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4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南大戏剧论丛(0卷 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基本信息
书名: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南大戏剧论丛(0卷 2)
定价:38.00元
作者:董健,马俊山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305148798
字数:
页码:2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南大戏剧论丛(0卷·2)》有戏剧理论前沿、戏剧创作与批评、古今剧史新论、学术史思辨等栏目,力求反映当前戏剧研究动态、前沿理论问题。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南大戏剧论丛(0卷·2)》集中刊发了本专业罗慧琳、许莉莉、高子文、杨柳等几位年轻教师的论文。这些论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视野宽阔,思想新锐,基础扎实,起点高。一批新人迅速成长起来,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它彰显着南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录
学术前沿
左翼戏剧是三十年代戏剧的主流吗?陆炜
“新演出法”与杨村彬的大场面舞台调度马俊山
“媒介互串”:电影的电视化趋向解析——国产电影发展中的新流变罗慧琳
古典戏剧研究
戏剧三类——戏弄、戏文、戏曲洛地
论戏曲剧种的定义与明清以来的种剧朱恒夫
论明代清唱的“叛逆”性许莉莉
《拥双艳三种曲》与清初风情喜剧之艺术风尚吴春彦
“戏曲”概念的确立及意义流变考李秀伟
现当代戏剧研究
1946:国民党官办剧团的解散与分化——以中万、中电、中青为例段丽
“向心的表演”:演技的“磨炼”及“停滞”——论上海剧艺社表演艺术的成绩与局限穆海亮
从中华剧艺社的遭遇看1940年代国统区“剧场荒”的成因吴彬
从《恨海》看分幕的变迁及其影响侯抗
论《暗恋桃花源》的艺术成就胡德才
论沈虹光“小人物”剧中的主流意识陈晶晶
戏剧影视的跨文化跨媒体研究
文化接受的一种模式:借用、想象与生成——以百老汇戏剧《黄袍》对中国戏曲的接受
为例高子文
国族、阶层、性别:多元文化的投影与嬗变——白蛇故事当代演绎的三个版本解读
李伟
“进口大片”二十年与国产电影的跨文化回响杨柳
走下镜框式舞台的戏剧——媒介进化视域下的戏剧传播王琚
论3D电影的沉浸性汪黎黎
学术评论
学界独步历久弥坚——评姚品文先生的朱权研究孙书磊
一资料特藏
南京大学文学院图书馆馆藏民国戏剧类刊物介绍管嗣昆
编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南大戏剧论丛(0卷·2)》:
二 “媒介互串”的多样化以及突出的新形式:电影的电视综艺节目化
当下各类媒介之间互串的形式多种多样,往往出现多元媒介化现象(一个媒介和多种媒介发生互串)。媒介互串不仅仅指电影、电视这两种媒介之间的互串,还体现为电视、电影和网络游戏、网络媒体之间的互串,例如《仙剑奇侠传》本是一款1995年发行的热门网络游戏,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部根据国产网络游戏翻拍而成的电视剧。这款网络游戏有大量的受众基础,对同名电视剧的热播起到了推动作用,实现了电视剧和网游之间的双赢。许多电影、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也常通过网络视频来传播以扩大影响。而多媒体、自媒体时代的降临,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微博、微信的广泛普及,优酷、土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点击率激增,影视传播中网络媒介所占据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出现了大量电影、电视和网络媒介互串的现象。同时电影电视剧在题材上出现了剧种杂糅的趋向,在表现形式上也出现电影、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网游等交汇的现象。不过,限于篇幅,接下来本文侧重介绍媒介互串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分析电影和电视剧这两种重要艺术媒介所呈现出的互串关系(电视的电影化和电影的电视化),尤其重点反思电影的电视化(电影的电视剧化、电影的电视综艺节目化)趋势及其给电影的特性带来什么变化。
媒介互串中也不乏积极的因素。一般来说电影的艺术性会强于电视,而电视剧的电影化和电视综艺节目的电影化则是电视媒介希望吸纳借鉴电影的积极元素,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准,如电视剧《橘子红了》、《人间正道是沧桑》带来极具电影画面感的视听语言——光影色调、构图、服装造型、配乐等,都出现电影化的趋势,体现了电视剧注重吸纳电影的摄影、剪辑技巧、画面思维以提高自身艺术水准的努力。中央电视台也开辟专门的电影频道来播放电影,给电影更多的展播机会,以期获取更大的影响。而电视综艺节目的电影化也出现了一些有创意的节目,如2014年的电视综艺节目《十二道锋味》是一档电视真人秀综艺节目,它的自我定位是“中国档电影级综艺节目,十二期节目,六个故事,六个国家”,讲述明星厨师和他的朋友“一起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每一集类似一部微电影,甚至有的演出脚本,在真人秀中带人故事的叙事性框架。此节目资金雄厚、设备精良、后期制作精心——普通国产电影的耗片比仅为10:1,而《十二道锋味》的耗片比高达400:1。整个节目设计远离厨艺本应有的大众性和日常生活性,有炫富之嫌,但就形式而言,这个综艺节目的虚构色彩和叙事模式给传统综艺节目的非虚构、非叙事模式带来的突破,也可看出媒介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虽然电影、电视之间的互串有多种表现形式,也出现了不少新的艺术探索,但在目前票房飙升貌似兴盛的国产电影市场里,也出现了一些需要警惕的审美趋向。
目前媒介互串的突出的一个新现象是电影市场出现电视综艺节目串门的现象,例如被称作首部亲子真人秀的电影——《爸爸去哪儿》(电影版)。具有深长意味的是,它虽然是在电影院演出的电影,却不具备传统电影的特性。《中国好声音》电视歌曲类综艺节目带来巨大效益后,也产生了副产品-一《中国好声音》的电影版《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这部电影票房惨败,但是毕竟是以虚构人物和讲述故事为主的具有情节的电影,还隶属于电影的范畴,而《爸爸去哪儿》电影版和电视综艺节目没有任何差异,把电影当作电视节目来制作,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电影主要的艺术特征是和特定的情节人物设定及独特的视听语言相关联的,以讲述虚构故事的叙事性电影为主体,虽然电影类型中也有表达真实生活的电影纪录片,但是电影纪录片和这种真人秀之间还是有重要区别的。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电影纪录片的形成经过主题的确定、素材的精挑细选和某个文化视角的切入,与日常生活有的审美距离,而真人秀更多是生活原生态的展示,摄像机摄影机24小时无间断跟拍、航拍参与者的全方位生活,虽然后期剪辑中生活场景也经过筛选,但是真人旅游、日常生活记录还是占据了主体。如果说电影纪录片注重的是反思,所拍摄的事物和生活之间有恰当的审美距离,那么这种真人秀类型的综艺节目则更注重的是生活的直接展示和娱乐的效应,二者的立意是有差异的。因此这种新形式电影的《爸爸去哪儿》,在外在形式上的确是电影,因为从媒介传播形式的角度来说它确实是在电影院里播出的,时长接近电影院播放的电影(时长为95分钟,而不像电视综艺节目那样可以播出很长时间,甚至可以反复重播),也是被命名为“电影”进行宣传的,观众在封闭的与日常生活相隔绝的空间和宽屏幕的电影院里观看。然而,从其所传达的内容以及摄制过程、演出方式来看,电影《爸爸去哪儿》和电视户外真人秀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没有差异,电影版至多不过是电视综艺节目的提炼版而已,可见电影《爸爸去哪儿》以电影的面目出现,在外在形式上是电影,但在内在意义上却是电视综艺节目,出现了外在形式和内在风格相互割裂的悖论。
……
序言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南大戏剧论丛(0卷 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