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再传弟子,讲述他眼中的书法史
章 商周书法篆刻简史 001
一、商代书法 001
二、周代书法 006
三、春秋战国书法 011
第二章 秦汉书法篆刻简史 023
小引 023
一、秦代书法 023
二、西汉书法 029
三、东汉书法 032
四、两汉书家 048
五、秦汉篆刻 051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书法篆刻简史 056
小引 056
一、三国时期的书法 057
二、两晋书法 067
三、南北朝时期的书法 089
四、书论 105
五、篆刻 107
第四章 隋唐书法篆刻简史 109
小引 109
一、隋代书法 111
二、初唐书法 117
三、盛中唐书法 142
四、晚唐书法 165
五、唐代书论 172
六、隋唐篆刻 176
第五章 五代两宋书法篆刻简史 178
小引 178
一、五代书法 179
二、北宋书法 183
三、南宋及辽金书法 213
四、宋代书论 219
五、五代及两宋篆刻 223
第六章 元代书法篆刻简史 225
小引 225
一、重要书家 226
二、方外书家的活动 247
三、书论 249
四、篆刻与花押 251
第七章 明代书法篆刻简史 254
小引 254
一、明代初期书法 256
二、明代中期书法 267
三、明代晚期书法 288
四、书学著作 303
五、明代篆刻 308
第八章 清代书法篆刻简史 312
小引 312
一、清前期行草与帖学及馆阁体 314
二、碑学的兴起 334
三、篆书 354
四、清后期北魏书风及其他 363
五、书学著作 379
六、篆刻 386
第九章 近现代书法篆刻简史 391
小引 391
一、书法篆刻的团体 393
二、书家 395
三、篆刻家 404
唐代书风上承隋代,使楷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唐代楷书与南北朝楷书有明显的区别:南北朝碑刻中别体极多,唐代楷书除了在文字上规范严谨之外,书写上严谨端丽、典雅大方,不像南北朝欹斜奇纵、旷逸多姿。假如以隶书作比的话,魏碑若西汉碑,唐碑则若东汉碑。唐楷的诞生,在书坛上取代了北碑,树立起楷书正宗。
唐代楷书群雄并峙,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其影响可与晋人抗衡,尤其是颜真卿开创的阔大雄浑的书风,象征着盛唐帝国的气魄,影响及五代两宋。后人溯源楷书,以晋、唐并称。除了这些大家外,欧阳通、陆柬之、薛稷、薛曜、徐浩、敬客、魏栖梧等也有很高的成就。李白、柳宗元、杜牧亦工书。楷书之外,狂草也前代。狂草始于汉张芝,至魏晋,草书就显得温文尔雅起来,特别以王羲之为代表;献之虽较纵逸,然仍不够狂放。至唐代张旭、怀素,可以说才使狂草达到了高峰。唐人讲法度,然而唐人亦能破其法度,任情作草,旷然天真。张旭草书肥劲,怀素草书瘦硬,各有千秋。正如《广川书跋》所说:“书法相传,至张颠后,则鲁公得尽于楷,怀素得尽于草。故鲁公谓以狂继颠,正以师承源流而论之也。然旭于草字,则度绝绳墨,怀素则谨于法度,要之二人皆造其极,斯可以语善学矣。”除“颠张醉素”外,还有贺知章、孙过庭、高闲、克、释亚栖诸人,显示出草书在书坛空前活跃。篆书方面出类拔萃者首推李阳冰,他承李斯玉筯篆一脉,故与李斯并称为“二李”。隶书方面有史惟则、蔡有邻诸家,虽不足比肩汉人,然也自有一种唐人典庄之象。唐太宗《晋祠铭》全部以行书书丹勒石,玄宗、武后亦从之。李邕书碑多,杜甫称他“碑版照四裔”,其中有不少是行书,在《圣教序》的秀丽形象外,又树立了一种气势雄壮的行书。此外,太宗、高宗、武后均擅“飞白书”,并有碑刻行世,后人由此得知传为蔡邕所作飞白是何奇趣。多种书体形式、风格,构成了唐代书法艺术的丰富性。唐代树碑书丹的书家,从万乘君主至名公巨卿,诗人、布衣、方外均有,堪称人才济济。
《中国书法篆刻简史》简述中国书法及篆刻之源流,上起商周,下讫近代,择取历代名家,碑帖并举,如数家珍。作者受教于二十世纪三位书法名家林散之、陆维钊和沙孟海,其渊源可上溯至清代碑学的集大成者吴昌硕,是古典书学谱系屈指可数的传人之一。王冬龄早年求学,浸淫传统书法至深,古典学养至厚。本书行文虽简,然要言不烦,鞭辟入里,多有阐发,颇具创见,自成一家之言。沙孟海先生观后,称赞“可佩,可佩”。相信本书对学界多有助益,蔚为可观,对于众多书法爱好者来说,也有不可多得的范本,可资临摹。
王冬龄(冬令、悟斋、眠鸥楼、大散草堂)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兰亭书法社社长。
1981年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书法研究生班毕业,文学硕士,留校任教。1989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讲授中国书法四年,为该校及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客座教授。1994年回中国美术学院执教。
在国内外举办个展三十余次。应邀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瑞典马尔默美术馆、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葡萄牙东方美术馆、土耳其现代美术馆、中国香港艺术馆,以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公开演示巨幅大字草书创作。
主持策划“’94现代书法探索展”、“’95首届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2005杭州国际现代书法展”、“书非书——2010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书非书——2015杭州国际现代书法展暨书非书文献展”。
作品为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哈佛、耶鲁、斯坦福、伯克利等大学收藏。我真心被这本《中国书法篆刻简史》所震撼!作为一名对书法篆刻略有涉猎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帮助我系统梳理知识、开拓眼界的书籍。市面上同类书籍大多要么过于枯燥,要么过于浮于表面,而这本书则完美地平衡了学术性与可读性。王冬龄先生以一种极为宏观的视角,将数千年的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发展历程娓娓道来,仿佛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时期艺术风格演变的分析,作者不仅仅列举了代表性的作品,更是深入挖掘了这些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哲学思想和文化背景。比如,他详细阐述了魏晋时期名士风流如何影响了书法艺术的自由奔放,以及唐代尚法严谨的社会风气如何塑造了楷书的典范。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真正理解书法篆刻艺术是如何与中国历史文化深度融合的。 书中的配图也极具价值,大量的碑帖拓片和印章实物照片,高清且细节丰富,为我提供了绝佳的学习素材。我常常会在阅读文字的同时,反复观摩图片,仔细揣摩每一笔的力度、每一个字的结构、每一方印的章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的梳理,更是一种艺术的启迪,它让我看到了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自己的学习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你想真正领略中国书法篆刻的魅力,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中国书法篆刻简史》,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惊喜。我一直对中国书画篆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门槛很高,很多古籍晦涩难懂。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学习路上的明灯。