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鸟类学博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斯巴鲁关注生态贡献奖”获得者、全国鸟类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科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最新创作的一部通俗性读物。
在书中,作者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以自身的进化论美学理论和西方艺术史的视野观照宋画,不仅详细讲述了每位宋代画家和每幅宋代花鸟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更是对宋画中所绘的鸟类进了行穷尽式统计、品类鉴定、尺寸测量,将画中的鸟和环境、季节统一起来,真实还原了两宋时期鸟类的生态环境。用通俗而生动的语言、精美而翔实的图片,为领读者打开了阅读宋代花鸟画的艺术之门。
##陈院长这本书独辟蹊径,以一个鸟类学家的视角去审视宋代绘画中的鸟类,严谨的科学和充满写意和性灵的传统绘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我们带来一种奇妙的体验。
评分##换一种方式看宋画,这个角度新奇也严谨,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宋画,也让我们了解了那些从古至今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鸟儿们。
评分作者是鸟类学博士,又是浙江省博馆长,这本书的角度就很有意思:是以现代鸟类学家的眼光去到“宋画”中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观鸟。那作者这次“观鸟”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呢——“倒吸一口凉气,仿佛置身于无底的深渊”,哈哈。因为发现即便是在最重写实的宋画里,我们古人对鸟类的描摹也是“确者一二谬者八九”,看到书中批评赵佶《瑞鹤图》次级飞羽三级飞羽画错,分析“鸳鸯赤麻鸭”千古迷案,真是有点哭笑不得。书中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古画里的鸟大都画得“不准确”——单单一句“中国古人只重写意不重摹形”恐怕是不足以回答完备的,缺设备?无法捕捉?还是画家们根本就不care客观世界的真实?但从结果来看就是,中国的分类学博物学(以及观鸟)延迟了何止百年。以及,你敢信存留不足1%的宋画中竟然有一只蓝冠噪鹛!
评分##宋画是中国绘画史的一个高峰,作者以博物的角度来进行赏析和科普,这个结合点非常妙,让人眼前一亮。绘画不只是艺术,也是一种科学。
评分##当我们去欣赏宋代的中国画之时,会发现有很多特别写实的工笔画,技法高超,美轮美奂,就算是外行,也能欣赏,何以在两宋以后,写实渐渐被写意所取代?
评分##即使看过很多涉及宋画的书籍,本书仍然会让人眼前一亮:鸟类学家看宋画,有很多出人意料的视角和想法,而这些确实会拓宽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并拉进我们和它的距离。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作者把画作和真实鸟类照片放在一起,让人瞬间理解并记住了它们的形态。这一点对读者真的很友好。
评分##选取了多幅宋代经典花鸟画,如《雪竹文禽图》《芙蓉锦鸡图》《雪树寒禽图》等,一一确认其中的鸟类,指认画作的背景,对其作出生动详实的考据,既有艺术方面的审美情趣,又有博物学方面的精准描述。
评分##当我们去欣赏宋代的中国画之时,会发现有很多特别写实的工笔画,技法高超,美轮美奂,就算是外行,也能欣赏,何以在两宋以后,写实渐渐被写意所取代?
评分##换一种方式看宋画,这个角度新奇也严谨,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宋画,也让我们了解了那些从古至今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鸟儿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