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5教师用书(含光盘)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编号:9787107182143
版次:2007年4月第2版
印次:200.9年6月第9次印刷
定价:23.00元
~~~~~~~~~~~
从装帧设计和辅助材料的实用性来看,这本《自然灾害与防治》的教师用书也做得非常出色,体现了出版社对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尊重。纸张质量上乘,印刷清晰,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劳。更关键的是,它对教材中的插图和图表进行了高精度的二次解读,很多原本在学生教材中只是作为背景信息的图表,在这里被赋予了详细的文字注释和分析要点,甚至提供了不同视角下的解读方向。这对于时间紧张的教师来说,节省了大量的二次消化和解读时间。此外,书中对于不同知识模块之间的知识交叉与融合也做了很好的提示,比如,如何将自然灾害的知识与选修四的人文地理中的人口、城市布局联系起来,探讨灾害对人地关系的影响。这种跨模块的串联能力,无疑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科整合教学的有力支撑。
评分这本关于自然灾害与防治的教参,简直是为一线地理老师量身定做的宝典!首先,从内容编排的逻辑性来看,它紧密围绕着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的教学大纲,但又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简单复述。我注意到,编者在处理每一个自然灾害类型时,都极其细致地剖析了其形成机制、区域分布特征以及主要的防治策略。比如,在讲解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时,它不仅清晰地展示了板块构造学说如何解释这些现象,还配有大量实际案例的深度分析,这些案例的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国内外的经典灾害事件。更让人称道的是,它对“防治”环节的阐述,视角非常多元化,不仅仅停留在工程技术层面,还深入探讨了灾害预警系统的构建、社区减灾能力的培养以及政策法规层面的作用。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这意味着在备课时,我们能从书中直接汲取到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思考的切入点,避免了课堂教学的碎片化。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于新课标要求的响应,非常到位,强调了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培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评分翻开这本书,一股扎实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它呈现出一种超越一般教辅材料的专业深度。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气候灾害与环境影响部分,编者似乎花了大精力去整合了最新的科研成果。例如,在讨论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暴雨洪涝)的成因时,它不仅仅引用了经典的气候学模型,还巧妙地引入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这些事件频率和强度变化的最新研究数据和预测趋势。这种前瞻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素养极为重要。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深度挖掘”的平台。对于那些求知欲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书中的拓展阅读材料或深度剖析部分,带领他们进入更专业的研究领域,比如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如R/V/E框架)的基本概念介绍,虽然是教师用书,但这些设计无疑能极大地丰富高中地理的课堂内涵,让“选修”真正体现出其专业性和深度。
评分与其他教参相比,这本书在处理教材中相对薄弱或容易产生理解偏差的知识点时,展现出了极高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灾害的时空演变规律”的探讨。教材中可能只是简单罗列了不同灾害的发生频率,但教参中却深入分析了区域气候带、地貌单元与人类活动对灾害发生的复合型影响。例如,在东部沿海地区,如何区分台风灾害与风暴潮灾害的叠加效应,以及在山区如何辨识人类工程活动(如不合理的坡地开发)是如何诱发或加剧滑坡的。这些“深层次的联系”往往是学生在独立学习中难以把握的难点。编者通过清晰的逻辑链条和对比分析,将这些复杂的相互作用层层剥开,为教师提供了精准定位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工具,确保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整体、辩证的地理观。
评分这本书在教学方法论上的指导,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细致入微。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教什么”,而是非常明确地指引“怎么教”,这一点对于新教师尤其友好,但对于资深教师也提供了创新的思路。我注意到,每一章节后面都附带有详细的“学生活动建议”和“课堂互动设计”。这些设计非常巧妙地将抽象的灾害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探究活动。比如,在讲解地质灾害中的滑坡与泥石流时,书里建议组织一个虚拟的“灾害地图绘制与应急预案制定”小组竞赛,这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分布规律的掌握,还锻炼了他们的空间思维和应急决策能力。这种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设计,有效地破解了地理学科中“理论多,实践少”的困境。同时,它对多媒体资源的整合也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指明了哪些知识点更适合用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GIS)或纪录片片段来呈现,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