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聪明宝宝辅食添加与乳牙发育全方案 | 作者 | 蒋竞雄 |
定价 | 42.0元 | 出版社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ISBN | 9787535959683 | 出版日期 | 2015-02-01 |
字数 | 200 | 页码 | |
版次 | 1 | 装帧 | |
开本 | 商品重量 | 0.4Kg |
内容简介 | |
本书不同于普通的辅食添加菜谱类书籍,只单纯提供简单的菜谱,而是更重视宝宝如何从母乳喂养或人工牛奶喂养顺利过度到固体饮食的这一过程。另外比起辅食添加吃什么,本书还详细地介绍了辅食添加的具体方法和各种常见误区,以帮助妈妈更加科学地为孩子添加辅食。本书的另一大重点内容是重视宝宝的乳牙发育与辅食添加的同步进行,弥补了目前我国家长对儿童乳牙健康知识的缺失。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编辑推荐 | |
★ 关注乳牙健康的辅食添加书——乳牙不健康何谈辅食添加? 你知道吗?乳牙对宝宝牙齿一生的健康和美观有着巨大的影响。 你知道吗?不正确的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顺序会给宝宝的乳牙带来伤害。 你知道吗?乳牙不健康会直接影响宝宝对食物的摄取和接受能力。 从今天开始,不要只关心辅食添加,更要关注乳牙健康。 ★ 别再让不懂婴幼儿营养学的伪专家“”您! 不是所有儿科专家都懂儿童营养学,要想让孩子合理、科学的辅食添加,您需要听听儿童营养学家怎么说。从事儿科临床、儿童保健工作三十年,主攻儿童营养和生长发育,在婴幼儿喂养、儿童身高保健和身高促进、营养评价、体重控制等方面有独到见解的儿童营养学界泰斗——蒋竞雄,教您逐一攻破辅食添加难题。 ★ 科学、实用、详尽的月龄阶段性辅食添加宝典 本书根据宝宝月龄进行了详细、科学的辅食添加阶段划分,从4-6个月的糊状辅食到15个月后的固体辅食,每一阶段均提供了品类多样、营养丰富的辅食菜谱。力求每道菜都适合该阶段的宝宝食用,且**营养、美味、实用。 |
文摘 | |
Chapter3 家长容易进入的辅食添加误区 在给宝宝吃辅食的过程中,有些常见的喂养习惯并不正确,父母应该及时了解这些误区,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给宝宝添加辅食。 刚接触辅食时,应该用奶瓶 刚开始给宝宝喂辅食时,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否则会让宝宝产生厌倦的情绪,导致日后饮食困难。宝宝在出生后6个月内的饮食都是通过或者奶嘴来获取,当开始添加辅食时,父母应该让宝宝尽快学会使用勺子。因为宝宝食用辅食除了要补充营养外,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学习吞咽和咀嚼的能力,还要锻炼舌头的灵活度,而奶瓶不利于牙齿的生长,对宝宝的口腔壁发育也有影响。所以应该让宝宝尽早接受和习惯汤匙送来的食物。 下面推荐几种可以让宝宝接受勺子的方法: 1.建立“勺子”意识。有的家长看见宝宝把辅食吐出来就以为宝宝不喜欢吃,其实也有一种可能性是宝宝不会用勺吃。家长可以早一点锻炼宝宝用勺,比如在还没有开始吃辅食的时候,用勺喂奶,让宝宝知道勺子可以送来食物,这样以后喂辅食就方便些。 2.耐心等待宝宝习惯。母乳很容易流到嘴巴后方,让宝宝吞下去;但固体食物则不同,宝宝必须学会运用舌头控制食物,将食物由舌尖带到嘴巴的后方再吞咽。宝宝需多花一点时间来学习这项新技巧,使食物不会从嘴里掉出来。在宝宝次接触泥糊状食物时,舌头还不太灵活,不会搅动,头几次可能会把食物顶出来,并不是因为不喜欢吃而吐出,在这种情况下要耐心多喂几次。有时可能要尝试很多次,宝宝才能学会吃并开始喜欢这些新鲜的口味。 3.模仿法。宝宝很善于模仿,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面前用勺子吃东西,表现出非常好吃的表情吸引宝宝。