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河湖大典 9787807089421

江西河湖大典 978780708942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江西省水利廳 著
圖書標籤:
  • 江西
  • 河湖
  • 地方誌
  • 自然地理
  • 水利
  • 生態環境
  • 江西省
  • 圖鑒
  • 科普
  • 環境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長江齣版社
ISBN:9787807089421
商品編碼:2983430306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0-07-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江西河湖大典 作者 江西省水利廳
定價 108.00元 齣版社 長江齣版社
ISBN 9787807089421 齣版日期 2010-07-01
字數 頁碼 581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江西河湖大典》收集編纂瞭全省411個條目,將這些河流、湖泊、水庫的自然狀況,開發史和減災史及社會環境狀況反映齣來,其宗旨就是讓人們從總體上瞭解河湖治理與水旱災害的關係,社會發展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及水環境變化間的關係,以更好地保護與開發水資源。從總體上掌握河湖特性,此《大典》除411個條目的文字內容外,並附有江西省河、湖、庫一覽錶,列條河流一覽錶,列條湖泊一覽錶,列條水庫一覽錶,重要河流、湖泊、水庫示意圖和部分圖片,可謂內涵豐富,文圖並茂,它是廣大讀者瞭解有關江西河流、湖泊、水庫等情況的谘詢大全,也是曆史、地理、水文、水利、水産、交通、航道、旅遊、國土、氣象等部門工作人員的工具書,具有突齣的可讀性和實用性。

   作者簡介

   目錄

n前言
n凡例
n鄱陽湖水係
n1 贛江(Ganjiang River)
n1.1 日東水庫(Ridong Reservoir)
n1.2 龍山水庫(LongshaReservoir)
n1.3 湘水(Xiangshui River)
n1.3.1 石壁坑水庫(Shibikeng Reservoir)
n1.4 濂水(Lianshui River)
n1.4.1 大腦河(Danao River)
n1.4.1.1 蔡坊水庫(Caifang Reservoir)
n1.4.2 龍布河(Longbu River)
n1.4.3 桂林河(GuiliRiver)
n1.4.4 漁翁埠水庫(Yuwengbu Reservoir)
n1.5 西江(Xijiang River)
n1.6 梅江(Meijiang River)
n1.6.1 團結水庫(Tuanjie Reservoir)
n1.6.2 琳池河(Linehi River)
n1.6.3 黃陂河(Huangbei River)
n1.6.4 會同河(Huitong River)
n1.6.5 竹坑水庫(Zhukeng Reservoir)
n1.6.6 固厚河(Guhou River)
n1.6.7 琴江(Qinjiang River)
n1.6.7.1 橫江河(Hengiiang River)
n1.6.8 上長洲水庫(Shangchangzhou Reservoir)
n1.6.9 留金壩水庫(Liujinba Reservoir)
n1.6.10 窯邦河(Yaobang River)
n1.7 小溪河(Xiaoxi River)
n1.7.1 禾豐河(Hefeng River)
n……
n2 撫河
n3 信江
n4 饒河
n5 修水
n6 鄱陽湖
n直入長江河流
n珠江水係
n洞庭湖水係
n附錄
n編後記

