大臣都麯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曆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禦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瞭分裂局麵。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三國誌》。
文摘
序言
這次閱讀體驗,更像是一場與古代思想的深度對話,得益於譯注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他們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兩韆年前的權力博弈和人情冷暖,用一種既古典又現代的筆觸重新描摹齣來。尤其是在描述那些關鍵人物的心理活動時,譯注的遣詞造句非常考究,既保留瞭曆史的莊嚴感,又注入瞭現代讀者的代入感。舉個例子,對於某些將領在戰略決策上的猶豫和掙紮,譯注者通過對原文中語氣詞和狀語的細微挖掘,展現齣一種極富張力的內心戲,讓人不禁為之動容。此外,譯注中對古代官職、度量衡以及地理概念的解釋,都做得極為詳盡和精確,完全避免瞭因文化隔閡而産生的理解障礙。對於初次接觸此類史書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福音。它構建瞭一個無縫連接的閱讀環境,讓你可以在沉浸於曆史場景的同時,完全不必擔心因為文化知識儲備的不足而被迫中斷思考。這份細緻入微的關懷,是這部譯注作品最溫暖人心的部分。
評分從整體閱讀感受來說,這部譯注提供瞭一種非常沉靜、內省的閱讀體驗。它沒有炫技式的華麗辭藻堆砌,而是以一種近乎禪意的樸實力量,引領讀者進入那個英雄輩齣、風雲變幻的時代。譯注者在處理一些語焉不詳或存在爭議的曆史事件時,通常會提供多種可能的解釋路徑,並加以簡要的評述,這使得讀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時,也被鼓勵去獨立思考,去構建自己的曆史圖景。這種“授人以漁”的教育方式,遠比直接灌輸結論來得更為有效和持久。特彆是關於禮製、禮儀和士族階層關係的描述,譯注深入淺齣地剖析瞭當時社會運行的底層邏輯,這些細節的補充,讓整個三國世界的圖景變得立體而豐滿,不再僅僅是刀光劍影的戰場。讀完之後,我留下的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一套可以用來審視曆史、理解人類社會變遷的清晰框架,這絕對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之作。
評分這部作品的學術價值與可讀性達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許多嚴肅的史學著作往往因其過度學術化而疏遠瞭大眾讀者,但這部譯注卻成功地跨越瞭這條鴻溝。它的結構設計非常清晰,主體敘事流暢如水,而所有的注釋和考據都巧妙地被安置在頁腳或側邊,做到“需要時可見,不需要時可忽略”。這種非侵入式的學習方式,極大地保護瞭閱讀的連貫性和愉悅感。我個人非常喜歡它在涉及人物傳記部分所展現齣的剋製與洞察力。曆史人物往往被後人賦予太多道德色彩,但譯注者似乎更熱衷於呈現他們作為“人”的復雜性——他們的雄心、他們的失誤、他們的忠誠與背叛。這種去神化、迴歸人性的處理,使得曆史變得更加真實可信,充滿瞭共鳴。它不是在教人如何評判古人,而是在引導我們如何理解人性的永恒主題,這纔是曆史文學的真正魅力所在。
評分讀罷全書,我最大的感觸是它在史料辨析上的那種近乎“吹毛求疵”的嚴謹態度。譯注者顯然不滿足於簡單地復述史實,他們對於那些流傳已久、但史料依據存疑的段落,都進行瞭審慎的考證和對比。這種治學精神,對於我們理解曆史的真實麵貌至關重要。我特彆留意瞭關於人物“事跡”與“評價”分離處理的部分。很多時候,稗官野史將某些人物塑造成瞭臉譜化的符號,但在這部譯注中,譯注者巧妙地通過注釋,將陳壽的原筆與後世的解讀區分開來,讓我們能夠更客觀地去審視那些“功過是非”的復雜性。比如,在評價一些地方割據勢力時,譯注的視角非常開闊,既看到瞭他們的軍事纔能,也指齣瞭他們政治上的局限性。這種多維度的分析,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深度。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誰贏瞭誰輸瞭”,而是告訴你“為什麼會這樣”,這種對“因果鏈”的追溯和呈現,纔是一個真正有價值的曆史讀本所應具備的品質。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那個時代的政治哲學和軍事戰略都有瞭全新的認識,遠超齣瞭我原本預期的收獲。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很用心,封麵素雅卻不失大氣,那種淡淡的墨香混閤著紙張本身的質感,拿在手裏就讓人感覺沉甸甸的,仿佛捧著一部跨越時空的史冊。初讀時,我最欣賞的是它在文本處理上的細緻入微。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經過譯注者的精妙梳理,變得清晰明朗,不再是高懸的學術象牙塔。特彆是那些關鍵的戰役部署和人物性格的側寫,譯注者總能在關鍵節點插入精準的批注,讓我這個對曆史研究不甚精通的普通讀者,也能迅速捕捉到事件的脈絡和核心矛盾。比如,關於赤壁之戰前夕曹操集團的內部動態,譯注者的注釋就將不同派係之間的暗流湧動刻畫得淋灕盡緻,使得整個局勢的分析不再是扁平化的敘述,而是充滿瞭立體感和張力。這種對原文的尊重與現代解讀的平衡把握,使得閱讀體驗極為流暢,幾乎沒有産生“卡殼”的感覺。可以說,它為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打開瞭一扇通往三國風雲的精緻小窗,讓人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能體味到曆史的厚重與智慧的光芒。光是翻閱目錄和索引,就能感受到整理者背後付齣的巨大心血,每一個章節的編排都體現齣對讀者閱讀習慣的充分考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