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8
神奇的符號 暢銷書籍 正版 哲學 孔令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商品名稱: | 神奇的符號 暢銷書籍 正版 哲學 | 開本: | |
作者: | 孔令偉 | 頁數: | |
定價: | 28.0元 | 齣版時間: | 2015-07-01 |
ISBN號: | 9787802577855 | 印刷時間: | |
齣版社: | 經濟日報齣版社 | 版次: | 1 |
商品類型: | 印次: |
【第三章《周易》簡史】
《周易》學說的流傳經過瞭幾個階,段自從《周易》六十四卦及卦爻辭齣現之後,引起學者的重視。孔子或其後學撰述的《易傳》十篇,《左傳》《語》記載的許多《易》筮例子,反映瞭先秦時代《周易》學說的特色以及達到的水平。秦始皇兼並六,統下,焚毀一切舊傳經典,《周易》作為蔔筮之書不屬於焚燒之列,獨得幸存。所以,西漢初年復興經學,《周易》的傳授較其他諸經為無闕。而且,由於《易傳》十篇的流傳日益廣泛,並為學者所高度重視,乃至被閤入“經”傳中,遂使曆代對《周易》的研究,均以經傳兩者為主要對象。從西漢到的兩韆多年之間,縱覽時代的發展,《周易》學說的流傳大緻可以分為五個主要階段:漢魏六朝易學,唐代易學,宋代易學,元明清易學,現當代易學。下麵依此五階段,略為敘述各個曆史時期易學的基本特點及重要代錶人物。
一、兩漢、魏晉、南北朝易學
這一階段的易學,可分三個時期:
(一)西漢
西漢時期的易學,約有四個主要流派:一是“訓詁舉大誼”即根據先秦《易》說,訓釋六十四卦大義,以周王孫、王同、丁寬、楊何、蔡公、韓嬰七所作闡《易》著述為代;二是“陰陽侯災變”,即運用“周易”原理解釋大自然災異及人類社會的各種事變,以孟喜、京房、五鹿充宗、段嘉四《易》說為代錶;三是“章句守師說”,遵循當時朝廷學官所立的經師傳授之學治《易》稱為:“今文《易》學”,以施讎、孟喜、梁丘賀、京房四博士所傳為代錶;四是“《十翼》解經意”,即民間私學傳授的經說,專取《易傳》十篇(《十翼》)解說六十四卦,稱為“古文《易》學”,以費直、高相所傳為代錶。
以上孟喜、京房分列兩類,是由於兩的章句之說為正宗,而災變占驗之說則獨成一派。在這四個流派的代錶《易》中,又以丁寬、孟喜、京房、費直對後代的影響為深遠。丁寬,梁(今河南商丘)人,字子襄。曾經隨從項生學《易》於經師田何,研探精敏,纔力遠過項生,深受田何器重。學成之日,田何告訴他可以迴去瞭。丁寬東歸後,田何對學生說:“《易》以東矣!”意思是贊嘆丁寬將帶著他的《周易》學說東去而産生巨大影響。後來,丁寬又到洛陽,又跟從周王孫研習《周易》古義,學殖益深。漢景帝時,曾任梁孝王手下將領,號丁將軍。撰《易》說三萬言,以其學傳授同郡田王孫。田王孫又傳授施讎、孟喜、梁丘賀,《易》學史上於是有瞭施、孟、梁、京之學。孟喜、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蘭陵鎮)人,字長卿。孟喜的父親是當時研治《禮》《春鞦》的專,但他認為《禮經》太多、《春鞦》繁雜,所以讓孟喜學《周易》。孟喜與施讎、梁丘賀同嚮丁寬的弟子田王孫學《易》。孟喜的《易》學,有《周易章句》,但他長於陰陽占驗之學,以卦氣說為本,對後來的《周易》占侯學影響甚大。其學傳同郡白光(字少子)、沛翟牧(字子元),兩人都成為《易經》博士。相傳《易林》的作者焦贛,也曾嚮孟喜學過《周易》。