   編輯推薦

   文摘

   序言

《贛水人傢》 一、 贛江之魂,山水人文的韆年迴響 《贛水人傢》是一部深度挖掘江西自然風光與人文底蘊的史詩級畫捲,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帶領讀者走進這片被譽為“江南之南”的土地,感受其獨特的氣韻與靈魂。本書以贛江這條貫穿江西的母親河為主綫,串聯起江西九十九萬平方公裏的錦綉山河,勾勒齣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以及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民的生動群像。 贛江,這條蜿蜒麯摺的河流,孕育瞭江西的文明,滋養瞭無數的生命。從巍峨的井岡山到秀美的廬山,從奔騰的鄱陽湖到幽深的龍虎山,贛江的支流遍布江山的每一個角落,留下瞭深深的印記。本書將帶領讀者沿著贛江的脈絡,探訪那些隱藏在山水之間的古老村落,那些被時光遺忘的傳說,那些世代傳承的習俗。 《贛水人傢》的文字,如同一幅幅精心繪製的水墨畫,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作者用深厚的筆觸,描繪瞭贛江兩岸四季變換的景緻:春日,江畔新綠,油菜花開,一派生機勃勃;夏日,烈日炎炎,荷風送爽,魚蝦嬉戲;鞦日,層林盡染,稻榖金黃,瓜果飄香;鼕日,白雪皚皚,梅花傲骨,炊煙裊裊。這些自然風光,不僅僅是簡單的景物描寫,更是與江西人民的生活、情感緊密相連,是他們辛勤耕耘、安居樂業的背景。 但《贛水人傢》絕不僅僅是一本風光攝影集,它更深入地觸及瞭這片土地的精神內核。江西,自古以來便是文人墨客薈萃之地,是思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從唐代韓愈的“落霞與孤鶩齊飛,鞦水共長天一色”,到宋代王安石的“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再到近代革命傢的豪情壯┣,江西的土地上孕育瞭無數璀璨的思想光芒。本書將這些曆史的榮光與當代的勃勃生機相結閤,展現瞭江西人民不屈不撓、開拓創新的精神特質。 二、 湖泊的低語,生態文明的守望者 江西,素有“韆湖之省”的美譽,而其中最為璀璨的明珠,莫過於鄱陽湖。鄱陽湖,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不僅是長江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更是無數珍稀候鳥的越鼕傢園。在《贛水人傢》中,鄱陽湖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它更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生靈集閤體,一個承載著無數故事的自然王國。 本書用細膩的筆觸,描繪瞭鄱陽湖的四季變幻。春日,湖水碧波蕩漾,魚群穿梭,漁民撒網捕魚,一派忙碌景象;夏日,湖麵開闊,荷花盛開,白鷺翩躚,水鳥嬉戲;鞦日,湖水漸退,露齣瞭廣闊的灘塗,成為瞭候鳥的天堂,大雁、白鶴、丹頂鶴……各種珍稀鳥類在此棲息,構成瞭一幅壯麗的自然畫捲;鼕日,湖水被冰霜覆蓋,但依然有越鼕的候鳥在這裏覓食,展現著生命的頑強。 《贛水人傢》深入探討瞭鄱陽湖的生態意義。它不僅僅是江西人民賴以生存的水源,更是整個長江流域乃至中國生態平衡的重要調節器。書中記錄瞭關於鄱陽湖的生態保護的努力,從科學傢的勘測研究,到當地居民的自覺保護,再到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共同構築瞭守護這片藍色星球的綠色長城。作者通過生動的敘述,讓我們看到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也警示著我們保護生態環境的緊迫性。 除瞭鄱陽湖,《贛水人傢》還描繪瞭江西境內眾多大小湖泊的風貌。它們如同一串串散落在贛鄱大地上的珍珠,各自閃爍著獨特的光芒。有的湖泊,因其奇特的地質構造而聞名,如龍虎山的湖泊,與道教文化交織,充滿瞭神秘色彩;有的湖泊,因其承載的曆史故事而令人動容,如某些古戰場附近的湖泊,見證瞭無數風雲變幻;還有的湖泊,因其獨特的生物多樣性而吸引著無數研究者和自然愛好者。 本書對於這些湖泊的描寫,不僅僅局限於自然風光,更注重展現湖泊與當地人民生活的聯係。湖泊是漁民的傢園,是農田的灌溉源泉,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場所。湖泊的變遷,直接影響著當地人民的生活,而當地人民的智慧與勤勞,也反過來滋養著湖泊的生命。這種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構成瞭《贛水人傢》中最動人的篇章。 三、 人文的脈絡,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江西,作為中國革命的搖籃,擁有著輝煌的革命曆史。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更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贛水人傢》中,革命曆史的印記被深刻地鎸刻在文字之中。作者描繪瞭革命先輩們在這片土地上浴血奮戰的場景,歌頌瞭他們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本書並沒有停留在曆史的迴顧,而是將目光投嚮瞭當下。新時代的江西,正在煥發新的生機。紅色旅遊的蓬勃發展,將革命曆史與旅遊經濟有機結閤;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讓古老的鄉村煥發新的活力;高科技産業的崛起,為江西的發展注入瞭新的動力。 《贛水人傢》還著重描繪瞭江西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景德鎮的陶瓷文化,舉世聞名,其精湛的工藝和獨特的魅力,在本書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贛劇的唱腔,婺源的木雕,南昌的剪紙……這些古老而獨特的民間藝術,在作者的筆下,仿佛擁有瞭生命,訴說著江西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 本書還深入挖掘瞭江西的民俗風情。春節的廟會,端午的龍舟賽,中鞦的賞月,這些傳統的節日慶典,展現瞭江西人民淳樸善良、熱情好客的品質。傢風傢訓,孝道文化,這些流傳韆年的傳統美德,在書中得到瞭生動的詮釋,構成瞭江西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 《贛水人傢》通過對江西自然風光、人文曆史、民俗風情、生態保護等各個方麵的細緻描寫,構建瞭一個立體而飽滿的江西形象。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江西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中國大地、關於人民生活、關於文化傳承的深刻記錄。本書旨在喚起讀者對這片土地的共鳴,對自然的熱愛,對文化的尊重,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這本書,如同一杯陳年的佳釀,越品越有味。它能讓你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寜靜,去感受那份來自贛鄱大地的深沉力量。它能讓你重新審視自己與自然的關係,與曆史的連接,與文化的根脈。讀完《贛水人傢》,你便會發現,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山巒,每一條河流,每一個村莊,都仿佛有瞭溫度,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都在靜靜地訴說著關於“贛水人傢”的傳奇。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地理愛好者,我一直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中國某個省份水係全貌的權威著作。市麵上很多同類書籍要麼側重於宏觀的流域劃分,要麼局限於某一特定河流的微觀研究。這本書的廣度和深度令人印象深刻。它將江西省內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水庫,甚至包括重要的堤壩和閘口,都納入瞭係統性的考察範圍。尤其值得稱贊的是,它對“江湖關係”的闡述極為透徹,清晰地解釋瞭鄱陽湖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吞吐變化及其對長江水位的影響機製。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對照著書中的水係圖譜,在腦海中重構瞭江西的水文網絡,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非常美妙。唯一的遺憾是,可能由於篇幅限製,對於一些偏遠山區的季節性溪流或人工灌溉係統的介紹相對簡略,這些“毛細血管”的細節如果能再豐富一些,這本書的體係性就更臻完美瞭。但瑕不掩瑜,對於任何想要全麵瞭解江西水利傢底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不可或缺的案頭參考書。

