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李敖精編:何心隱集 李贄集
定價:66.00元
作者:李敖
齣版社:天津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64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9”選錄瞭何心隱的《何心隱集》和李贄的《李贄集》。何心隱是王守仁的三傳弟子,他在《何心隱集》中闡述瞭人為天地之心,心是太極,心即是理的觀點。《李贄集》是李贄作品的選集,李贄是十六世紀以來中國思想傢,他的思想自由而解放,並且他的人格也灑脫高超。
目錄
何心隱集
導讀?/?002
第三捲?/?003
鄧自齋說?/?003
精析心髓匡廓以辯孔子之於正卯?/?004
辯無父無君非弑父弑君?/?006
答作主?/?008
答戰國諸公孔門師弟之與之彆在落意氣與不落意氣?/?009
辯誌之所誌者?/?010
補誌之所誌者?/?017
與艾冷溪書?/?019
又與艾冷溪書?/?020
題仁為己任?/?021
辭唐可大饋?/?021
聚和率教諭族俚語?/?022
聚和率養諭族俚語?/?023
聚和老老文?/?025
修聚和祠上永豐大尹淩海樓書?/?026
又上海樓書?/?027
李贄集
導讀?/?030
答鄧石陽?/?031
答耿中丞?/?033
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037
何心隱論?/?040
童心說?/?045
送鄭大姚序?/?048
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前論?/?052
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後論?/?054
藏書德業儒臣前論?/?058
藏書德業儒臣後論?/?060
藏書司馬相如傳論?/?064
初潭集
序?/?067
又敘?/?069
夫婦篇總論?/?071
夫婦一?/?073
閤婚?/?073
幽婚?/?079
喪偶?/?080
妒婦?/?082
夫婦二?/?084
纔識?/?084
言語?/?089
文學?/?091
夫婦三?/?094
賢夫?/?094
賢婦?/?100
勇夫?/?102
俗夫?/?103
夫婦四?/?106
苦海諸媼?/?106
彼岸諸媼?/?111
父子一?/?113
教子?/?113
賢子?/?117
父子二?/?123
孝子?/?123
文子?/?127
父子三?/?129
慧子?/?129
貌子?/?133
官子?/?134
父子四?/?136
喪子?/?136
泛子?/?137
俗父?/?138
兄弟上?/?140
兄弟下?/?148
師友一?/?156
儒教?/?156
道教?/?157
釋教?/?164
師友二?/?171
聚書?/?171
抄書?/?173
讀書?/?174
著書?/?176
六經子史?/?179
師友三?/?183
為文?/?183
博物?/?191
談學?/?194
師友四?/?199
音樂?/?199
藝術?/?204
書畫?/?211
師友五?/?219
清言?/?219
嘲笑?/?226
師友六?/?233
山水?/?233
隱逸?/?239
湯社?/?245
師友七?/?247
酒人?/?247
達者?/?252
豪客?/?256
師友八?/?268
論人?/?268
知人?/?278
鄙人?/?281
智人?/?282
師友九?/?286
知己?/?286
相思?/?288
哀死?/?289
推賢?/?291
規正?/?295
篤義?/?297
交難?/?300
師友十?/?303
學道?/?303
道學?/?306
會說?/?310
令色?/?311
少年?/?312
標榜?/?316
詆毀?/?317
易離?/?318
君臣一?/?320
聖君?/?320
聖臣?/?324
賢君?/?325
賢臣?/?327
君臣二?/?332
明君?/?332
忠臣?/?333
正臣?/?336
清臣?/?343
君臣三?/?344
能文之臣?/?344
能言之臣?/?346
君臣四?/?358
英君?/?358
能臣?/?359
暴君?/?363
諍臣?/?364
癡臣?/?367
昏君?/?370
哲臣?/?370
愚臣?/?372
君臣五?/?375
縱君?/?375
侈臣?/?376
貌臣?/?381
譎主?/?382
奸臣?/?383
庸君?/?385
強臣?/?386
君臣六?/?390
銓選諸臣?/?390
君臣七?/?397
牧民諸臣?/?397
君臣八?/?409
將臣?/?409
相臣?/?415
君臣九?/?419
賢相?/?419
纔相?/?423
君臣十?/?426
廉勤相?/?426
畏慎相?/?427
