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電子電器産品電磁兼容質量控製及設計 | 作者 | 硃文立,陳燕,郭遠東著 |
| 定價 | 88.00元 | 齣版社 | 電子工業齣版社 |
| ISBN | 9787121272509 | 齣版日期 | 2015-10-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是一本關於電子電器産品電磁兼容設計與整改對策分析的工具書,從元器件選擇、電路設計、印製電路闆設計、接地、屏蔽、濾波、産品內部結構布局、電纜分類敷設等方麵,對電磁兼容設計進行瞭比較係統的介紹;對傳導騷擾、輻射騷擾、諧波電流、靜電放電、電快速瞬變脈衝群、雷擊浪湧、傳導抗擾度、輻射抗擾度等方麵的電磁兼容問題進行瞭介紹,對整改對策進行瞭重點的分析和講解,並通過實際工作中積纍的大量整改實例,介紹並分析具體的整改過程及整改思路,同時為便於産品設計人員的使用及保持知識的連貫性,在本書的開頭對與電磁兼容設計和整改相關的電磁兼容基礎理論和測量方麵的知識做瞭簡要介紹。 |
| 作者簡介 | |
| 硃文立,全國電磁兼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64)委員等時任五所質檢中心電磁兼容室主任、質檢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 在國標委參與審定的電磁兼容國傢標準約40餘份,參與編製並有署名的電磁兼容國傢標準有9本。近年來先後分彆為金正、美的、步步高、天馬微電子、創維、七喜、中山、德賽、奧萊剋、蜚聲、高拓、浙江達峰、飛達電子、中電9所(綿陽)、泰爾(南方)、歐普照明、鄭州新開普等企業進行電磁兼容設計與測試方麵的培訓,並與多傢培訓機構閤作進行電磁兼容測量、設計與對策方麵的培訓工作。 |
| 目錄 | |
| 篇電子産品的電磁兼容設計 章電磁兼容基礎知識 11電磁兼容的定義和研究領域 111電磁兼容的定義 112電磁兼容的研究領域 12實施電磁兼容規範的目的 121電磁乾擾及其危害 122外電磁兼容技術法規 13電磁兼容起源及發展 14世界主要國傢、地區的電磁兼容管理及實施情況 15電磁兼容的發展與3C認證的電磁兼容要求 16電磁兼容基本名詞術語和常用單位 161基本名詞術語 162電磁兼容測試中常用單位 17電磁兼容標準構成及相應要求 171國際標準——IEC/CISPR標準 172歐盟標準——EN標準 173美國FCC法規 174中國國傢標準——GB、GB/T及GB/Z標準 175標準類彆 176電磁兼容標準要求的主要檢測項目 18電磁兼容測試設備和場地 181測量接收機 182人工電源網絡(AMN) 183電流探頭 184電壓探頭 185天綫 186電磁屏蔽室 187電波暗室 19電磁騷擾檢測原理及方法 191騷擾限值的含義 192被測樣品(EUT)工作狀態的選擇 193EUT的配置 194傳導騷擾電壓測量 195騷擾功率測量 196輻射騷擾場強測量 110電磁抗擾度測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101性能降低客觀評價方法 1102性能降低主觀評價方法 1103限值測量法 1104抗擾性能降低分類及試驗結果判彆 111本章小結 第2章EMC設計概述 21EMC設計方法 22EMC設計的費效比 23電磁乾擾形成的三要素 231電磁騷擾源 232電磁騷擾的耦閤途徑 233電磁騷擾敏感設備 234端口 24電磁騷擾源的特性 241電磁騷擾(EMI)的定義 242電磁騷擾源的分類 243電磁騷擾的頻譜 244電磁騷擾的幅度(電平) 245電磁騷擾的波形 246電磁騷擾的齣現率 25電磁騷擾傳播特性 251電磁騷擾傳播途徑 252公共阻抗耦閤 253電源耦閤 254輻射耦閤 26EMC設計要點 261抑製電磁騷擾源 262抑製乾擾耦閤 263提高敏感設備的抗擾能力 264一般原則 27本章小結 第3章元器件的選擇 31無源器件的選擇 311電阻的選擇 312電容的選擇 313二極管的選擇 32模擬與邏輯有源器件的選擇 321模擬器件的選擇 322邏輯器件的選擇 323IC插座的選擇 324散熱片的處理 33磁性元器件的選擇 331共模扼流圈的選擇 332鐵氧體磁珠和鐵氧體磁環、磁夾的選擇 333其他磁性元器件的選擇 34開關元器件的選擇 35連接器的選擇 36元器件選擇的一般規則 37本章小結 第4章電路的選擇和設計 41單元電路設計 411放大電路設計 412RAM電路設計 413A/D、D/A電路設計 414電源電路設計 415集成電路的綫路設計 416一般屏蔽盒設計 417時鍾電路設計及頻譜擴展技術 42模擬電路設計 43邏輯電路設計 44微控製器電路設計 441I/O引腳 442IRQ引腳 443復位引腳 45電子綫路設計的一般規則 451電源電路設計規則 452控製單元電路設計規則 453放大器電路設計規則 454數字電路設計規則 455其他設計規則 46本章小結 第5章印製電路闆(PCB)的設計 51PCB布局 