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美在旅游中
定价:49.80元
作者:张阿莹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124177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生活,因旅游而丰富、精彩。
人生,因旅游而年轻、快乐。
不要因为年龄,踯躅了双脚。
就在现在,背上背包,一起出发吧!
内容提要
两位年逾七旬的“银发族”,背起行囊,扛起相机,追寻自己年轻时的梦想。一位撰文,一位摄影,珠联璧合,深情地歌颂着他们走过的每一片土地。从名山大川到流水飞瀑,从都市集镇到寻常人家,两位老人以细腻的笔触、灵动的照片,描绘着我们美丽的祖国,记录着他们游历的乐趣和幸福的生活。他们饱经沧桑后的乐观与豁达,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那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足以感染每一位读者。
目录
章 云贵纪行
1.七彩云贵十日行
2.石林,大自然的杰作
3.雨中游大理
4.美哉!丽江
5.壮哉!黄果树瀑布
第二章 广西游记
1.美广西
2.德天归来唱赞歌
3.“绿城”印象
4.桂林的山呵,漓江的水
第三章 闽赣之旅
1.难忘的闽赣之旅
2.闽赣之旅诗六首
3.游武夷山风景区
4.福州、泉州两市掠影
5.鹭岛情思
6.永定客家土楼奇观
7.龙岩红色之旅小记
8.登庐山记
9.九江抗洪广场记怀
第四章 皖浙赣纪行
1.徽风皖韵醉人心
2.初识历史文化名城―歙县
3.逛屯溪老街 品徽州美味
4.到婺源去看油菜花
5.登黄山始信峰
6.宏村小住手记之乐山书屋印象
7.宏村小住手记之宏村古镇览胜
8.宏村小住手记之雨中游竹海、西递
9.乘船去看千岛湖
10.重游杭州西湖
第五章 珠海度假之旅
1.初到珠海印象
2.珠海海岛行―三游野狸岛
3.珠海海岛行―漫步淇澳岛
4.珠海海岛行―登上桂山岛
5.珠海海岛行―横琴岛展望
6.珠海感受梅雨季
7.珠海旅游遇憾事
8.十四年后重游澳门感怀
第六章 再居珠海之游
1.又见珠海
2.啊!珠海渔女
3.珠海爬山记
4.在珠海享舌尖之美
5.参观中山市“孙中山故居”
6.肇庆,湖光山色美如画
第七章 秦皇岛度假之旅
1.夏日登“天下关”
2.二游“老龙头”
3.看海景千姿百态
第八章 冀豫旅行散记
1.新春拜望赵州桥
2.怀来疗养、访古、摘葡萄
3.夏末掠影
4.美如仙境云台山 佳服务云台山
第九章 北京游览随笔
1.中华民族园快乐游
2.卢沟桥抒怀
3.秋游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4.初夏芍药惹人醉
5.我们看着“鸟巢”在长大
6.看“鸟巢”、“水立方”落成之夜景
7.去玉渊潭公园看可爱的企鹅
8.寻访镇边城
9.荷韵鹅影圆明园
10.南海子公园欢聚之游
11.绚丽多彩秋色美
12.又到一年赏秋时
作者介绍
1941年月日生于陕西三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成长于陕西西安市。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分配至北京工作。长期任高中语文教师,为中学高级教师,学校原语文教研组组长。曾任全国航空基础教育学会语文学会理事,北京市海淀区高中语文教研员,多年参与海淀区高三毕业班语文模拟试题的命题和北京市高考语文的阅卷工作。退休前后,曾在大学任“大学语文”等科目的教学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职高语文教材的编辑审核工作。
几十年教学之余,勤于写作,常为报刊投稿和为学生写示范作文。十多篇教学论文、散文、诗歌,见诸于不同报刊,亦有多篇散文、论文、讲演稿等在不同领域的征文或讲演比赛中获奖。退休后,尤喜写作,以散文、游记和诗歌为多,有数十篇诗文在外报刊杂志上发表,亦有多篇散文在征文中获奖。近年来有数百篇散文、游记、诗歌等在众多网站发表,并为全国多个网站转发,获得网友的良好口碑。
文摘
序言
老实说,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是抱着一种挑剔的态度,毕竟这些年我看过的“文艺范儿”的旅游随笔太多了,大多是故作高深,辞藻堆砌,缺乏真诚的体验感。然而,《美在旅游中》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真实性”和“非功利性”。作者似乎完全没有顾虑到读者的期待,他坦诚地记录了旅行中的那些不完美:被雨水打湿的相机、错过的火车、与当地人产生的文化隔阂,甚至还有独处时的孤独感。这种不加修饰的坦白,反而构建了一种极强的代入感。我记得其中一段关于在冰岛极光下露营的描写,与其说是描绘了光影的壮丽,不如说是描述了身体在极端寒冷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身渺小的深刻认知。他没有用“震撼人心的”这种俗套词汇,而是通过对呼吸、心跳、以及周遭寂静的细致描摹,将那种难以言喻的体验直接灌输给了读者。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美,往往藏在那些我们习惯性忽略的“不适”和“麻烦”之中,它不是被消费的对象,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共振的频率。