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58包邮 深圳野生植物识别手册 9787534990298 蒋露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满58包邮 深圳野生植物识别手册 9787534990298 蒋露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露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识别
  • 野生植物
  • 深圳植物
  • 植物图鉴
  • 园艺
  • 自然科普
  • 生物多样性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蒋露
  • 包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宇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90298
商品编码:2980027319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深圳野生植物识别手册

定价:199.00元

作者:蒋露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349902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小开本口袋书,方便查阅、携带

内容提要


《深圳野生植物识别手册》是深圳市首本收录齐全的野生植物识别手册,共计收录了科属种,其中种为主要描述种,重点介绍植物的分类地位、识别特征、花期和分布等信息,部分物种还选取了与其形态上相似的1-2个相近物种进行了对比描述。为兼顾植物爱好者和市民方便查找使用,本手册按照植物分类系统和花色、花型两种检索方式编排,另外文后还有中文名索引、拉丁名索引等

目录


作者介绍


蒋露,男,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分类学硕士,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对深圳的野生植物资源、植物区系有系统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文摘






序言



探索植物的奥秘:一部侧重于城市生态与园艺应用的综合指南 书名:城市绿洲的脉动:现代园艺实践与本土植物保育导论 作者:李文华、张晓燕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00112 --- 图书简介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我们对自然环境的渴求从未停止。本书《城市绿洲的脉动:现代园艺实践与本土植物保育导论》并非一本聚焦于特定地理区域(如深圳)的野生植物图鉴,而是旨在为当代城市规划者、园艺爱好者、生态修复工作者以及所有关注城市生态健康的人士,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具备前瞻性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导。本书的视角超越了简单的物种识别,深入探讨了如何在高度人工化的城市环境中,有效地融入、维护和提升本土植物群落的生态价值与美学价值。 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约计五十万字,内容涵盖了从植物生物学基础到复杂生态系统构建的完整链条。 第一部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理论与挑战 本部分首先构建了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我们详细阐述了“城市化压力梯度”模型,分析了城市热岛效应、土壤板结、水文循环改变等核心环境因子如何直接影响植物的生存与适应性。 核心章节概述: 1. 城市生物地理学概论: 探讨全球城市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及边缘区域的影响机制。着重分析了“破碎化景观”理论在城市绿地布局中的应用。 2. 土壤健康与微生物群落: 深入探讨城市土壤的退化过程,包括重金属累积、有机质流失等问题。重点介绍了“生物土壤改良技术”,如应用菌根真菌和蚯蚓技术,以恢复城市绿地土壤的自净能力和营养循环功能,这是成功进行植物种植的前提。 3.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植物适应性: 结合全球气候模型预测,分析了城市本土植物面对极端天气(如暴雨、干旱、异常高温)的生理极限与进化潜力。提出了一套基于“生态位宽度”评估的抗逆性植物筛选标准。 本书强调,成功的城市绿化不仅是“种下植物”,更是“重建一个功能性的小型生态系统”。 第二部分:本土植物资源的选择、保育与应用策略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全书的核心实践指导部分,侧重于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利用本地优势物种。我们区别于简单罗列物种的传统做法,而是建立了一套多维度的评估体系。 本土植物筛选矩阵: 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生态功能性”、“景观适应性”和“维护成本效益”三个一级指标的矩阵。 生态功能性指标: 包括对本地授粉昆虫(如特定的蜂类、蝴蝶)的支持度、固碳效率、对空气污染物的吸附能力等。 景观适应性指标: 分析植物的四季变化特征、在不同光照和水分条件下的形态稳定性和病虫害抗性。 维护成本效益: 评估植物成熟后的需水量、修剪频率和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程度,旨在推广“低干预型”园林。 章节亮点: 1. 乡土灌木与地被的多层次应用: 详细介绍了一百余种适应城市边缘生境的低矮植被,它们在控制水土流失和提供栖息地方面的关键作用。 2. 城市林冠层的构建与管理: 讨论了大型乔木在城市微气候调节中的不可替代性,重点讲解了“大树移植技术”的生态伦理和科学操作规范,以及如何避免传统修剪对树木健康造成的长期损害。 第三部分:现代园艺技术与可持续水资源管理 本部分关注技术革新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资源紧张的都市环境中,如何实现节水和精准养护。 1. 精准灌溉系统(SDI): 深入解析基于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数据整合的自动化灌溉方案。本书提供了不同植被类型在不同季节的需水模型,指导读者设置精确的灌溉时间表,避免“过度浇水”这一常见浪费现象。 2. 雨洪管理与绿色基础设施: 详细介绍了“雨水花园”(Rain Gardens)、生物滞留池(Bioretention Cells)的设计原则和植物配置。这些技术不仅能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管理地表径流,减轻城市内涝压力,并实现雨水的收集与再利用。 3. 病虫害的生态控制策略: 彻底摒弃广谱性农药的使用。本章着重介绍“天敌昆虫的引种与保护”、“生物防治制剂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提升植物健康状态来增强其自然抗性。内容包含了对常见城市病害(如白粉病、蛀干害虫)的识别与靶向干预方法。 第四部分:城市空间中的垂直绿化与屋顶生态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成为重要的生态补偿手段。 1. 屋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负荷分析: 详细计算了轻型、中型、重型屋顶绿化系统的土壤深度要求、排水层设计以及结构承重限制。特别关注了耐旱性强的本土草本和景天科植物在屋顶环境中的表现。 2. 立体绿墙的生物气候效应评估: 通过实地测量数据,量化了不同材质、不同植物组合的垂直绿墙在降低建筑表面温度和改善墙体微气候方面的实际效果。提出了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维护和安全规范。 第五部分:公众参与、教育与政策导向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目光投向更宏观的层面,探讨植物资源如何在社会和政策层面得到保障。 1. 社区园艺与公民科学: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本地植物的监测与数据收集,介绍如何利用移动应用平台记录本地的开花时间、物种分布,从而为城市生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 园林绿化标准的演进: 审视当前城市绿化采购和验收标准中存在的缺陷,呼吁政策制定者优先采纳具有高生态附加值的本土物种,而非一味追求观赏性强的外来物种。 3. 历史景观的生态修复: 探讨在保护历史城区风貌的同时,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对老旧园林进行渐进式的生物多样性提升。 --- 《城市绿洲的脉动》是一部面向未来的参考书,它指导读者如何从“装饰”城市转向“滋养”城市。它不提供简单的物种清单,而是提供一套动态的管理哲学和科学工具,确保我们的城市不仅是人类的居所,更是本土生命得以繁衍生息的健康绿洲。全书配有数百幅高清的生态结构图和实践案例照片,旨在将复杂的生态科学转化为直观可行的操作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通常不太关注图书的出版信息,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留意了一下。发现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而且是蒋露老师编著的,这顿时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之前接触过一些科学普及类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专业化,或者内容不够接地气。而这本《深圳野生植物识别手册》,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它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服务于深圳地区的读者。我试着找了几个深圳常见的绿化植物,比如凤凰木,书中不仅给出了它的学名和俗名,还详细描述了它作为行道树的特点,以及它的花期和果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植物养护的建议,比如对土壤的要求,以及是否需要修剪等等,这些信息对于想要在家中种植或者养护植物的朋友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整体感觉这本书的知识体系非常完整,从基础的形态特征到更深层次的生态习性,都覆盖得很全面,而且语言风格也很易懂,非常适合大众阅读。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植物识别类的书籍都比较枯燥,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本冷冰冰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向导,带你走进奇妙的植物世界。书中对每一种植物的描述都非常生动形象,仿佛能感受到它们在风中摇曳的身姿,闻到它们淡淡的香气。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一些“明星植物”的介绍,比如深圳常见的三角梅,它不仅讲了它的园艺价值,还科普了它的一些品种差异,让我了解到原来我们平时见的三角梅也有这么多讲究。而且,书中还加入了一些跟植物相关的文化和历史故事,比如某个植物在古代的诗词中如何被提及,或者在当地的民俗中有怎样的地位,这些都让植物的认识变得更加有趣和立体。对于我这种喜欢在户外进行亲子活动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神器!它可以让我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学习,让孩子在玩乐中增长见识,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评分