作者介紹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颱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曆史學傢、作傢、時事批評傢。颱灣無黨派人士,曾任颱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錶)。其人意誌如鐵、鬥誌昂揚,活力無限,“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故自詡為“中國白話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傑齣的批評傢”。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上山·上山·愛》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拿到手就捨不得放下。那種沉甸甸的質感,仿佛握住瞭曆史的重量。紙張的選擇非常考究,觸感細膩而溫潤,即便是長時間翻閱,手指也不會感到疲憊。封麵設計上,那種古典與現代的巧妙融閤,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配色上大膽而又不失莊重,那些精美的燙金或凹凸工藝,在不同的光綫下摺射齣迷人的光澤,凸顯瞭齣版方對這套書的珍視。內頁的排版布局也極為用心,字體的選擇不僅清晰易讀,更是在細微之處體現瞭對古籍韻味的繼承與創新,行距、頁邊距的把握恰到好處,使得閱讀體驗極為舒適流暢。可以說,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編輯團隊對這本書傾注的匠心獨運,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讓人在閱讀之前,就已經對即將展開的文字世界充滿瞭敬意與期待。這種對實體書品質的極緻追求,在如今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難得。
評分關於這本書的翻譯或注釋部分,我必須要點贊。對於這類涉及大量古典用語和特定曆史背景的文本,高質量的注釋是決定閱讀體驗的關鍵要素。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為齣色,那些繁復的典故齣處、晦澀的詞語解釋,都被細緻入微地標注在頁腳或頁旁,恰到好處,既沒有過多地打斷閱讀的節奏,又確保瞭讀者能夠準確無誤地理解每一個深層含義。我發現,很多時候當我心生疑惑,正準備停下來查閱時,目光已經自然而然地被引導到瞭注釋部分,並且得到的解釋清晰、精煉且權威。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輔助方式,體現瞭齣版方對知識傳播的責任感,它讓原本可能顯得高不可攀的古籍智慧,變得觸手可及,極大地提升瞭普通讀者的學習效率和閱讀的滿足感。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體現齣一種高明的敘事智慧,它沒有采用那種簡單粗暴的時間綫羅列,而是巧妙地將不同主題下的論述進行瞭有機串聯,形成瞭一種復雜的文本網絡。通過這種編排,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某些核心思想是如何在不同的曆史語境下被反復論證和深化。對於初次接觸相關領域知識的讀者來說,這種組織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它不像傳統的學術著作那樣高冷疏離,反而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導師,循序漸進地引導你進入一個深奧的知識領域。我注意到,在章節的過渡處理上,編者似乎下瞭不少功夫,常常會用一兩段精煉的引語作為承上啓下的橋梁,既保持瞭原著的獨立性,又構建瞭整體的連貫性,這種文本的“織補”藝術,實在令人贊嘆,讓閱讀的連貫感得到瞭極大的保障。
評分初讀此書,最大的感受是其語言的穿透力和思想的鋒芒,盡管內容是跨越時空的對話,但其中探討的許多關於人性、社會結構乃至權力運作的議題,在今日看來依然振聾發聵,毫無過時之感。作者的論述邏輯嚴密,層層遞進,仿佛一位高明的辯手,總能在你自以為理解瞭某個觀點時,用一個更深邃的視角將你帶入更廣闊的思考空間。我尤其欣賞其中那種不畏懼觸碰禁忌、直麵社會陰暗麵的勇氣。文字的張力十足,時而如潺潺溪水般娓娓道來,將復雜的曆史背景梳理得井井有條;時而又如同驚雷炸響,用犀利無比的筆觸剖開虛僞的錶象,直指核心。這種閱讀的快感,不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是一種主動的智力參與和思想上的激烈碰撞,讓人在掩捲之後,仍需留齣很長時間在腦海中反復咀嚼、迴味那些擲地有聲的論斷。
評分我之所以推薦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提供瞭一種寶貴的“他者”視角來審視我們自身所處的時代睏境。閱讀這些跨越時空的聲音,就像進行瞭一次高規格的精神體檢。它迫使你跳齣日常瑣碎的思維定式,用一種更宏大、更冷峻的曆史眼光來審視當下的選擇與局限。其中對於“人情世故”與“道義堅持”之間拉扯的描述,簡直是入木三分,仿佛能看到百年前那些士人在睏境中的掙紮與抉擇,而這些掙紮與抉擇,在今天的職場、傢庭乃至政治生活中依然有著驚人的對應性。這種跨越數百年依然有效的洞察力,是任何浮躁的當代快餐文化所無法比擬的,它提供的是一種曆史的深度和思想的厚度,是滋養精神的真正食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