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久享盛誉的规范型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按照国务院指示编写,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
以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为宗旨。
一个专业的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为编写《现代汉语词典》成立专门的编写机构,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先后主持工作。
一家百年历史的出版名社:商务印书馆
中国现代出版机构,具有悠久的辞书编纂传统,
被指定出版《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自1978年正式出版以来做过多次修订,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反映现代汉语词汇新面貌,体现有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落实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新规范。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为:全面落实2013年6月由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增收近几年涌现的新词语400多条,增补新义近100项,删除少量陈旧和见词明义的词语;根据读者和专家意见对700多条词语的释义、举例等做了修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是一个专业性辞书编纂机构,原名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成立于1956年,是根据国务院提出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的任务而创建的。在吕叔湘先生、丁声树先生等语言学大家的带领下,编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代汉语词典》。
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对文字的源头和变化有种近乎偏执的兴趣。这本词典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的释义结构往往能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它不会满足于给出最通用的意思,而是会耐心地展开该词在不同历史阶段或不同学科领域内的细微差别。例如,某个表示“明白”的词,它会清楚地标明在哲学语境下和在日常交流语境下的侧重点,甚至会标注出这些用法在近几十年来的消长趋势。这种对语言生命力的捕捉,让我对汉语的博大精深有了更直观的体会。阅读它,就像在玩一个巨大的拼图游戏,每一个词条都是一块关键的碎片,当你把周围的词汇和解释联系起来时,整个语言的版图就清晰地浮现出来了。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远超出了简单查询的范畴。
评分说实话,我买很多工具书都是冲着“新”去的,总觉得旧的跟不上时代。但这次对这本词典的体验,彻底颠覆了我对“经典”的认知。它不是那种追逐热词、浮于表面的更新,而是在核心知识体系上进行了更精细的打磨和修正。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传统词汇在新时代语境下引申义的审慎处理。它不会轻易地接纳网络新词,而是通过严谨的考证来判断其是否具备进入规范体系的资格。这种克制和定力,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研究某篇老文献时,遇到了一个不太常用的古今异义词,电子词典给出的解释非常模糊,我半信半疑。最终翻到这本词典的特定注释时,它不仅给出了准确的古代含义,还附带了详细的语源说明,简直是解惑利器。它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用自己多年的学识和经验,为你指明方向,而不是简单地给你一个答案。这种“慢工出细活”的质感,是任何快速迭代的产品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部大部头,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纸张特有的、带着点陈旧和墨香的气息,一下子就让人感觉踏实。我记得当初买它的时候,主要是冲着它在学术界的地位去的,毕竟“规范型”这三个字,对于一个对语言文字有点洁癖的人来说,简直是圣经一样的存在。我平时写点东西,总会小心翼翼地查阅,生怕用错一个词的读音或者释义,这本词典就像一个沉默的守护者,静静地立在书架上,随时准备纠正我的“口误”。每一次翻阅,不仅仅是查找一个词,更像是一次与语言历史的对话。它的条目编排极其讲究,那种清晰的层级感,把一个词语的演变、多重含义,以及最常用的语境,都梳理得井井有条。有时候为了搞明白一个成语的典故,我能泡上半天,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注音和引文,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比任何电子工具都来得实在。而且,它的排版设计,虽然传统,但极其耐看,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累,这对于经常需要做深度阅读和研究的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细节体验。
评分相较于那些追求极简主义和即时反馈的电子词典,我更享受这种“仪式感”。每次需要查一个词时,我得起身走到书架前,小心翼翼地将它抽出来,放在桌面上摊开。这种物理接触带来的专注度是电子设备难以比拟的。它强迫你慢下来,去感受文字的重量和意义的深度。在查找过程中,我的注意力不会被弹窗、通知或者其他链接分散,我的世界在那一刻只剩下这几页纸上的文字。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一些多音字或易混淆词组时,会配上非常经典的引文作为例证,这些例句本身就是文学精品,让我常常在查一个词的过程中,意外地“邂逅”了某位大作家的名句,这种附带的文化滋养,简直是意外之喜。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是一件精良的工艺品,值得珍藏和细细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和分量,让我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敬畏感。它不仅仅是一本查阅工具,更像是一座浓缩的语言学图书馆。我并非专业搞语言学的,但因为工作的需要,经常要和书面语打交道,这本书就像我的“安全带”。我记得有一次赶一个非常正式的报告,其中一个关键术语的搭配让我犹豫不决,是用“致力于”还是用“着力于”?这个问题在口语中可能不重要,但在正式文本中却关乎专业度和严谨性。我立刻翻查,发现它对这两个词的使用频率和侧重点做了非常细致的区分和例证。那种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清晰度,让我立刻确定了最佳用词。这种“定心丸”的作用,是无法用价格来衡量的。而且,它的印刷质量非常出色,即使是反复翻阅,内页也没有出现松动或褪色的迹象,这保证了它能陪伴我度过更长久的研究生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