511電路闆闆層的規劃原則 512元器件布局原則 513電路的功能模塊布局原則 52PCB的疊層設計 521單麵PCB的設計 522雙麵PCB的設計 523多層PCB的布綫設計 53PCB設計的一般考慮因素 531電路闆走綫的阻抗 532PCB布綫 533PCB設計的帶寬 534PCB的EMC設計電路 535PCB的旁路電容與去耦電容的設計 536時鍾電路的PCB走綫設計 54磁通量小化、鏡像平麵 541磁通量小化 542鏡像平麵 55PCB布綫 551PCB與元器件的高頻特性 552功能分割 553電源綫、地綫設計 554布綫分離、分流綫路和保護綫路 555局部電源和IC間的去耦 556布綫技術 557布綫策略 56PCB的地綫設計 561PCB接地的一般要求 562PCB幾種地綫布綫的分析 57模擬—數字混閤綫路闆的設計 58高速電路設計 581高速信號的確定 582邊沿速率問題 583傳輸綫效應 584傳輸綫效應的解決方法 59PCB終端匹配方法 591串聯終端 592並聯終端 593戴維南終端 594RC網絡終端 595二極管網絡終端 510印製電路設計的一般規則 5101PCB布局 5102PCB布綫 5103PCB設計時的電路措施 511本章小結 第6章接地和搭接設計 61接地的基本概念 611對接地平麵的要求 612地綫的阻抗 613接地的目的 614安全接地 615EMC接地 62接地的基本方法 621浮地 622單點接地 623多點接地 624混閤接地 625大係統接地 63信號接地方式及其比較 631共用地綫串聯單點接地 632獨立地綫並聯單點接地 633獨立地綫並聯多點接地 634電路係統的分組接地 635混閤接地 636對接地係統的評價 64接地點的選擇 65地綫環路乾擾及其抑製 66公共阻抗乾擾及其抑製 661公共阻抗耦閤的形成 662消除公共阻抗耦閤 67設備接大地 671設備接大地的目的 672接大地的方法與接地電阻 68搭接 681搭接電阻的要求 682搭接的類型 683搭接麵的處理 69接地和搭接設計的一般規則 691接地設計的一般規則 692搭接設計的一般規則 610本章小結 第7章屏蔽技術應用 71屏蔽的基本概念 72屏蔽效能的設計 721屏效的確定 722屏蔽性能預測 723屏蔽罩的屏蔽效能 73屏蔽原理 731電場屏蔽 732磁場屏蔽 733電磁屏蔽 734多層屏蔽 735屏蔽體的孔縫對屏效的影響 74屏蔽機箱的設計 75設備孔、縫的屏蔽設計 751設計難點 752襯墊及附件裝配 753穿透和開口 754結論 76電磁屏蔽材料的選用 761電磁密封襯墊 762常用的電磁密封襯墊類型 763導電化閤物 764截止波導通風闆 765導電玻璃和導電膜片 766導電鍍膜 767金屬絲網與穿孔金屬闆 77屏蔽設計的一般規則 771屏蔽 772結構材料 773縫隙 78本章小結 第8章濾波技術應用 81濾波器的分類 811濾波器的分類方式 812信號綫濾波器 813電源綫濾波器 814PCB濾波器 82濾波器的主要參數 821濾波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822濾波器的衰減特性 83濾波電路的設計 84濾波器的選擇 85濾波器的安裝 86濾波器的使用場閤 87本章小結 第9章産品或設備內部布置 91産品或設備內部布局 92産品或設備內部布綫 93本章小結 0章導綫的分類和敷設 101屏蔽電纜的分類 1011常用的電纜 1012電纜連接綫的屏蔽效果比較 102導綫和電纜的布綫設計 1021電纜布綫原則 1022電纜上乾擾的處理 1023貫穿導體的處理 1024其他處理方法 103電纜的連接 104導綫分類及成束 105電纜連接設計原則 106本章小結 1章産品EMC設計舉例 111開關電源的EMC設計 1111開關電源的工作原理及電磁騷擾的來源 1112開關電源電磁騷擾的抑製措施 112時鍾電路的設計 1121通過信號濾波降低電磁乾擾 1122通過控製上升/下降時間抑製電磁乾擾 1123通過使用擴頻時鍾(SSC)減少電磁乾擾 1124擴展頻譜法實際應用 1125減少時鍾脈衝乾擾的其他措施 113USB20接口電路的EMI和ESD設計 1131EMC設計 1132ESD防護設計 1133PCB布綫設計 114本章小結 第二篇電磁兼容整改措施及對策 2章電磁兼容整改和對策概述 121什麼時候需要電磁兼容整改及對策 122常見的電磁兼容整改措施 123電子、電氣産品內的主要電磁騷擾源 124騷擾源定位 125本章小結 3章傳導發射超標問題對策 131傳導騷擾形成機理 132各類傳導騷擾的特點及抑製對策 1321電源輸入端騷擾電壓 1322電源輸入端斷續騷擾 1323電源輸齣端、信號端、控製端傳導騷擾測量 133本章小結 4章輻射騷擾場強和騷擾功率超標問題對策 141輻射騷擾形成機理 142輻射騷擾的特點及抑製對策 1421輻射騷擾場強測試超標時問題部位的確定 1422輻射騷擾場強超標的原因分析 1423抑製輻射騷擾的措施 143騷擾功率的特點及抑製對策 144本章小結 5章諧波電流和電壓閃爍超標問題對策 151諧波電流測量標準介紹 1511標準的適用範圍 1512設備的分類 1513諧波電流限值 1514諧波電流測量儀器 1515試驗條件 152諧波電流發射的基本對策 1521主動式功率因數校正 1522被動式功率因數校正 1523其他解決措施 |
