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当代艺术去魅,徐冰真诚分享艺术创作背后的故事——
徐冰的文字幽默而又朴实,他称当代艺术的众多理论造成了观众的自卑心理,“我怎么就看不出这些深刻思想”。
在徐冰笔下,艺术并不高冷,而需要踏踏实实的手艺。
这本书不是从思想到思想,再回馈思想,而是从手艺到思想,再指导手艺。
⭐与徐冰一起较真,思考当代艺术的来路、现状与走向——
徐冰的个人艺术史,是中国现当代艺术从中国走向世界、再回归生活的艺术史的注脚。
“你生活在哪儿,就面对哪儿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
今天,在虚拟现实等技术冲击下,艺术进入了它是什么最不清楚的时代,需要敏锐的艺术家作出回应。
⭐用“真”文字阐述“假”文字,展示一个真实的徐冰——
如果说《天书》《地书》《英文方块字》等作品,是假借文字的形式,给沟通制造障碍,通过不沟通达到沟通;本书则是用文字的正常功能,“把事情原委老实交代清楚”。
一个人是怎样的人,会在他的作品中显露无遗,这是写作与艺术的诚实。
⭐知名设计师山川操刀,徐冰亲自监制,细节精确至1mm,一次完美主义的纸质出版实践:
极简纯白皮质封面,柔软耐磨且兼顾精装效果;
黑色书签带烫白,素材取自徐冰知名代表作《英文书法字》;
藏书票设计则取材自徐冰享誉世界的作品《天书》在1987年时的首页刻版,并烫印徐冰的英文书法字签名,极具收藏价值。
-
【各界推荐】
讨论或者评价徐冰,一定要注意,他是一个大胆的反叛者,是一个在现代艺术领域里造反,掀桌子、掀屋顶的人。他的这个反叛,不但对中国当代艺术,而且对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对于重新探索、摸索21世纪艺术的新走向(不只是中国,也涵盖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陀,著名评论家
徐冰是一位能够超越文化界线,将东西方文化相互转换,用视觉语言表达他的思想和现实问题的艺术家。
——Okwui Enwezor,策展人、首届威尔士国际视觉艺术奖评委会主席
徐冰的个人经历称得上贯穿东西,但他在精神上始终离中国传统文化更近。
——《纽约时报》
-
【内容简介】
《我的真文字》是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徐冰带有自传性的散文集。他在文中回顾了自己数十年的艺术成长史,对于中西艺术的思考与反思,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对于个体的影响。本书分为两部分,分别记述了徐冰的成长经历与个人艺术探索之旅。他根植于民族性、放眼全世界的艺术源泉,以及围绕十个重要作品展开的自我阐释。从塞北山区到纽约,徐冰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当代艺术探索的非凡画卷。书中还披露了大量珍贵图片,便于我们更细致全面地了解这位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
##旧版读过,此本作为收藏,也趁机重读了一些篇章。就好像同样的路再走一遍,深深浅浅的脚印不尽一致,重读和初读的感受不太一样,不能说现在的感受比以前更深,但确实有不同的心境和不同的想法在对话的感觉。虽然不太愿意承认,但我感到,这似乎象征着衰老。
评分##拿到这本书,本意想做收藏,因为我并不懂多少艺术,还因为这本书是皮面精装、内有“天书”藏书票和代表作书签带。可是当我翻开之后,就很难放下了,读着书里的文字,心跟着“颤抖”。
评分##徐冰是大陆少有的既体现艺术的在地性又直达时代前沿思考的当代艺术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真实祛魅的文字,这是对当代艺术矫揉造作的回应,也是拒斥先锋艺术自我催眠的自我觉知。毕竟对于当代艺术的观众来说,真诚是远比新奇更稀缺的东西。
评分##近期读到的最有获得感的书:原来艺术是这么回事啊!它仿佛打通了我对艺术、文化、文字、思维、生活,甚至是对于社会与世界的思考。 这本书,纯白,干净。白,即是真,没有伪装。黑色的文字烫在封面上,力透纸背。书签上的字取自艺术作品《英文书法字》,藏书票取自艺术作品《天书》。整本书,分毫必争,是一场完美的艺术行为,又美又耐看,很难让人不爱。 作者徐冰,艺术家,版画家,“大胆的反 叛者”,用现代艺术回应现实问题,又把问题做成艺术。他学贯东西,但骨子里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种精髓是,汉字、书法、版画、用纸、印刻,他将之融会贯通,让思维抵达得更深远。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前面写艺术随笔与人生经历,后面写艺术作品。人生和作品结合起来时,艺术这件事就说通了。
评分##题目很点睛,一个长期掏去文字内核装进历史进行艺术创作的人,居然这次真的用文字写了大篇的生活所感和艺术创作随想。前半部分有感的不多,喜欢“齐白石”“东方纸”和“愚昧”的开篇,后半部分的随笔对我来说更有魅力。当代艺术原来的确可以反哺社会,第一次感觉到当代艺术好像也没那么假大空。第一次了解徐冰,对《天书》和《方块字》最有感觉。
评分##徐冰是大陆少有的既体现艺术的在地性又直达时代前沿思考的当代艺术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真实祛魅的文字,这是对当代艺术矫揉造作的回应,也是拒斥先锋艺术自我催眠的自我觉知。毕竟对于当代艺术的观众来说,真诚是远比新奇更稀缺的东西。
评分##旧版中对文字的抽丝剥茧,依然在“存在”与“存在者”的范围里万变不离其宗,然而今天回看,却发现“存在者的尊严”是一直被我的傲慢忽视了的问题;再版序说,艺术进入了最不清楚的时代,但不清楚是常态,尝试“弄清楚”最终是把艺术拉入了文字的轨道。对于文字我们或许能直白作出“吃点心”和“欣赏点心盒”的区分,但艺术很难;定义何为艺术本就是没有结果的事情,我们亦难以定义艺术在个体间传导时的目的,所以艺术不清楚,因此艺术某些时候才需要文字的辅佐去进行诉说。然而当下的“不清楚”,不仅缘于艺术状态本身,更在于文字的失效,不是它在反叛或者迷弄,更在于一种不可抗的无力。 p.s. 好久没摸到质量这么好的实体书了
评分##拿到这本书,本意想做收藏,因为我并不懂多少艺术,还因为这本书是皮面精装、内有“天书”藏书票和代表作书签带。可是当我翻开之后,就很难放下了,读着书里的文字,心跟着“颤抖”。
评分今年的遇见的宝藏书了,着实惊喜。在真知灼见面前,才发现形容词多么单薄无力。 有个书友说,太好看了,不舍得一口气读完。讲真,我也这个感觉。很少能遇到这种能把文学、艺术和生活阅历结合得如此纯熟的作品。有知识性的启发,有人生体验分享,有独道的见解;有审美层面的主观感受,也有技术性的展现。那些连珠妙语,猝不及防就让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