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臭氧层基础知识和国际公约相关知识问答
定价:42.00元
作者:肖学智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11276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优化中央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社会公益研究活动,“十一五”期间国家设立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根据财政部、科技部的总体部署,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紧密围绕《规划纲要》和《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立足环境管理中的科技需求,积极开展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学研究。“十一五”以来,环境保护部组织实施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439项,涉及大气、水、生态、土壤、固废、核与辐射等领域,共有包括中央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地方环保科研单位和企业等几百家单位参与,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环保科技“统一战线”。
目录
引言
01.臭氧基础知识
02.臭氧损耗
03.臭氧损耗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04.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
05.中国的履约行动
常用术语
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及时雨,解了我燃眉之急。我一直对天空中的“保护伞”——臭氧层,感到好奇又有些模糊不清。新闻里偶尔提及的“臭氧层空洞”,虽然听起来挺可怕,但具体是怎么回事,它为什么会存在,以及我们人类的哪些行为与之相关,我总是抓不住重点。这本书的书名就直接点明了主题,我当时就眼前一亮,觉得这正是我一直在找的。翻开目录,看到“基础知识”和“国际公约”这两部分,我心里就有了底。基础知识部分,我期待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揭开臭氧层的神秘面纱,解答那些我心中最基础的疑问,比如臭氧层到底是什么,它在地球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它那么重要?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把我从零开始,一步步引领进臭氧层的世界。而“国际公约”的部分,则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我好奇我们人类是如何意识到臭氧层危机,又是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的。这部分的知识,听起来就比较宏大和复杂,我期待作者能将那些复杂的条约和会议,变得清晰明了,让我理解其中的缘由和意义。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似乎非常适合我这种想要系统了解一个复杂议题的读者。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科学知识有一定储备,但对环境科学具体领域了解不深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书名《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臭氧层基础知识和国际公约相关知识问答》恰好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切入点。我预设这本书的内容将会是严谨又不失趣味性的。首先,“基础知识”部分,我期望它能够提供关于臭氧层形成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的清晰阐述,可能涉及到平流层中的紫外线辐射与氧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臭氧分子自身的分解与再生循环。我希望作者能够解释清楚臭氧的“好”与“坏”——平流层中的臭氧是保护层,而对流层中的臭氧却是污染物,这种对比和区分对我理解其复杂性至关重要。此外,我期待它能深入探讨臭氧层损耗的化学机理,例如氯、溴等自由基是如何催化臭氧的分解,并且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化学方程式作为佐证,但又不至于过于晦涩。然后,“国际公约”部分,我期望它能更深入地分析臭氧层保护公约的演变历史,从最初的认知到条约的制定、修正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以及不同国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所面临的挑战。我希望能够了解这些公约在推动全球臭氧层恢复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成效,并且能够探讨未来可能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的应对策略。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对环境问题很关注,但总觉得对臭氧层这个概念有点“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看过一些关于臭氧层破坏的纪录片,也读过一些科普文章,但总感觉零散,不够系统。这本书的标题《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臭氧层基础知识和国际公约相关知识问答》,一下子就抓住了我。我期待它能够像一个万能的“百科全书”,把所有关于臭氧层的问题都一网打尽。我希望“基础知识”部分,能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解释清楚臭氧层到底是什么,它在哪里,为什么我们离不开它,以及为什么它会“变薄”。我特别想知道,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东西,比如喷雾剂、冰箱、空调,究竟是怎么一点点地“伤害”到臭氧层的,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是不是像化学反应一样?另外,我个人比较好奇“国际公约”这部分。我知道有个什么《蒙特利尔议定书》,但具体它讲了什么,又是怎么促成全球一起保护臭氧层的,我总是搞不清楚。我希望这本书能把这些国际会议、条约背后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让我们明白,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家园而付出的巨大努力。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臭氧层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并且能让我更清楚地理解,我们在环境保护这场持久战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环境议题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但往往在新闻报道中看到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比如“氟利昂对臭氧层有害”、“南极臭氧层空洞扩大”等等。这些信息虽然能引起我的关注,却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这本《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臭氧层基础知识和国际公约相关知识问答》的书名,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问答”式的阅读体验,直击那些我可能已经思考过,但又没有找到明确答案的问题。我设想,它会从最基本的“臭氧层是什么?”、“它在哪里?”、“它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开始,就像抽丝剥茧一样,一层层地揭开臭氧层的奥秘。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枯燥的科学术语,让像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解释清楚,人类的哪些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臭氧层的破坏,例如冰箱、空调中使用的制冷剂,以及某些气溶胶喷雾等。这些“为什么”和“怎么样”的解释,对我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然后,关于“国际公约”的部分,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在面对一个全球性的环境挑战时,各国是如何坐下来,达成共识,并采取行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这样的名字,我耳熟能详,但具体内容和意义,则知之甚少。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梳理清楚这些历史性的时刻和重要的里程碑。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重要的环境议题,就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新闻报道,而需要深入了解其科学原理和背后的国际合作机制。这本书的标题《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臭氧层基础知识和国际公约相关知识问答》正是我所期望的。我设想,“基础知识”部分,将不仅仅是简单的陈述,而是会深入探讨臭氧层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它的光谱吸收特性,以及臭氧分子在平流层中的动态平衡。我期待作者能够解释清楚臭氧层是如何形成和维持的,以及导致其损耗的关键化学反应。我希望能够看到关于臭氧层损耗物质(ODS)的详细介绍,包括它们的化学成分、工业用途以及对臭氧层的具体影响机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臭氧层空洞”的形成过程,并提供相关的科学数据和证据。而在“国际公约”方面,我期望这本书能够详细梳理臭氧层保护的国际法律框架,从早期的不确定性到《维也纳公约》的签署,再到《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制定与不断修正。我希望能够了解这些公约的履约机制,以及各国在遵守和执行这些公约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案例研究,说明国际合作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上的成功经验,并可能探讨臭氧层保护的未来趋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