| 編輯推薦 | |
| 本書對産品電磁兼容設計進行瞭比較係統的介紹,並重點對各常見的電磁兼容測試項目齣現不能通過測試的問題各種可能情況進行瞭比較全麵的分析,並針對每種可能情況提齣瞭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書中所列示例主要來自實驗室實際測試和整改任務。 |
| 文摘 | |
| 序言 | |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就被它厚實的內容和嚴謹的編排所吸引。我從事電子電器産品的研發工作多年,深知電磁兼容性(EMC)對於産品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性,但同時也常常為如何有效地進行EMC設計和質量控製而頭疼。這本書的書名恰好點齣瞭我所麵臨的挑戰。我尤其看重書中關於“設計”的部分,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更具創新性和前瞻性的解決方案。例如,在應對日益復雜的電磁環境方麵,是否有新的材料、新的結構或者新的算法可以藉鑒?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設計指南,例如,如何根據産品類型和應用場景,選擇最優的EMC設計方案?如何在高密度PCB上實現良好的EMC性能?如何針對特定的電磁乾擾源,采取有效的抑製措施?同時,我對書中關於“質量控製”的論述也寄予厚望。它能否為我們提供一套完整的、可落地的EMC質量控製流程?這不僅僅是關於測試設備和測試方法,更重要的是如何將質量控製的理念融入到産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例如,如何通過供應鏈管理來保證元器件的EMC性能?如何建立有效的內部質量審核機製?如何通過數據分析來持續改進産品的EMC性能?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寶貴資源,幫助我不斷提升産品的質量和競爭力。
評分這本書的書脊設計簡潔大氣,封麵配色也十分專業,第一眼看去就給人一種值得信賴的感覺。翻開扉頁,我被作者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厚的專業功底所摺服。書中的內容並非簡單的羅列概念,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電子電器産品電磁兼容性問題的本質,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設計”的論述。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應該做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要這樣做。例如,在講解PCB布局對電磁兼容性的影響時,書中通過對比分析不同布局方式的優劣,讓我清晰地認識到,一個小小的布綫差池,就可能引發嚴重的電磁乾擾問題。書中提供的設計原則和實踐建議,如“優先考慮信號完整性”、“減少迴路麵積”、“閤理進行屏蔽和接地”等,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同時,我對於書中關於“質量控製”的部分也給予瞭高度評價。它不僅僅是介紹瞭EMC測試的標準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強調瞭質量控製的係統性和預防性。書中提齣的“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理念,讓我認識到,電磁兼容性的控製應該從産品設計的早期階段就開始,並貫穿於生産、測試、部署的每一個環節。這種前瞻性的質量控製思路,對於提升産品的可靠性和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所有從事電子電器産品研發和生産的工程師們提供一份寶貴的參考指南,幫助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雖然我購買它時,主要是被“電子電器産品電磁兼容”這個關鍵詞所吸引,因為我從事的行業正日益受到電磁兼容性問題的睏擾。市麵上關於電磁兼容的書籍不少,但往往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零散,難以係統性地解決實際工程中的難題。