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最初是由台北狮谷出版公司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的,后来台北远流出版公司于一九八四年曾发行再版。这本小书今天得以与大陆读者见面,笔者内心甚觉快慰。书中主要收集了作者于一九六○年负笈来美以后与先师殷海光先生之间的通信。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一个敏锐的青年学子,一个固执的自由斗士。两者时有理解,时有对驳,但同走在一条追寻现代中国的道路上。
评分##情真意切,知性绕环,这么美好的感情,羡慕。
评分你开的书单,一看就知是很有价值的。开书单是不容易的,也需要一番学养。我最厌恶若干中外人等,动不动开上十百种以炫其博。老实说,我们根本就不想做书虫,根本就不要像张贵永等人那样为读书而读书。读书,对于咱们而言,不是以墓地,而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致知的手段。因此,我,至少我,只挑精要的书读。其余的只好慢慢来。你这次挑的书,极合我这种口味,很是谢谢。可惜目前太穷,只有等以后设法购置。
评分##1,殷海光这老头非常可爱,谈到喜欢的书,就像个小孩子。他说,读书是一种致知的手段,一种帮助了解世界百态的手段。我再同意不过;2,作为坚定的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者,殷对钱穆(我族中心主义)和胡适(博而不精)都颇不屑;3,信里对五四的那些论断非常精彩,五四就是“求解放”而非“求自由”,求自由这条路任重道远;4,关于哲学,殷海光推崇的不仅有哈耶克、马克斯·韦伯,还有迈克尔·波兰尼和怀海德。5,他本人也承认《通往奴役之路》里多有自己见解,不算翻译,算概述。
评分##能读完这本书完全是拜这半个月睡不着觉所赐,虽说往往越读越振奋。殷氏史学观大抵可从1968年5月初的长信中窥得一斑,the convergence of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虽说并非什么新鲜的提法,大概可以算是殷氏要旨。此外,林毓生在附录访谈中最后一段提及benefit of doubt倒是很可以给现下掐架频频的豆瓣敲一记警钟。
评分##sell
评分##1,殷海光这老头非常可爱,谈到喜欢的书,就像个小孩子。他说,读书是一种致知的手段,一种帮助了解世界百态的手段。我再同意不过;2,作为坚定的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者,殷对钱穆(我族中心主义)和胡适(博而不精)都颇不屑;3,信里对五四的那些论断非常精彩,五四就是“求解放”而非“求自由”,求自由这条路任重道远;4,关于哲学,殷海光推崇的不仅有哈耶克、马克斯·韦伯,还有迈克尔·波兰尼和怀海德。5,他本人也承认《通往奴役之路》里多有自己见解,不算翻译,算概述。
评分##病中读完。会购入此书,是张晖故。师徒二人的通信,很有意思。林毓生对于1960s芝大诸描述,让人神往。
评分##重校增补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