王冬龄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梳理了中国书法篆刻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史实的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各个历史时期书法篆刻的艺术特征、审美取向以及文化内涵。我尤其喜欢他对不同时期“尚意”与“尚法”的辨析,以及他对文人书风与帝王书风的比较,这些分析让我对书法篆刻的演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所引用的史料之丰富、考证之严谨,令人叹为观止,但同时又通过流畅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使得这些复杂的历史信息变得易于理解和吸收。 书中对篆刻艺术的讲解也同样精彩,从玺印的起源,到秦汉的古玺,再到明清流派篆刻的发展,作者都给出了详尽的阐述,并配以大量精美的印章拓片,让我得以一窥历代名家的精妙技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普及读物,更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学术研究成果,它激发了我对书法篆刻更深入探索的欲望。对于任何一个真心热爱中国传统艺术,并且希望对其有系统、有深度了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可或缺的。
评分这本《中国书法篆刻简史》给我带来的惊喜绝对是超出预期的!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书法篆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入门指南,很多知识点都零散不成体系。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块拼图,将我脑海中模糊的知识点一一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清晰而完整的画面。 王冬龄先生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他将严谨的学术研究与生动的艺术解读相结合,让枯燥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我特别喜欢他对书法与时代精神、哲学思想之间关系的阐释,比如,他如何分析秦朝统一文字对书法发展的影响,以及宋代尚意书风的兴起与文人画、宋词之间的关联。这些深入的分析让我不仅了解了书法篆刻的“形”,更理解了其背后的“神”。 书中所附带的精美图片更是点睛之笔,大量的碑帖拓片、法帖原件、印章实物等,高清且细节丰富,为我的学习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我常常会花很多时间去临摹这些图片,感受大师们的笔法和章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历史的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学习热情的教材。它让我看到了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方向充满了信心。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们!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中国书法篆刻简史》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因为市面上类似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王冬龄先生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也很有人情味,他没有用枯燥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将书法篆刻的发展历史写得像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各个时代书法家和篆刻家的解读。他不是简单地介绍他们的生平,而是深入剖析了他们的艺术思想、创作风格,以及他们在书法篆刻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比如,他对于王羲之《兰亭序》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更是分析了其“天下第一行书”的由来,以及它所代表的晋代文人风骨。对于篆刻家,他也同样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不同时期篆刻家在治印理念上的差异和创新。 书中的图片质量也非常高,大量的书法作品和印章拓片,清晰逼真,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欣赏这些传世的艺术瑰宝。我常常会一边阅读,一边对照图片,细细品味每一件作品的韵味。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书法篆刻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传承。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深入了解中国书法篆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它会让你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中国书法篆刻简史》我实在太喜欢了!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就被它厚重的纸张和精美的封面设计吸引了。作为一名多年的书法爱好者,我一直苦于市面上同类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很难找到一本既能系统介绍书法篆刻发展脉络,又能激发我学习兴趣的佳作。王冬龄先生的这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他以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笔触,将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篆刻艺术的起源、发展、流派、代表人物等内容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一个重要阶段和艺术家的介绍都充满了洞察力,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是深入分析了每个时期书法篆刻的时代背景、哲学思想、社会审美对艺术风格的影响。例如,在讲述汉代隶书的演变时,作者不仅展示了碑刻的拓片,还详细解读了隶书由篆书的程式化向更自由、更具表现力的转变过程,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时代精神。 书中的插图和图片质量也堪称一流,大量的珍贵碑帖拓片、印章实物图片,高清、细节丰富,为我提供了极好的学习范本。我常常一边阅读文字,一边仔细欣赏图片,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这些传世佳作的诞生。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文字清晰,版式疏朗,阅读体验极佳,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对于想要系统了解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入门和进阶的绝佳选择,我强烈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