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米笔记本-拥抱四季 2015秋(正版授权幾米日历笔记本《地下铁》系列) 97875110

幾米笔记本-拥抱四季 2015秋(正版授权幾米日历笔记本《地下铁》系列) 9787511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几米 著
图书标签:
  • 幾米
  • 笔记本
  • 日历
  • 手账
  • 文艺
  • 礼物
  • 四季
  • 正版
  • 绘本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末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ISBN:9787511023940
商品编码:3014495760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5-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幾米笔记本-拥抱四季 2015秋(正版授权幾米日历笔记本《地下铁》系列)

定价:26.00元

售价:15.6元,便宜10.4元,折扣60

作者:几米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110239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4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幾米的绘本故事,你*喜欢在什么时候读?若按季节来选,《地下铁》是属于秋天的。走进地下铁,寻找一颗*甜美的红苹果,一片遗落的金叶子。当秋天过去,本子写满,那些属于你的收获和感动,将散落在本本里,如同心中隐约闪烁的光亮。
敬请关注幾米'拥抱四季'日历本系列,2015持续推出,让我们带着夏夜《星空》的璀璨记忆,在秋日午后搭乘一辆《地下铁》,去迎接冬日暖阳下*温暖的《拥抱》。

内容提要


'拥抱四季'日历本将一年按季度分为四本,春夏秋冬分别从台湾绘本作家幾米的经典绘本中取材。《2015秋》插图取自《地下铁》,绘本故事自秋天早晨开始,失明的小女孩搭乘地下铁,一个人在城市里探险。旅途中,她一边回忆、拼凑、感觉、摸索被黑暗笼罩的世界,同时也感受到新的希望、新的方向,和新的生命力。笔记本的设计者正是抓住这个感觉,让本本里盛满秋日的诗意和绚丽色彩。
这册日历本装帧考究,轻便实用,内页包含三个月份三种格线,每天一页,每周前后都有绘本中的图画按故事脉络穿插其间,陪伴你在幾米的绘本中度过整个秋天,寻找心中隐约闪烁的光亮。

目录


作者介绍


廖福彬(1958年11月15日-),笔名幾米,台湾知名绘本画家,笔名来自其英文名Jimmy。幾米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曾在广告公司工作十二年,后来为报纸、杂志等各种出版品画插画,1998年首度在台湾出版个人的绘本创作《森林里的秘密》、《微笑的鱼》,获颁年度中国时报开卷*童书、民生报好书大家读年度*童书、联合报读书人*童书奖。1999年出版《向左走o向右走》,获选为1999年金石堂十大*影响力的书,并兴起台湾绘本创作风潮。
1995年,幾米遇到人生一个重大事件,罹患血癌,当时情况并不乐观,但后来病情奇迹似地被控制住。在家休养的三年期间,他重新开始画插画,也就是在此时,他的插画作品开始受到更多的注意。幾米在台湾绘本阅读习惯风气未开之际,开创了一种成人绘本的风格。他让图像成为另一种清新舒洁的文学语言,在他的作品里营造出流畅诗意的画面。他的作品不只有短篇,不只是图片配上简短的文字,而是呈现了完整的价值观、想法及人生态度。
1998年,幾米在台湾出版个人早的两本绘本创作《森林里的秘密》与《微笑的鱼》,从此专注于插画领域,累积20多本作品。从报纸、杂志插画工作者蜕变成为绘本作家,并曾举办个展,获得许多外艺术展览会的参展邀请,亦得过许多奖项。其中作品《地下铁》与《向左走向右走》曾被改编成电影及电视剧,《地下铁》改编成音乐剧,其他衍生作品另有音乐CD、电视剧和动画。位于中国桂林的主题公园愚自乐园,建有以幾米绘本作为主题的园区“幾米布瓜世界”。幾米的《星空》已改编为电影,由徐娇、林辉闵主演,于2011年11月3日上映。
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之“漫画作家富豪榜”榜单重磅发布,幾米以2500万元的十年间版税总收入,荣登漫画作家富豪榜第2位,引发广泛关注。
幾米的个性害羞内向,不擅长用言语表达,他用敏锐细腻的心去感受周遭的人与事,将情感、思绪借由“绘画”传达。他的作品风貌多变,创作力源源不绝,因此看幾米的作品,就像是走入他的内在,幾米的故事着每一位欣赏他作品的人看到并相信世界上的美与善,同时也反映了现代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每个人都能在他的故事找到一个映照和寄托,或许这就是幾米作品的迷人之处。
幾米是一个身体里面藏着小孩的绘本作家,有时候很安静,有时候很内向,有时候很活泼,有时候又很神经兮兮。他喜欢的事情是画画,所以把画画当工作,于他而言是内心深处被实现的愿望。