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它不是线性的,更像是音乐中的变奏曲。有时候,作者会突然从对古老遗址的沉思,瞬间跳跃到对现代都市中某个咖啡馆里陌生人对话的捕捉。这种跳跃感非但没有打乱阅读节奏,反而模拟了旅行中思维的碎片化和联想性。我特别欣赏他将“行走”这件事进行了解构。他谈论的“美”并非仅仅局限于风景,更多的是关于“运动”本身带来的精神净化。他写道,每一次步伐都是对过往思想的一次清理,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是在为心灵添置新的参照系。书中引用了大量散落在各处的文化符号和哲学思考,但都处理得恰到好处,绝非生硬的知识灌输,而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像是旅行中遇到的那些恰好能印证自己想法的标语牌。对于一个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都市白领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剂慢放的良药,提醒我们停下来,去留意脚下泥土的质感,去品味一杯清水带来的解渴。
评分这本《美在旅游中》简直是为我这种热衷于在路上寻找生活真谛的人量身定做的。我本来以为它会像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旅游指南一样,充斥着“必去景点打卡”和“美食攻略速查”,但翻开第一页我就知道我完全想错了。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像个老朋友在耳边轻声讲述,他不是在介绍景点,而是在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在路上”的瞬间。比如,他描绘在摩洛哥一个不起眼的小巷里,阳光穿过藤蔓投下的斑驳光影,那种宁静和生活气息,让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混合着香料和尘土的味道。更让我拍案叫绝的是他对旅行中“迷路”的解读。很多人视之为挫败,这本书却把它提升到了一种哲学的层面——只有迷失,人才会真正停下来观察那些被预设路线屏蔽掉的美。书中对不同文化中“等待”的描绘尤其耐人寻味,对比了东方人慢炖般的耐心和西方人高效的紧凑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生活中那种无处不在的“急躁”。读完这部分,我立刻取消了下个月那个“完美行程”的计划,决定给自己留出大块的空白时间,去体验那些“未计划的惊喜”。这本书,与其说是关于旅行,不如说是关于如何用更开放的心态去拥抱生活本身。
评分我是一位对细节有着近乎偏执要求的读者,而《美在旅游中》在感官层面的描写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作者对于“光线”和“声音”的捕捉能力,是我读过的旅游文学中登峰造极的。比如,他对地中海沿岸小镇清晨时分,海水拍打在被阳光晒得滚烫的鹅卵石上发出的“滋啦”声,那种温度和声音的结合体,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皮肤的微微刺痛。又比如,他描述在亚洲某个寺庙中,香火缭绕上升时,光线被烟雾折射出的那种近乎神圣的颗粒感,完全超越了普通照片所能记录的范畴。他似乎拥有将二维文字转化为多维感官体验的魔力。书中没有使用任何夸张的形容词去粉饰太平,而是依赖于精确的感官数据,让读者自己去构建“美”的图景。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旅行的记录方式——我总是在忙着拍照片,却忘记了真正去“听”和“闻”那个世界。这本书教会我,最好的相机,其实是我们的感官本身。
评分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它重新定义了“收获”。在阅读《美在旅游中》之前,我总认为旅行的收获是带回多少纪念品,拍到多少张“网红照”。但作者通过对不同民族对待“时间”和“拥有”态度的观察,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他笔下那些生活在简朴环境中的人们,他们对物质的淡漠和对当下时刻的全然投入,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书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作者试图用金钱换取一个当地老手艺人的一个几乎要被遗弃的工具,最终被婉拒,因为那个工具承载了太多关于“过程”的记忆,而非其交换价值。这个小小的插曲,点醒了我:旅行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你占有了什么风景,而在于这些风景和经历在你内在留下了怎样的印记,改变了你看待事物的角度。读完它,我感觉自己内心那些关于“成功”和“拥有”的焦虑,被一种更深沉、更宁静的满足感所取代。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读,且值得反复回味的心灵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