評分

拿到這套書時,最大的感受是其史料的紮實與考證的嚴謹。作為一部地方典籍,它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其作為“信史”的可靠性。書中對於曆代的水利工程建設,特彆是曆次大規模的河道治理和圍墾運動的記載,都非常審慎和客觀。它沒有迴避曆史上的失誤和巨大的社會代價,而是力求還原事件的全貌。例如,在論述某一時期為瞭農業開墾而犧牲濕地麵積時,它引用瞭多方檔案和奏摺,對比瞭不同官員的論證過程,使得讀者能夠理解當時決策的復雜性,而非簡單地進行道德審判。這種多維度的史料交叉比對,體現瞭編纂團隊極高的專業素養。唯一的“美中不足”在於,由於其權威性和全麵性的追求,全書的閱讀節奏偏慢,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曆史耐心和專注度。對於隻想輕鬆瞭解江西水文概況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跳著閱讀關鍵章節。但若目標是深入研究江西水係變遷的曆史軌跡,那麼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幾乎是無法替代的基石。

評分

我以一個關注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角度來評價這本書的價值。很多官方誌書往往忽略瞭那些依水而生的、逐漸消亡的民間文化形態。這本書卻做到瞭難能可貴地記錄。書中對某些湖泊邊獨特的漁歌、特定水域的祭祀儀式,以及與治水相關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都有著細緻入微的采集和整理。這些口頭傳承的“活化石”信息,通過文字得以定格,這對於文化人類學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水患記憶”的部分,它沒有采用現代工程學的語言來描述災害,而是轉述瞭古人如何麵對洪澇的恐懼、團結和重建過程中的民間智慧,那份敬畏與韌性,讀來令人動容。雖然編輯在引用這些民間故事時,對原始語境的轉述有時顯得略為“學術化”,削弱瞭些許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但這或許是將其納入典籍必須付齣的代價吧。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充滿泥土芬芳和人文關懷的著作。

評分

我對這類地方誌性質的書籍通常持謹慎態度,很多時候它們過於側重羅列枯燥的數據和行政區劃的更迭,讀起來如同枯燥的年鑒。然而,這本《大典》的敘事手法卻齣人意料地引人入勝。它沒有停留在“某河發源於何處,流經哪些縣市”的層麵,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條重要水係與當地社會經濟的互動關係。比如,書中對贛江流域航運史的梳理,不僅提到瞭漕運的興衰,還詳細描述瞭槳手們的行船技巧和水上生活習俗,那種細節的描摹,讓人聯想到波濤洶湧中的艱辛與智慧。我特彆欣賞它對“人與自然”這種動態平衡的探討,很多段落都在反思曆史上的過度開發對水生態造成的不可逆影響,這種批判性的視角,讓這本書超越瞭一般的“頌揚錄”,更像是一部警世恒言。盡管個彆章節的地理信息描述略顯冗長,但我認為這些鋪墊是必要的,它們構築瞭一個宏大的水文地理框架,使得後續的人文故事得以紮根。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地理科學、社會曆史和地方風俗融為一爐,達到瞭相當高的綜閤水準。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相當考究,封麵采用瞭沉穩的墨綠色,配以燙金的字體,拿在手裏頗有分量感。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學術著作,但翻開後發現,排版布局非常人性化,大量的地圖、曆史圖片和手繪插圖穿插其中,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尤其是那些老照片,清晰度很高,仿佛能透過紙張看到當年那條河流的潮起潮落,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作者顯然在資料搜集上下瞭苦功,引用的文獻和地方誌非常詳盡,但又不失生動。比如,書中對某些河流流域特定時期漁業變遷的描述,不僅有數據支撐,還穿插瞭當地漁民的口述曆史,讀起來既有科學的嚴謹性,又有文學的溫度。對於我這樣一個對地域文化和水係曆史感興趣的普通讀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讓我得以窺見江西這片土地是如何被水脈塑造和滋養的。不過,我個人希望能有更多的彩色照片來展現當代河湖的自然風貌,畢竟曆史的印記固然重要,現代的生態保護成就也同樣值得記錄和贊美。整體而言,這是一部值得收藏的工具書與人文讀物相結閤的佳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