文摘








序言



《时间的纹理:一部关于日常、情感与光影的深度观察手记》 这是一本献给所有在时间洪流中试图捕捉片刻宁静、记录内心波澜的思考者的书。 它并非关于具体的季节流转,也不是某位特定艺术家的具象化呈现,而是对“记录”这一行为本身,以及我们如何与“日常”建立联系的深刻探讨。 全书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分别围绕“静默的场域”、“微小的叙事”、“光影的辩证”和“存在的拓扑”展开,旨在提供一套观察和介入生活的全新视角和工具。 第一部分:静默的场域——空间与氛围的构建 本部分着重于探讨环境如何塑造我们的心绪与行动。我们不再关注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将焦点投向那些常常被忽略的“静默的场域”: 1. 城市肌理中的呼吸空间: 深入剖析城市建筑的尺度感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空间。通过对不同类型公共空间(如不常使用的楼梯间、雨天的玻璃幕墙、深夜的便利店)的细致描绘,揭示这些“非功能性”空间如何成为我们进行内心对话的场所。我们探讨“空旷”的本质,它既是一种缺失,也是一种待填补的邀请。 2. 时间的密度与稀疏: 区别于线性的时间观,我们在这里探讨时间在不同情境下的“密度”。例如,等待一封重要邮件的五分钟,与在漫长休假中度过的周日下午,其内在的重量是截然不同的。本书提供了一系列方法论,帮助读者辨识并记录这些时间密度的变化,以及它们在我们记忆中留下的“刻度”。 3. 材质的低语: 从触觉和视觉的双重维度,审视日常物品的材质特性。一块未经打磨的木板、老旧皮革的褶皱、潮湿水泥表面的苔藓——这些“低语”传达着关于耐用性、衰变和历史的无声信息。本章鼓励读者通过对材质的深度感知,重建与物质世界的连接。 第二部分:微小的叙事——日常碎片的意义重构 这一部分的核心在于,如何将那些转瞬即逝、看似无关紧要的日常事件,提炼成具有深层意义的“微小叙事”。 1. 遗失与发现的循环: 本书详细记录了一系列关于“遗失”的观察笔记。一张不小心掉落的收据、一串被遗忘在角落的钥匙、一个忽然想不起名字的词汇。这些遗失并非终结,而是为“发现”留出空间。我们探讨了记忆的筛选机制,以及如何通过重构这些碎片,填补认知的空白。 2. 关系的非线性发展: 摒弃传统的情节推进,转而关注人际互动中那些“未遂的交流”和“未出口的话语”。一个眼神的停留、一次沉默的延续、一次恰到好处的打断。这些微妙的张力往往比直接的对白更能揭示关系的真实结构。 3. 食物的感官档案: 这不是一本烹饪指南,而是对“进食体验”的档案记录。从食物被送入口腔那一刻起,到咀嚼、品尝、吞咽过程中伴随的所有外部信息(如光线、声音、一同进食者的状态),都被视为叙事的一部分。我们尝试记录下味觉记忆的复杂性,它如何与特定的情感状态锚定。 第三部分:光影的辩证——视觉与认知的交错 光线是塑造现实的最重要媒介之一,本部分致力于解析光影如何参与到我们的认知建构之中。 1. 阴影的几何学: 我们不再将阴影视为光线的对立面,而是将其视为自身的存在形态。本书分析了不同时间点(清晨、正午、黄昏)投射出的阴影形状,它们如何拉伸、扭曲甚至“重新定义”我们熟悉的物体。通过临摹这些阴影,实践者可以训练眼睛捕捉“不存在”的形态。 2. 反射面的哲学: 对水面、镜子、抛光的金属等反射媒介进行系统研究。反射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一种“重构”。它呈现了物体在特定角度下的脆弱性或增强性。书中包含对“双重影像”的记录方法,探讨我们如何通过反射来观察自身在环境中的位置。 3. 色温与情绪的共振: 探讨不同色温的光线(偏冷或偏暖)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情绪基调。例如,在钨丝灯的暖黄色光线下进行的思考,与在自然散射的阴天光线下进行的思考,其内在逻辑和情绪出口是截然不同的。 第四部分:存在的拓扑——个体与世界的关系重绘 最后一部分将前三部分的观察汇聚,探讨个体如何通过精确的记录,在宏大的存在结构中找到自己的“拓扑位置”。 1. 路径的记忆与遗忘: 记录每天通勤或散步时所行走的具体路径。并非仅仅记录路线,而是记录在路径的转角、重复经过的门牌号、以及那些“本应改变却未改变”的细节。这是一种对抗遗忘的物理性抵抗。 2. 个人符号系统的建立: 鼓励读者超越通用的符号系统,发展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用于标记经验的个人符号。这些符号可能是手绘的图形、特定的颜色编码,或者是对某个声音片段的抽象表达。这是一种内在的、私密的“加密”过程。 3. 留白的力量: 本书的最后几页并非满载文字,而是刻意留下的“留白”。这部分探讨记录行为的边界:何时应该停止记录,何时让观察自然沉淀。真正的理解往往发生在书页合上之后。留白是留给未来自我对话的空间,是对过度阐释的警惕。 总结而言,本书是一份邀请,邀请读者将注意力从“发生了什么”转向“我是如何感知和记录它的”。它提供的是一种深入生活的练习,而非一套固定的答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感到“惊喜不断”的书。从一开始以为它只是一本普通的笔记本,到后来发现它蕴含着如此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情感力量,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乐趣。幾米的画风一直是我非常欣赏的,那种淡淡的忧伤中带着希望的色彩,总能轻易地触动我的心弦。而这本笔记本,更是将这种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我最喜欢的是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每一页的边缘都做了精美的压纹,让整个笔记本看起来更加精致。还有,它附赠的一些小贴纸,上面印着幾米笔下的可爱小图案,非常适合用来装饰我的笔记,让原本可能枯燥的记录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它让我觉得,即使是记录一些 mundane 的事情,也可以变得充满仪式感和艺术感。这本笔记本,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也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多了一份可以倾诉和分享的“出口”。我甚至开始期待,它还能推出其他季节的版本,这样我就可以收集全套,将一年四季的美好都珍藏起来。