如果宝宝表现出流口水或吧嗒嘴,就可以试着喂他一点。 4.选择适当的时间。次喂辅食可以选择在宝宝饿的时候喂,用勺子触碰宝宝的嘴唇,宝宝可能会反射性地张开嘴。也可以选择宝宝以前喝奶的时间,这时宝宝可能更容易接受食物。 宝宝的辅食要是鸡蛋黄 传统育儿观点认为,宝宝的种辅食好是蛋黄。当然,鸡蛋在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确实有着重要作用,但过早给宝宝添加蛋黄是很不科学的。 据研究表明,鸡蛋黄的营养成分算不上均衡,而且蛋黄中的铁很难被宝宝吸收,吸收率在10%以下,而宝宝对瘦肉和动物中铁的吸收率却高达20%~30%。蛋黄也是容易导致宝宝过敏的食材之一。6个月的宝宝肠胃还很虚弱,摄入鸡蛋黄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因此,蛋黄可以在宝宝7~8个月后再开始添加,次食用蛋黄时好只吃约1/4个,然后逐渐增加到1个。还要注意8个月的宝宝要吃煮鸡蛋的蛋黄,鸡蛋羹要在9~10个月后再添加。如果宝宝对蛋黄过敏,则要暂缓添加,蛋类的食物也应该暂时避免。 添加辅食就是跟成人吃的一样 宝宝1岁之前的辅食以泥糊状、半固体食物为主,而且饮食要尽量清淡,好不要放味精、花椒、辣椒等调味品,以减少宝宝脾胃的压力;不要给宝宝的辅食中加糖,糖除了增加食物中的能量外没有其他营养价值,早期吃含糖食物会养成宝宝对甜食的偏好,导致日后容易出现龋齿和肥胖等问题。成人的食物可能过度刺激宝宝的味觉,导致宝宝不接受自己的辅食,因此这是一个明显的喂养误区。 宝宝1岁以后可以开始尝试吃家常食物,这里的家常食物指的是宝宝可以吃和成年人相同品种的饭菜,但烹调方法和成年人食物还是有些区别的。宝宝吃的食物应该尽量少放调味品。家里做菜时,可以把宝宝吃的一份先盛出来,剩下的再依照成人的口味进行处理。 宝宝该多吃蔬菜还是米粉 有的家长为了让宝宝多获得维生素和营养元素,就尽量给宝宝多吃蔬菜和水果,而减少每天米粉的喂养量;有些家长因为蔬菜、水果或肉类的口味更丰富,宝宝对这种食物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米粉,就逐渐减少米粉的喂养。然而,这样喂养看似宝宝每天饭量足够,但却出现了体重增长缓慢,甚至食欲变差的现象。这是因为宝宝需要从饮食中获取的是宏量元素,也就是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米粉、面条和稀饭等主食主要为宝宝提供碳水化合物,如果宝宝每餐食用其他食物多于主食,那么,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就会不足。宏量元素摄入不充足会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所以主配菜的均衡食用非常重要。 添加辅食就代表宝宝可以吃盐了 人对咸淡的感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所以宝宝在1岁以内对盐的要求不高,如果家长持续给宝宝提供加盐的食物会使他习惯这种口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对咸味的要求会越来越强,这会形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宝宝肾功能发育不全,钠摄入过量会引起的细微改变,增加成人期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实际上,宝宝食用的母乳和奶粉中都含有钠,并且是没有咸味的,这些分量已经足够满足宝宝营养和口味的需求。所以,通常建议1周岁以内宝宝的食物中不要加盐,1周岁后如果宝宝不爱吃饭,可以稍微加盐,但每天不应超过1克。如果宝宝不反感清淡的食物,也可以不增加咸度。 用水果或蔬菜熬水很健康 有的家长习惯用蔬菜或水果熬水给宝宝喝,但研究人员对蔬菜的各种烹调方法进行评估,以菜花为例,煮5分钟时,硫配糖体减少15%;煮10分钟时,硫配糖体减少大约40%。胡萝卜在煮过后也流失大量维生素,胡萝卜水中除了色素和糖分外几乎没有其他营养成分。