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传统人物装饰设计原理--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丛书
定价:21.00元
作者:郑军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1020471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从装饰艺术的起源入手,分析历代人物装饰的演变过程,试图从中找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对人物装饰设计的研究,其价值不仅仅在设计史方面,更主要的是理清装饰原理的重要意义,以揭示人物造型艺术的起源、装饰艺术的本质、装饰艺术与人类生存及其文化的关系。
内容提要
中国的人物装饰设计历史悠久,并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闻名于世界。首先是史前的人面岩画,这些数千年来终日在阳光之下,绘于岩表之上的岩画,是人类等级的艺术品。另外,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孙家寨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彩陶盆中的纹样,也是我国发现的早期装饰人物之一。盆口内壁绘有三组舞蹈纹饰带,每组5人手牵手呈集体舞蹈状。战国时期,由于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带来了青铜艺术装饰纹样的创新,《宴乐铜壶》和《水陆攻战图》中就有很突出的装饰人物画。这些纹饰将采桑、狩猎、争战和舞乐等有机地组织在几段饰带里,以合理的穿插取得了极强的装饰效果。秦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及瓦当,原本是建筑材料,由于上面饰有大量的表现民间市井、收割、耕种、制盐、出巡、宴乐等方面的形象,也对后世的人物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节 装饰设计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 装饰设计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装饰设计的起源
节 从象形文字谈起
第二节 装饰的功能
第三节 装饰设计的起源与图腾崇拜
第四节 装饰设计的起源与巫术
第五节 装饰设计的起源与自然崇拜
第六节 装饰设计的起源与生殖崇拜
第三章 人物装饰设计法则
节 人物装饰设计的目的
第二节 人物装饰设计的美感因素
第三节 人物装饰设计的构图法则
第四节 人物装饰设计的方法
第五节 人物装饰设计的具象与抽象表现
第六节 人物装饰设计的气韵与意境
第四章 人物装饰设计的发展演变
节 原始社会的人物装饰
第二节 商周时期的人物装饰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装饰
第四节 秦汉时期的人物装饰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装饰
第六节 隋唐时期的人物装饰
第七节 五代及宋代的人物装饰
第八节 辽金元时期的人物装饰
第九节 明清时期的人物装饰
附: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略有研究的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和阐释中国传统人物装饰的“法度”与“韵味”。《中国传统人物装饰设计原理》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不仅仅是图文并茂,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书中对于“形体语言”的论述,让我对中国传统人物的造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中“以形写神”的理念,详细解释了如何在遵循基本人体比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夸张和提炼,以达到更加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例如,书中对“三庭五眼”的讲解,以及如何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人物的骨骼、肌肉和衣褶,都让我受益匪浅。此外,书中对“节奏与韵律”的分析,也相当精彩。作者通过对线条的粗细、曲直、疏密变化,以及构图的虚实对比、疏密安排,来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和视觉的和谐。我特别喜欢其中对“动势”的解读,无论是静止的人物,还是运动中的场景,都能够从中感受到一种内在的生命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人物装饰的“理论基石”,让我能够从更专业的角度去欣赏和解读这些艺术瑰宝。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只是觉得“中国传统人物装饰”这个题目比较有趣,想随意翻翻。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后,才发现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想象。作者在“时代特征与风格演变”这一部分的论述,简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艺术史。他没有简单地将不同朝代的风格罗列出来,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个时期社会、文化、思想等因素,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人物装饰的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例如,书中对唐代人物装饰的“雍容华贵”与宋代人物装饰的“清雅内敛”的对比分析,就让我对不同时代的审美取向有了清晰的认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还探讨了不同宗教、地域文化对人物装饰的影响,比如佛教艺术中的飞天、菩萨形象,道教神仙的服饰特点,以及民间传说故事中人物的装饰风格等等。这些内容都极大地拓展了我对中国传统人物装饰的认知边界。读这本书,不仅增长了见识,更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充满了敬畏之情。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教材,而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古代艺术的璀璨星河。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购买《中国传统人物装饰设计原理》的初衷,是想从中汲取一些灵感,用于我的现代插画创作。我一直觉得,中国的传统艺术在人物塑造上有着独特的东方韵味,尤其是那些飞天、罗汉、神仙之类的形象,总能给我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这本书的确没有让我失望,它在“意象塑造”这一块的内容,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将抽象的精神概念赋予到具体的人物形象上来,比如“祥云”代表的吉祥,“龙纹”象征的权威,等等。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论述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色彩心理学的解读,分析了不同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人物装饰中的具体应用,比如红色常常代表喜庆和权力,黄色是帝王的专属色彩,而蓝色则可能与道教的神仙有关。这些细节的阐述,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古代的绘画和雕塑中,人物的色彩搭配会如此讲究,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审美偏好。此外,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的“经典符号”及其演变,例如莲花、如意、八宝纹等等,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人物装饰中的具体呈现方式和寓意。读完这一部分,感觉自己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艺术宝库的钥匙,瞬间视野开阔了许多。
评分拿到这本《中国传统人物装饰设计原理》纯属偶然,本以为是一本图录式的鉴赏书籍,没想到打开之后,就被其严谨的理论框架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好看”与“不好看”的层面,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中国传统人物装饰的背后逻辑。比如,在讲到“神韵”的营造时,书中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人物形象,更是将其与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哲学思想,甚至是社会结构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对不同朝代、不同阶层人物装饰的对比分析,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看似繁复的纹样和色彩,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做得非常扎实,从壁画、雕塑到服饰、器物,几乎涵盖了所有能见到传统人物装饰的载体。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变形与写意”的章节,作者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解释了中国传统艺术家如何突破写实的束缚,用极具表现力的线条和夸张的手法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在精神。这对于我理解当下许多现代艺术作品的创作思路,都有了新的启示。这本书不是一本让你快速学会“怎么画”的速成手册,而是一本帮助你“为什么这么画”的思想启蒙书,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你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重新审视和理解中国传统人物装饰的博大精深。
评分我本来对“设计原理”这类书籍不太感冒,觉得比较枯燥,更喜欢直接看精美的图片。但《中国传统人物装饰设计原理》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吸引了我。作者在处理“装饰性”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到位。他没有将人物装饰孤立起来谈,而是将其置于整个艺术作品的语境中进行分析。比如,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运用“满”与“空”的对比,来突出人物的主体形象,以及如何通过背景的图案和色彩,来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氛围。令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讨论了“虚实结合”在人物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作者通过大量实例,说明了如何利用留白、意境的营造,来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富有生命力。这一点对于我这种“视觉导向”的读者来说,尤为重要。另外,关于“多层次装饰”的阐述,也让我大开眼界。书中分析了如何通过服饰、配饰、发型、妆容等多个层面,来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并使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读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与古老的艺术家们一同探讨如何用最恰当的装饰,来赋予人物最鲜活的生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