评分

对于我这样常常被生活琐事淹没的人来说,一本能够带来片刻宁静和美好回忆的物品,是极其珍贵的。这本《幾米笔记本-拥抱四季 2015秋》恰好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像是一位老朋友,静静地陪伴在我身边。它的存在,提醒着我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那些微小却美好的瞬间。 我喜欢在睡前,随意翻开几页,看着那些温暖的画,读着那些简短却意味深长的话语。它们就像是夜晚的星星,点亮我内心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一种平和与安宁。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四季”的关系,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时间的更迭,而是主动地去拥抱它们,去从中汲取力量。那些关于秋天的意象,也让我对即将到来的冬天,以及未来的春天,充满了期待。它让我明白,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丽,每一个当下,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笔记本的设计真的非常用心。从纸张的质感,到每一页的排版,都充满了惊喜。纸张的选择非常舒服,摸起来有种细腻的触感,书写起来也十分顺滑,完全不用担心墨水晕染的问题。而且,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空白页,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幾米独特的插画元素。每一页的页眉、页脚,甚至是留白处,都可能藏着一个令人会心一笑的图案,或是一句引人深思的短语。这种设计,既保持了笔记本作为书写工具的基本功能,又赋予了它艺术品的价值。我感觉就像是在翻阅一本迷你画册,每一页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巧妙地将“2015秋”这个时间节点融入其中,但又不会显得过于死板。它更像是一个时间的“容器”,承载着这个季节的色彩和情绪。那种淡淡的、带着怀旧气息的秋日情怀,通过幾米的画笔被具象化,变成了一种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存在。我开始尝试用它来记录一些零碎的想法,一些在这个季节里涌现的情感。它不像传统的日记本那样有着严格的格式要求,反而鼓励我自由地表达,让我的文字和幾米的画作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一幅幅属于我自己的,充满故事的画面。

评分

我一直对“地下铁”系列情有独钟,因为它总能触及我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所以,当我看到这本笔记本与《地下铁》系列有关联时,就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拿到手后,果然不负所望。几米那种独特的、带有哲学意味的叙事风格,在这本笔记本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每一幅插画,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寻找、关于陪伴、关于成长的故事。即使没有文字的引导,我也能从中读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 我特别喜欢它那种“留白”的艺术。很多页面并没有完全填满,而是留下了大片的空白,这恰恰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我可以在这些空白处写下自己的心情,或者画上几笔,让自己的故事与幾米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它不仅仅是一本写字的本子,更像是一个情感的“树洞”,一个可以让我卸下伪装,坦诚面对自己的地方。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和幾米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感受着他对生活、对人生的细腻洞察。这种体验,让我觉得非常治愈。

评分

拿到这本《幾米笔记本-拥抱四季 2015秋》时,我完全没想到它会给我带来如此意想不到的惊喜。初看时,我只是被“幾米”这个名字吸引,毕竟他的画风总是带着淡淡的忧伤和温暖,能够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而“拥抱四季”这个副标题,则让我以为这会是一本以四季为主题,记录生活点滴的普通笔记本。然而,当翻开它,看到内页那些熟悉的、却又充满新意的插画时,我才意识到,这远不止是一本笔记本。 首先,最吸引我的便是那份独特的“氛围感”。幾米笔下的角色,总是在若有所思地望向远方,或是在静谧的角落里独自休憩。这本笔记本恰恰捕捉到了秋日特有的那种略带萧瑟却又宁静的氛围。那些描绘落叶、微凉的风、还有角色们略显孤寂却又充满希望的眼神,都仿佛将我带入了幾米构建的那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不仅仅是简单的插画,更是一种情绪的传递,一种对时间流逝、对生活感悟的独特表达。我喜欢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泡一杯热茶,翻阅着这些画面,让思绪随着筆觸飘远。它让我觉得,即使是独处,也可以是一场温柔的旅行,一次与自我的对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