可见,蔬果加热到高温后,维生素C、叶酸等水溶性维生素类营养素已经基本被破坏掉,而且蔬菜水中会残留菜叶的农药和化肥,危害很大,对宝宝的健康十分不利。 宝宝微量元素检测 带宝宝去医院检查时经常被医生要求做微量元素检测,有些家长也对这项检测趋 之若鹜,以此衡量宝宝的饮食标准。实际上,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非常少,仅从几滴血中不易准确地查出它们在人体中的含量,这种结果常常会误导家长,有些宝宝营养不足却被检测出“正常”的结果,导致宝宝错过了补养的时机;有些宝宝被检测出“不正常”,家长担忧之下给宝宝添加了各种补品,超出了宝宝的承受能力。 在1周岁内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只要重视以下几点就可以基本保证宝宝不会缺乏微量元素: 1.在服用母乳或配方奶粉期间,可适当服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D。 2.饮食正常的宝宝不需要补充钙和锌,因为母乳中钙、锌已经足够,所以额外食用钙片和营养口服液无益。 3.宝宝在妈妈肚子中获得的铁元素只能维持6个月,宝宝在6个月后应该食用富含铁元素的辅食,含铁米粉是好的选择,动物和瘦肉也非常有益。 4.营养均衡非常重要,因为充足的常量元素是宝宝吸收微量元素的基础。 目前,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想知道宝宝是否缺乏营养元素,应该仔细观察宝宝的日常行为和表现。大部分医生认为,在现在的生活条件下,只要注重平衡膳食,宝宝很少会出现营养不良或严重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如果家长在宝宝身上发现缺乏某种元素的现象,可以通过膳食调节来弥补,一段时间后需再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营养品可以替代正常食物 宝宝应不应该食用营养品是一个让很多家长都纠结的问题,实际上在1周岁之前,以奶粉或母乳为主食的宝宝不需要太多营养品,因为奶粉中已经含有宝宝需要的多种元素。宝宝在开始添加辅食之后,只要不挑食、不偏食,就可以均衡地获取营养,也不需要再添加营养品。市面上营养品的大缺点是富含添加剂、防腐剂,这是宝宝不应接触的。有些宝宝在增添辅食后会表现出不喜欢蔬菜和水果,这时候家长为了方便,也为了减少宝宝闹情绪,就会用维生素制剂来代替果蔬,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果蔬中还有的其他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这是维生素片无法提供的,完全依赖维生素片还会导致宝宝容易厌食、挑食。 营养品不可以代替正常食物,但如果有需要,家长在选购相关营养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深海鱼油类产品尽量选择海域环境优良国家生产的产品; 2避免含有化学成分的营养品,好是纯天然提炼而成的营养品; 3长期以来口碑良好、使用人数多的产品; 4不要让宝宝服用成人的营养品或补品; 5大小适中、味道清凉、口感舒适的产品; 6好在2岁以后再食用营养品。 自家宝宝的进食量必须跟别人家的宝宝一样 由于宝宝无法表达自己的饥饱程度,有的宝宝和同龄宝宝的进食量不一样,会使妈妈十分担心自己的宝宝会不会吃得太少或太多。宝宝的食量和自身的身长、体重、吸收程度有关,如果与同龄宝宝相差不多,妈妈就不用担心。判断宝宝食量的较精准 的办法是其一天进食量与体重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是以每千克体重进食100毫升奶量计算,也就是说一个4千克的宝宝每天需要400毫升的奶。如果宝宝进食量超过或不足合理标准的30%,妈妈就需要关注这个问题了。 除了精准把握宝宝每天的饮食量外,还有一些现象可以帮助妈妈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1.