京房(前77—前37),東郡頓丘(今河南清豐西南)人,字君明,本姓李,排律自定為京氏。喜好音樂鍾律,據八卦原理用“三分損益法”將十二律擴展為十六律。《周易》研治,拜焦贛為師,擅長於用六十四卦分值四時以解說陰陽災異、占驗人事吉凶。漢元帝初元四年(前45)以孝廉為郎,立為《易經》博士。他常常用《易》卦解說自然災變和社會政治的關係,屢次上疏元帝,所言多能應驗。但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認為京房的言論繁瑣不可行。他曾經嚮元帝劾奏石顯,被石顯嫉恨在心。後來,因石顯進諂言,京房被元帝貶為魏郡太守。但他仍然上書給元帝,堅持用卦氣之說評議災變、朝政。石顯等人進一步誣告京房與叛黨通謀,“誹謗政治,歸惡天子”,他被下獄處死,年僅41歲。京房開初嚮焦贛學《周易》的時候,盡獲焦氏的陰陽侯災變之傳。那時,焦氏深懷憂慮地說:“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結果他的預言果然成為現實。
費直,東萊(郡治今山東掖縣)人,字長翁。仕為郎,至單父令。研治古文《易》學,長於卦筮,不著《周易》章句,隻以《彖傳》《象傳》《係辭傳》《文言傳》等解說上、下經。因其無章句,未立於學官,僅在民間流傳。東漢以後,鄭眾、馬融、鄭玄、王弼等並傳費氏《易》,其影響便取代瞭其他各。
(二)東漢
東漢時期的《易》學,是沿承西漢的流派而發展的。其中對費氏《易》學的承傳較其他各為盛。如馬融、劉錶、宋衷、王肅、董遇等人,紛紛為費氏《易》作章句(因為費氏無章句,所以諸各為之立注闡說),這是一派。鄭玄、荀爽則是先治京氏《易》,後來參治費氏《易》,即閤京房、費氏之學而統化之,這是第二派。虞翻本治孟喜《易》學,又雜用《周易參同契》的納甲術為說,這是第三派。陸績,則專治京氏《易》,這是第四派。可見,東漢研《易》流派,與西漢的孟喜、京房、費直之學淵源至為密切。以上所舉各《易》中,成較大、影響較著的有鄭玄、荀爽、虞翻等人。鄭玄(127—200),東漢北海高密(今屬山東)人,字康成。年少時中窮睏,當過鄉官“嗇夫”,不樂意為吏。經常到學官處求教。進入太學讀書,隨從京兆第五元先問業,精通今文京氏《易》學、《春鞦公羊傳》等。又西入關求學,拜扶風馬融為師。馬融研究古文經學,當時收門徒400多人;鄭玄在門下3年之久卻見不到老師馬融,他所學的經典均是同門高業弟子代師傳授。在這種情況下,鄭玄仍然堅持日夜研討經學,未嘗怠倦。有,馬融召集學生們考核討論有關“圖緯”問題,也接見瞭鄭玄。鄭玄精細辨析瞭這方麵的疑義難題。討論完畢,鄭玄嚮老師辭彆,返歸山東。馬融對學生們喟然贊嘆說:“鄭生今去,吾道東矣。”意思是,鄭玄帶著他已經成熟的滿腹學問東歸,我的學說也將隨著他影響山東的眾多學者。鄭玄遊學10餘年,迴到鄉裏後,聚眾講學,相隨他的弟子有成百上韆人。不久,由於黨錮事起,鄭玄的講學被朝廷禁止,他閉門隱修經業。漢靈帝歿,黨錮之禁解除,鄭玄又重新講學授徒,門下弟子從遠方前來求學者達數韆人。當時的權勢人物何進、董卓、袁紹等先後延召聘用鄭玄,禮待甚優,鄭玄多以老病為理由推辭。後來因袁紹逼迫,抱病隨軍,乃以疾病篤甚而逝世,年74歲。作為東漢的經學大師,鄭玄以古文學為主,兼采今文經說,著述囊括各種經典,凡100多萬言。在《易》學方麵,他先治京氏《易》,後參以費氏《易》,創立瞭十四卦爻辰說,並撰《周易注》九捲。荀爽(128-190),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字慈明,一名諝。幼年好學,12歲精通《春鞦》《論語》。當時的太蔚杜喬見到荀爽,稱贊他“可為人師”。平時耽思經書,不事慶吊應酬,不應官府徵命。兄弟共八人,人們稱為“荀氏八龍,慈明無雙”。後來被拜為朗中,上疏指摘朝廷的政治弊病,盛稱儒禮義。奏疏上達後,即棄官歸去。不久遭黨錮之禁,隱居著述,積十餘年研討,遂以“碩儒”著稱於世。董卓徵召,想躲避而未能,被拜為平原相,鏇即又追加為光祿勛,任3日又進拜為司空:從被徵命起,僅95日間,由平民布衣升至三公高位。但他看到董卓的政治日益殘暴,便與王允等人共同圖謀推翻董氏政權,適遇疾病深重而逝世,年63歲。荀爽的著述廣涉群經、子史,共100多篇。在《周易》研究方麵,他專治費直古文《易》,以《十翼》解說六十卦經義,並創立“乾坤升降”的《易》學條例。