收到这本书,真是意外的惊喜!包装很严实,书本完好无损。我本来就是个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的人,但限于知识储备,很多时候在野外只能走马观花,无法深入了解。这本《深圳野生植物识别手册》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翻开第一页,就被它丰富的插图吸引了,色彩鲜艳,细节清晰,仿佛每一株植物都在我眼前活了起来。不像有些图鉴,图片模糊不清,根本无法用来比对。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人性化,植物的分类清晰,每个条目下都详细介绍了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用途,甚至还有一些有趣的民间传说。我最看重的是它标注的分布区域和生长期,这对于我规划野外考察路线和时间非常有帮助。我迫不及待地想带着它去深圳的各个公园和郊野,亲自去辨认那些曾经只是匆匆一瞥的绿色生命。这本书的到来,让我感觉自己与自然的距离又近了一步,也让我对深圳这片土地上的植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热爱。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真的是填补了我一直以来在深圳地区植物识别上的一个空白。作为一名长期在深圳活动的户外爱好者,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花野草,虽然我也会尝试用手机APP去识别,但准确率参差不齐,而且信息也比较零散。而这本《深圳野生植物识别手册》就显得格外专业和全面。它从植物的科属到具体的物种,都有详细的描述,而且重点突出深圳地区特有的以及常见的野生植物,这让它的针对性非常强。我翻看了几页,发现它在区分一些相似植物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会用对比的方式来讲解,比如叶片边缘的锯齿差异,或者花瓣的细微差别,这些都是肉眼不易察觉的关键点。而且,书中还标注了植物的生长高度,这对于在不同生境下识别植物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优秀植物图鉴,对于任何关心深圳本地植物的朋友来说,都极具收藏价值。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在植物识别的实用性上做得相当到位。我尝试着翻阅了几个深圳常见的植物,比如常见的马齿苋,它不仅给出了清晰的学名和俗名,还详细描述了它的叶片形状、花朵颜色、果实特征,甚至连生长习性都标注得一清二楚。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附带了植物的花期、果期以及分布的地图,这对于我这种想要深入研究特定植物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有价值了!我一直对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很感兴趣,这本书里就详细介绍了它们的药用部位、功效以及使用方法,这对我平日里的一些养生小知识都有了更科学的指导。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植物保护的小知识,让我更加意识到保护这些野生资源的重要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植物繁殖方式的介绍,有的用种子,有的用根茎,有的甚至是通过落下的叶片就能生长,这些奇妙的生命力让我惊叹不已。这本书不愧是蒋露老师的力作,内容扎实,逻辑清晰,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植物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