妈妈哺乳前,乳房会有肿胀感,宝宝吃过后乳房的肿胀感会消失,乳房会稍微下垂,否则宝宝的食用量可能过少。 2.如果宝宝在吸汁15分钟后还特别吃力,而且咬着不放,就说明他没有吃饱。 3.记录宝宝每月身长和体重增长量,并与标准对比,可以判断宝宝的每天饮食是否足够。 4.正常宝宝每天大便2~4次,呈黄色;小便6~8次。如果宝宝每天大、小便次数不够,而且大便颜色偏绿,固体少液体多,可能是没有吃饱。 5.是否吃饱还体现在宝宝的睡眠质量上,如果宝宝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哭闹一次,也可能是饥饿的表现。 无论什么食物都搅碎做成糊状用奶瓶喂 有些父母对宝宝的饮食过于细致小心,无论宝宝吃什么辅食,都会替他搅碎、研磨成糊状才敢放心喂给宝宝,生怕宝宝会咀嚼不好而卡住或者消化不良。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家长替宝宝搅碎、研磨食物的过程,恰巧剥夺了宝宝自己利用乳牙练习咀嚼的机会。长期如此宝宝的咀嚼能力和口咽部肌肉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会严重影响乳牙的生长发育,甚至还会影响到面颊发育。另外,没有经过咀嚼的食物在味觉体验上会逊色很多,这也很难勾起宝宝的食欲,不利于宝宝味觉的发育。长期吃米糊的宝宝,一旦接触到稍有固体的食物,容易产生恶心呕吐、拒绝进食、吐出固体渣等现象,造成营养摄入不足,影响智力发育。 其实宝宝到了5个月,会有强烈的“口感”需求,因为他们到了需要磨牙的时期,同时宝宝的胃肠道也做好了迎接固体食物的准备。此刻,妈妈们应该抓住宝宝这个阶段的心理需求,及时、大胆地给宝宝添加粥、面、饭等固体食物。而且食物越是粗糙,对宝宝口腔、胃肠壁的力学刺激就越大,肠壁肌肉的推动力也就越大,这样才能练出宝宝强有力的消化道推动力,练就宝宝一副好肠胃。 当然,给宝宝添加固体食物还是要根据宝宝的月龄和牙齿发育循序渐进,遵循液体、糊状、半固体、固体的添加顺序。辅食添加的程度可以简单参考下面的时间表。 |
序言 | |
无论你是纵横业界的女强人,还是仍像个大孩子的80后,当那团粉红色的小身体静静躺在你的臂弯中,任谁都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心底真实的柔软和温情。看着那小小的手、粉嘟嘟的嘴和仿佛一碰就会受伤的皮肤,从未有过的强烈保护欲会让你想要拼尽全力保护怀中的小生命不受一丝伤害。 而在照顾宝宝这个问题上,每一个新手妈妈面临的个挑战就是“喂奶”。既担心自己的奶水不足,又担心宝宝只吃母乳营养不够;宝宝吃得少、宝宝漾奶、宝宝怎么吃都会令妈妈们费心,可以说从宝宝降生的那一刻起,妈妈们就和“喂奶”展开了无声的战役。 等到宝宝长到四五个月,看起来终于不那么脆弱,小身子也逐渐结实起来时,妈妈们又迎来了第二场战役——辅食添加。宝宝来到人世间除了母乳之外,次尝试的食物该是什么?怎么添加辅食才能平稳又健康?宝宝开始吃辅食就不爱喝奶了,怎么办?无数的难题困扰着妈妈们。能否顺利帮助宝宝完成从“喝奶”到“断奶”的过程,也决定着宝宝的健康。 与此同时,宝宝乳牙的健康发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大事情。妈妈们要知道,乳牙会直接影响宝宝一生的牙齿健康,甚至还会影响宝宝的面容!所以,帮助宝宝保护乳牙非常重要。乳牙的健康发育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对于还不懂事的宝宝来说,断奶餐的搭配、平时饮食习惯的养成都需要父母亲力亲为,这样才能让宝宝从小拥有一口健康、漂亮的乳牙。 本书正是针对了妈妈们常见也关注的三大问题,即喂奶问题、辅食添加问题、乳牙发育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知识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妈妈养育出健康又聪明的好宝宝。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