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开关电源实用技术500问
: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沙占友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512323254
字数:414000
页码:45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22kg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系统地阐述了设计与制作开关电源经常遇到的500个实用技术问题,并给出大量的解决实例。全书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开关电源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共120问);开关电源单元电路及关键元器件、高频变压器和开关电源整机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共200问);LED驱动电源、开关电源散热器和保护电路的设计与制作以及开关电源测试技术(共180问)。本书、二章为基础知识问答篇,第三~六章为实用技术问答篇,第七~九章为新技术应用问答篇;对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分门别类地作出了解答和释疑,可兼顾专业技术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需要。
本书融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题材新颖,内容精炼,通俗易懂,科学严谨,是一本开关电源应用指南,适合从事开关电源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业余爱好者阅读。
这本关于开关电源的书,说实话,我在市面上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一本看起来比较“实在”的。我之前看过一些理论性太强的书籍,读起来感觉像在啃教科书,很多公式和抽象的概念,到了实际应用环节就懵了。这本《开关电源实用技术500问》的标题就很吸引人,因为它强调的是“实用技术”和“500问”,这暗示着它会更贴近工程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纯粹的学术探讨。我特别关注它如何处理那些让人头疼的实际故障排除和优化设计。比如,电磁兼容性(EMC)一直是我的一个痛点,很多书只是简单提及标准,但这本书的“问答”形式,很可能深入到具体的布局技巧、滤波器的选择和测试方法上。我希望它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身边随时指导,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参考资料。如果它能用清晰的图示和实际案例来解释那些复杂的耦合效应和热管理难题,那对我来说价值就太大了。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工具箱里必备的一本手册,而不是只能躺在书架上落灰。
评分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电源书,要么是针对入门者的基础概念灌输,读完感觉知识点都有,但就是做不出东西;要么就是面向顶尖专家的前沿论文汇编,晦涩难懂。我更需要的是那种“中坚力量”级别的指导书,就是针对我们这些每天都在和实际电路板打交道的人群。这本《500问》听起来像是把那些“新手常犯的错误”和“老手才懂的陷阱”都总结出来了。比如,关于PCB布局,它会不会深入到电源平面和信号平面的分割策略、去耦电容的选型和放置的“黄金法则”?或者在变压器设计部分,会不会提供一套快速估算磁芯损耗和绕组趋肤/邻近效应的实用公式,而不是仅仅依赖复杂的FEA仿真?我希望它能填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那道鸿沟,提供那些只有在无数次失败和重做之后才能领悟到的“潜规则”。
评分我对电源的“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产品进入批量生产和售后维护阶段。一本好的实用技术书,不应该只关注设计阶段的指标达成,更应该考虑量产的可行性。我希望这本500问能涵盖一些关于可测试性设计(DFT)的内容。比如,在反馈回路中如何巧妙地预留测试点而又不影响正常工作点的稳定性?在进行负载瞬态测试时,测试夹具的阻抗特性应该如何设计才能准确反映系统真实表现?另外,关于保护电路的设计,它是否能详细阐述过压(OVP)、欠压(UVP)和过流保护(OCP)在不同拓扑下的具体实现电路和时序逻辑,尤其是如何区分正常启动过程与真正的故障状态?如果它能把这些与量产和维护紧密相关的内容也囊括进来,那它就超越了一般的设计参考书的范畴,真正成为了一个面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工程指南。
评分作为一个对电源效率极限非常敏感的设计师,我对这本书寄予了厚望,希望能看到关于SiC和GaN器件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具体应用细节。现在市面上很多资料对于新型宽禁带器件的介绍,往往只停留在材料特性层面,却很少深入到驱动电路的设计、米勒平台效应的抑制,以及在高开关频率下寄生参数对开关损耗和EMI的影响。这本书如果能通过“问答”的形式,详细解答“如何为特定的SiC MOSFET选择合适的栅极驱动器?”或者“在LLC谐振变换器中,如何利用器件的特性来优化软开关时序以降低损耗?”这类非常具体的问题,那将是巨大的收获。毕竟,理论上的高效率和实际设计中的损耗,中间隔着无数的工程细节。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热设计与器件寿命关联的量化分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做好散热”的建议上。
评分最近的项目里,我们尝试引入一个新的高频控制方案,结果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振荡问题,怎么调补偿网络都无法彻底解决,这直接拖慢了整个开发进度。我手里现有的资料,要么讲的是传统的线性电源的稳定分析,要么就是过于偏向于某个特定拓扑的深度挖掘,对于跨拓扑的通用稳定性和瞬态响应优化,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梳理。我希望这本500问能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比如,它会不会有一部分内容专门对比不同控制架构(比如峰值电流模、平均电流模、滞环控制等)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固有稳定裕度和环路设计差异?如果它能用更“直白”的语言去阐述如何通过调整反馈结构来改善交叉频率处的相位裕度,同时又不牺牲系统带宽,那才算得上是真正实用的技术宝典。我更看重它能否提供一套快速诊断和解决瞬态过冲/下冲的流程图,而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推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