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在“質量控製”和“設計”這兩個方麵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要知道,在産品開發過程中,如果不能從設計源頭就考慮到電磁兼容性,後期進行整改往往耗時耗力,並且效果不盡如人意,甚至影響産品的上市進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電磁兼容性問題的根源,學習如何有效地識彆、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尤其是在産品設計階段,如何采取預防性措施,避免産生不必要的電磁乾擾(EMI)和對外部電磁場的敏感性(EMS)問題,這是我最看重的部分。另外,書中關於“質量控製”的論述,也讓我充滿期待。在批量生産過程中,如何通過有效的檢測和監控手段,確保産品在不同環境下都能滿足電磁兼容性標準,對於維護品牌聲譽和客戶滿意度至關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質量控製流程和方法,讓我能夠更好地管理産品生命周期的每一個環節。此外,書名中的“電子電器産品”覆蓋麵很廣,我希望書中能涉及多種類型的電子電器産品,並能針對不同産品的特點,給齣具體的電磁兼容設計和質量控製的案例分析。比如說,對於消費電子産品,可能需要關注便攜性、低功耗以及與人體的相互影響;對於工業控製設備,則可能更側重於在惡劣電磁環境下穩定可靠的工作能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做到這一點,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層麵。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幫助我提升産品質量,應對日益嚴峻的電磁兼容性挑戰。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上那簡潔而富有科技感的圖案,讓我對這本書的品質産生瞭很高的預期。我從事的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的行業,而電磁兼容性(EMC)正是其中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領域。我之所以選擇瞭這本書,是因為它直接點明瞭“質量控製”和“設計”這兩個核心要素。我認為,一個優秀的電子電器産品,其電磁兼容性不應該是一個被動應付的難題,而應該是通過前瞻性的設計和嚴格的質量控製,主動去實現和保障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創新性的設計理念,幫助我們突破現有技術的局限。例如,在快速發展的物聯網和5G時代,電子電器産品麵臨的電磁環境日益復雜,對EMC提齣瞭更高的要求。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針對未來趨勢的設計方法和技術解決方案?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質量控製”的部分。它能否為我們提供一套完整的、可落地的EMC質量控製流程?這不僅僅是關於測試設備和測試方法,更重要的是如何將質量控製的理念融入到産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例如,如何通過供應鏈管理來保證元器件的EMC性能?如何建立有效的內部質量審核機製?如何通過數據分析來持續改進産品的EMC性能?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些寶貴的經驗和實用的工具。
評分對於我來說,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能夠將“電子電器産品”、“電磁兼容”、“質量控製”和“設計”這幾個看似獨立的概念融會貫通,形成一個完整的體係。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睏境:設計人員埋頭於電路實現,而質量控製人員則在産品測試中發現問題,然後又將問題反饋給設計人員,如此循環往復,耗費大量時間和資源。這本書能否打破這種壁壘,提供一個更加協同、高效的工作模式?我非常期待。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如何在産品設計階段就融入質量控製的理念,例如,通過設計評審、仿真分析等手段,提前發現並規避潛在的電磁兼容性風險。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工具和方法,幫助質量控製人員更好地理解設計意圖,從而更有效地進行EMC測試和問題診斷。書中關於“設計”的篇章,我尤其看重。它能否提供一些創新性的設計思路,幫助我們突破現有技術的瓶頸,設計齣性能更優越、可靠性更高的電子電器産品?例如,在應對日益復雜的電磁環境方麵,是否有新的材料、新的結構或者新的算法可以藉鑒?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另外,書中對“質量控製”的論述,我也希望能夠更加具體和操作化。它能否提供一些詳細的測試流程、檢測方法和閤格判定標準,指導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如何有效地進行EMC質量控製?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工作中的一本“工具書”,隨時隨地都能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靈感和方法。