虞翻(164—233),會稽餘姚(今屬浙江)人,字仲翔。年少好學,有高氣。初跟從王朗,後來隨孫策為功曹。漢室曾召其為侍禦史,曹操以司空闢,均不應召。孫權執政東吳,拜為騎都尉,常隨軍齣謀劃策。秉性疏直,經常犯顔諫爭,又不與世俗協調,所以屢屢遭人毀謗。曾經被流放到楊涇縣(今屬安徽),後來獲釋。關羽戰敗,孫權讓虞翻占個卦,筮得《節》卦變為《臨》卦,虞翻判斷說:“不齣二日,關羽將斷頭。”兩天後果然應驗。孫權稱贊說:“真可與東方朔相匹敵。”孫權自號吳王,設宴歡飲,虞翻在席間佯醉失禮,險些遭殺。孫權與張昭談論神仙之事,虞翻指著張昭的鼻子斥道:“那些全是死人,而妄稱為神仙,世上哪有仙人呢!”這類事情時常發生,孫權積怒之下,把虞翻流放到交州(今廣東、廣西一帶)。虞翻雖然處於流放環境,卻仍然講學不倦,隨從他的學生常有數百人。曾為《》《論語》《語》作注解,特彆精通《易》學,提倡“納甲”、“旁通”、“之正”、“卦變”等條例。虞翻流放交州10餘年,70歲時在該地逝世。
(三)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的易學,較前代有瞭重大的變化。變化的關鍵,是魏王弼《易注》的齣現與盛行,從而使承傳400年的漢“象數”《易》學逐漸衰亡。王弼(226—249),山陽(今河南焦作東)人,字輔嗣。少年聰慧,10餘歲時,喜好《》,通辨能言。當時何晏任吏部尚書,十分驚奇王弼的纔華,贊嘆說:“孔子稱後生可畏,像這個人,真可以同他討論天人之間的道理。”王弼為人通雋敏捷,不擅長於營求功名。好談玄學,對《周易》研治深。性情和順,愛好遊宴,通曉音律。平日談論哲理,自然高拔,常以自己的長處譏誚他人,因此人們往往對之不滿。正始十年(249)鞦,染癘疾而身亡,年僅24歲。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注》《周易大衍論》《指略》《論語釋疑》等書。前兩種對後代《易》學影響至大。
晉以後,王弼《易注》日益盛行而獨冠於世。王弼易學的勢力,取代瞭兩漢諸易學,籠罩於魏晉南北朝之間,雖鄭玄之注也不能與之抗衡。王弼的《易注》,到瞭唐代幾乎定於一尊。後宋、元、明、清,研討考辯王弼《易》學者代不乏人,影響迄今未衰。王弼的易學既對後代産生如此巨大的影響,那他的研《易》特點及貢獻又有哪些呢?擇其主要者而言之,約有兩方麵:其一,掃象數,闡哲理。兩漢《易》,多主“象數”之學,到王弼時代,已經積弊至深。王弼《周易》學說的齣現,則改變瞭一代學風。他置400年易學流俗於不顧,獨樹新幟,奮起矯正兩漢以降“象數學”弊端,廓而清之。他提齣“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主張;並綜閤發展瞭前人可取的《易》說,提倡“卦以存時”、“案爻明體”、“承乘比應”、“卦主”等條例。著重從哲理角度闡說《周易》六十四卦的象徵意義。其二,改定《周易》經傳體列。《周易》經傳原皆單行,後來經師為便於學者研習起見,將經文與傳文閤為一本並行,即為後代通行的援傳連經之本。西漢初,費直治古文《易》,無章句,徒以《十翼》解說經意,這是援傳連經的濫觴。東漢,鄭玄傳費氏《易》,分《彖傳》《象傳》為六十四組,各附六十四卦經文之後,於諸卦《彖》《象》前增題“彖曰”、“象曰”,以彆於經文。這是鄭玄對費直所傳《周易》經傳參閤本體例所作的修訂,使援傳連經的規式初成範本。至王弼繼起,對經傳閤並本《周易》的體例更作改定。所改定的要點有二:一是,將《象傳》再行離析,以《彖傳》《大象傳》分附卦辭後,各爻《小象傳》分附爻辭後,使《彖》《象》附經更為貼近。隻留《乾》卦仍依鄭氏體例,大概是為瞭讓讀者明瞭古本的體式。二是將《文言傳》分割為兩部分,各附在《乾》《坤》兩卦的卦爻辭、《彖傳》《象傳》之後,並各題“文言曰”以標明之。經過王弼的改定,費直、鄭玄所傳《周易》經傳參閤本以規範形式盛行瞭1700多年,至今猶然。盡管宋代以後學者力圖恢復古《易》舊式,但終也難以取代王弼的傳本。
神奇的符號 暢銷書籍 正版 哲學 孔令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