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用俗语词典
定价:18.50元
作者:邱崇丙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8024111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1.本词典是“通用语言文字系列工具书”中的一种,供具有初、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2.本词典选收常用俗语近四千条(包括副条)。
3.所选条目富有教育及借鉴意义,在实际语言生活中具有通用性。
4.一律使用规范字形,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
5.条目后有释义和例句。释义力求准确、简明。例句以现、当代文学作品为主。、
6.正文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首字同音者,按笔画多少排列,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首字相同者,按第二字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依次类推。
7.正文前附“词目笔画索引”。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语言学习者的福音,我最近在阅读一本涉及大量古代文献的著作时,遇到了不少晦涩难懂的词汇,幸好有这本《通用俗语词典》傍身。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学术工具书,而是真正做到了“接地气”。比如书中对一些传统俗语的解释,不仅给出了字面意思,还深入剖析了它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老故事里看到了“画蛇添足”这个说法,查阅了其他一些工具书,大多只给出了“多此一举”的简单解释,但在这里,作者不仅详细描述了那个古老的寓言故事,还配上了不同朝代对这个俗语的不同理解的演变过程。这让我对这个词的理解瞬间立体了起来,不再是孤立的一个短语,而是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更让我欣赏的是它的收录广度,上至朝堂上的官样措辞,下至市井百姓之间的俚语,都有涉猎。这对于我理解不同阶层人们的交流方式,构建完整的语言图景,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它的排版清晰,检索方便,即便面对数量庞大的条目,也不会感到迷失,这一点对于需要快速查找资料的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汇的集合,更像是一部流动的民间语言史。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编纂质量实在令人刮目相看,它展现了一种对语言近乎偏执的尊重与热爱。我主要用它来辅助我进行日常的书面交流修改工作。在撰写商业文案或对外宣传稿件时,我们总想用最准确、最能引起共鸣的词语。过去我常常为找不到那个“刚刚好”的表达而苦恼,要么显得过于生硬,要么又过于轻浮。这本词典在处理“语境适应性”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只是解释词义,更会标注出该俗语或词汇在特定场合下的“得体度”和“适用人群”。例如,对于一些带有强烈地域色彩的词汇,它会清晰地标注出主要流行区域,这避免了我在跨区域交流时因用词不当而产生的误解。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一些近义词组时的对比分析,比如“胸有成竹”和“成竹在胸”,两者看似相近,但在语感上微妙的差别,这本书解释得非常到位,这种细致入微的比较,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汉语微妙语感的把握能力。这让我意识到,语言的魅力往往藏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微差别之中,而这本书正是挖掘这些宝藏的得力助手。可以说,它是一本能让你的文字“更有味道”的实用手册。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书籍收藏爱好者,我习惯于对任何工具书的装帧和耐用性提出较高要求。这本书在物理层面上也体现了匠人精神。纸张的选取非常考究,厚实而不失韧性,即便是频繁翻阅,也不会轻易出现磨损或褪色,这对于一本需要长期使用的参考书来说至关重要。装订工艺扎实可靠,即便是大开本,也能平稳摊开,方便对照查阅,这是许多同类书籍做不到的。当然,内容方面,我认为它最成功的一点在于其“平衡感”。它没有过度侧重于晦涩难懂的古文,也没有一味地追逐时髦的互联网用语,而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像一位耐心的语言导师,既能引导初学者理解基础表达,也能为资深研究者提供深入挖掘的线索。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让你“知道”多少词汇,而在于它能让你“理解”语言背后的思维定势与文化传承,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语言素养的培养,非常值得推荐给所有对中文有严肃学习意愿的人。
评分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最初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的“俗语词典”多如牛毛,很多内容高度重复,缺乏新意。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在内容上的创新点在于,它并没有固守传统的定义模式,而是融入了大量的现代应用实例。例如,对于一些在网络文化中重新焕发生机的古老俗语,书中收录了它们在现代语境下被赋予的新义,这对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脉动至关重要。我记得有一次在和年轻同事讨论一个项目时,我用了个比较老的说法,同事听得一头雾水,回家后我查了这本书,赫然发现它对这个“老说法”有专门的“现代演变”章节,解释了它如何被新的表达方式取代,以及在哪些小众圈子里它仍然被沿用。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这本工具书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它不像教科书那样静止不动,更像是一个有生命的语言数据库,不断吸收和反映着语言的最新变化。对于任何希望保持自己语言敏感度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照物。
评分这本书的设计理念,仿佛是为那些追求“精益求精”的表达者量身定做的。我发现自己在使用它的时候,常常会产生一种“发现新大陆”的惊喜感。它的编辑团队显然对语言学有深入的研究,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词条,更是在进行一种语言的“考古”和“复原”工作。有些原本以为是近现代才出现的表达方式,在这本书的考证下,竟然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民间歌谣或地方志中,这种深挖历史根源的做法,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汉语演化历程的认识。此外,它在收录一些带有强烈比喻性质的俗语时,会提供多个不同角度的解读,比如一个关于动物的比喻,书中会列出它在农耕文化背景下的含义,以及在航海文化背景下的可能引申义。这种多维度的解析,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俗语,其背后蕴含的信息量是多么庞大。它促使我从更深层次去思考语言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使我的阅读体验从单纯的信息获取,升华为一种深度的文化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