評分這本書的包裝和排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紙張的質感很好,印刷清晰,即使在長時間閱讀下,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我尤其欣賞書中大量的圖示和錶格,它們將抽象的理論概念具象化,使得理解起來更加直觀和容易。例如,在講解電磁乾擾的傳播途徑時,書中用精美的插圖展示瞭傳導、輻射等多種方式,並配以詳細的解釋,讓我立刻就能抓住核心要點。同樣,在介紹電磁兼容性測試設備時,書中提供瞭不同設備的清晰照片和技術參數,這對於我選擇和使用測試設備非常有幫助。我還在書中看到瞭很多實際工程中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涵蓋瞭不同類型的電子電器産品,並詳細闡述瞭産品在研發過程中遇到的電磁兼容性難題,以及作者如何運用書中介紹的理論和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這些案例的分析非常深入,不僅指齣瞭問題所在,還提供瞭具體的解決方案和設計改進建議。這對於我這種需要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人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如何避免設計缺陷”的講解,作者通過列舉一係列常見的錯誤設計,並詳細分析其産生的原因和危害,讓我能夠引以為戒,在自己的設計中避免重蹈覆轍。此外,書中關於“電磁兼容性標準的解讀”部分也非常實用,它幫助我理解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對於電子電器産品的電磁兼容性要求,以及如何根據這些標準來指導産品設計和測試。我希望這本書的作者能夠繼續保持這種精益求精的寫作風格,為讀者提供更多高質量、高價值的技術書籍。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風格和我之前閱讀過的一些技術書籍截然不同,它更加注重圖文並茂,理論與實踐相結閤,這讓我非常受用。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設計”部分的講解,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大量的工程實例,深入淺齣地闡述瞭EMC設計的關鍵要點。例如,書中關於PCB布局的講解,清晰地指齣瞭不同布局方式對信號完整性和EMI的影響,並提供瞭具體的優化建議。這對於我這種需要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的工程師來說,無疑是及時雨。同時,我對於書中關於“質量控製”的部分也給予瞭高度評價。它不僅僅是羅列瞭各種EMC測試標準,更重要的是強調瞭質量控製的係統性和預防性。書中提齣的“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理念,讓我認識到,EMC的控製應該從産品設計的早期階段就開始,並貫穿於生産、測試、部署的每一個環節。這種前瞻性的質量控製思路,對於提升産品的可靠性和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所有從事電子電器産品研發和生産的工程師們提供一份寶貴的參考指南,幫助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讓我聯想到我最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個棘手問題。我們一款新開發的智能傢居産品,在實驗室測試時各項指標都符閤要求,但是一旦進入實際傢庭環境,就會齣現莫名其妙的乾擾現象,導緻産品工作不穩定,甚至齣現死機。這讓我意識到,僅僅依靠理論知識和基礎測試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更深入地理解産品在復雜電磁環境下的行為,以及如何從設計源頭就將其“固若金湯”。這本書的書名恰好點齣瞭我最需要關注的幾個方麵——“電子電器産品”、“電磁兼容”、“質量控製”、“設計”。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些“接地氣”的解決方案。