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丹青重访文艺复兴
1.5亿人次观看,豆瓣高分艺术纪录片《局部》内容全收录
翻越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与拉斐尔,仰望意大利湿壁画
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三季的讲稿,作者寻访意大利教堂、修道院,聚焦凝固于墙上的湿壁画。“文艺复兴三杰”常被比作高峰,作者却将“次要作品”与它们的创作者娓娓道来:“大名鼎鼎”的乔托与师傅“牛头”契马布埃,落拓不羁的马萨乔与气息高贵的马索利诺,可敬的乌切洛与可爱的老利皮,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的弗朗切斯卡与美第奇-里卡迪宫的戈佐里,以及那些无名的工匠……千百幅湿壁画既是君王与臣民的教科书,又是图像的狂欢。在不用透视法的中古时代,这些工匠显示了绘画的另一种维度,另一种理性,更饱满,更开放,更接近现代性。艺术不是进化链,不要以为越是后来的艺术,越是好。
##可能是国内第一本介绍意大利湿壁画的书吧。尽可能放了壁画的各种局部,作者言语之间透露出对湿壁画无限的崇拜、喜爱。除了赞美,还能说什么呢?
评分##我们看到的油画,不管大小,全是单幅画,学名叫作“架上绘画”,画完框上镜框,挂上墙。但大部分湿壁画跟着教堂和宫殿的内墙形状走,延伸、连接,填满或平整、或倾斜、或半圆的种种立面。教堂的天顶(圆顶、拱顶)、祭坛、门墙周边、窗户周边、廊柱周边,全都画满湿壁画……湿壁画不是油画。我们所知道的“油画”是北方尼德兰人最先使用,很晚才传到意大利。15世纪下半的安东内洛·德·梅西纳,据传是第一个画油画的意大利人。威尼斯画派跟进时,已将近16世纪。此前,上溯古罗马、古希腊、古埃及、拜占庭,只有湿壁画。中世纪晚期,低地国家,也就是荷兰、比利时一带,发明了“坦培拉”,俗称“蛋彩画”。所有祭坛画都是蛋彩画,主要成分是蛋清,掺少许蜂蜜和蜡,调匀颜料粉末,画在木板上。你可以说坦培拉是布面油画的前身和过渡。敦煌壁画也少人知
评分##丹青先生文字,气韵节奏,有江浙文人的雅致,见字如面,现场聆听先生的娓娓之道。
评分##最爱的一季《局部》,想重游意大利,去看那些湿壁画。陈丹青说:“如果你觉得不好,我就头撞墙。” 不不,如果我觉得不好,我去撞墙。
评分##最爱的一季《局部》,想重游意大利,去看那些湿壁画。陈丹青说:“如果你觉得不好,我就头撞墙。” 不不,如果我觉得不好,我去撞墙。
评分##大幅大幅的彩图,好过瘾。一次次惊叹,怎么能画得这么好。正如陈丹青说的,如果你说它不好,我一头撞在这墙上。
评分##丹青先生文字,气韵节奏,有江浙文人的雅致,见字如面,现场聆听先生的娓娓之道。
评分##局部做的最好的一季,从画室到博物馆,再到意大利的小镇们,视角愈发聚焦到昆德拉所谓的“上半时”,湿壁画为主题。第一集对文艺复兴的私人总述,以及对历史进化论的反思很有意思。最后一集,回归本土的壁画-无名的伟大工匠,吊足胃口。可能局部顶顶作响的不是文字,思想的独特,而是画家的个人视角和屏幕里图像们的盛宴狂欢。(虽然是印刷品,不及原貌的质感)。或许是看理想系列中最合适的“可视书”,相比于街边的喃喃自语。
评分##局部第三季的文字版。呀,配合这个二刷局部第三季很棒。月鉴房那章,当时看视频都做了好多笔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