例如,書中能否給齣一些針對傢庭環境中常見電磁乾擾源(如微波爐、無綫路由器、變頻傢電等)的分析,以及如何針對性地進行産品設計和防護?同時,關於“質量控製”的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比標準實驗室測試更貼近實際應用的驗證方法。比如,能否模擬傢庭環境下的多重乾擾場景,並對産品進行綜閤評估?此外,書中對“設計”的講解,我希望它能夠超越傳統的PCB布局和屏蔽技巧,提供一些更具前瞻性的設計理念,例如,如何利用軟件算法來抑製電磁乾擾,或者如何設計更加智能化的EMC防護機製。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提升我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避免在産品開發過程中走彎路,最終交付給用戶一款真正穩定可靠的電子電器産品。
評分拿到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所倡導的“質量控製”理念。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産品質量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綫。而對於電子電器産品而言,電磁兼容性(EMC)作為其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將“電磁兼容”與“質量控製”緊密地結閤起來。我一直認為,電磁兼容性問題不應該僅僅是技術部門的事情,而應該貫穿於産品研發、生産、銷售乃至售後服務的全過程。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提供一個係統化的質量控製框架,指導我們如何在各個環節有效地管理和控製電磁兼容性風險,是我非常期待的。例如,我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如何在産品需求分析階段就引入電磁兼容性考慮,如何在高風險設計階段進行仿真分析,如何在生産過程中實施有效的EMC檢測和驗證,以及如何通過售後反饋來持續改進産品。此外,書中關於“設計”的部分,也讓我充滿瞭好奇。一個優秀的産品設計,不僅要滿足功能性、外觀和成本的要求,更要具備良好的電磁兼容性能。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創新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方法,幫助工程師們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電磁乾擾,提高産品對外部電磁場的抗擾能力。例如,在PCB布局、器件選型、屏蔽接地等方麵,是否有更先進、更經濟的解決方案?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新的思路和啓示。
評分這本書的書本厚度適中,拿在手裏很有分量,給人一種專業且內容充實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電子電器産品的電磁兼容性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從産品的整體設計到細節實現,再到生産過程的嚴格把控,纔能確保最終産品的質量。這本書的書名恰好概括瞭這樣一個完整的流程。我最期待的是書中能夠提供一套完整的電磁兼容性質量控製體係。這不僅僅包括各種測試標準和規範的講解,更重要的是它能否指導我們如何建立一個從源頭預防、過程控製到成品檢驗的全麵質量管理體係。例如,在産品設計初期,如何進行EMC設計評審?在關鍵設計階段,如何利用仿真工具進行預測和優化?在生産過程中,如何進行有效的EMC生産控製?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方麵。同時,書中對“設計”的闡述,我希望能夠更加深入和細緻。它能否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設計指南,例如,如何根據産品類型和應用場景,選擇最優的EMC設計方案?如何在高密度PCB上實現良好的EMC性能?如何針對特定的電磁乾擾源,采取有效的抑製措施?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設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參考手冊。另外,書中對“電子電器産品”的涵蓋範圍,我也希望能夠廣泛一些,涵蓋我所熟悉的以及可能接觸到的各類産品,例如,從簡單的消費電子到復雜的工業設備,甚至是汽車電子和醫療器械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