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傑明·格雷厄姆(1894—1976),華爾街的傳奇人物,被稱為“現代證券之父”,著有《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他和戴維·多德閤著作的《證券分析》迄今已齣瞭第五版,有些學者將它奉為“華爾街聖經”。他的投資者哲學——基本分析法和“風險緩衝帶”為沃倫·巴菲特、馬裏奧·加貝利、約翰·鮑戈爾等一大批證券投資者專傢所推崇。為瞭錶彰他在證券分析領域的卓越建樹,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已設立瞭永久的“格雷厄姆/多德教授講座”。
《格雷厄姆:華爾街教父迴憶錄》是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晚年親自撰寫的迴憶錄,在他去世後20年纔正式齣版。書中主要迴憶瞭本傑明•格雷厄姆從齣生到二戰前近50年多姿多彩、酸甜苦辣的生活,特彆是客觀環境如何使他形成自立的性格、他的成纔道路以及對於戀愛、婚姻和傢庭的看法。他還描述瞭華爾街的演進、1929年的股市暴跌以及他與約翰•洛剋菲勒、溫斯頓•丘吉爾、德懷特•艾森豪威爾、伯納德•巴魯剋等風雲人物的交往。
##格雷厄姆無疑是那個莽荒、愚昧而又動亂年代的成功投資者,他的投資策略一言以蔽之,就是對錯誤的定價進行下注;用中國式的錶達方式,我們可以稱之為“割韭菜”。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價值投資的內涵已經隨著市場的發展,産生瞭不少變化;但文字間閃爍的智慧仍然令人受益匪淺。
評分 評分2020年3月28日再次迴顧瞭格老的一生,常讀常思常新,我一直匱乏於文字的錶達,現階段的積纍是瘋狂的補課,看似杯水車薪卻實則日拱一卒,願永遠做自己,N多年後實現昔日許下的誓言!
評分##我漸漸開始覺得“吸引力”法則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要換一種解讀:我們每天麵對的信息是浩瀚無邊的,但是我們一般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性的獲取那些我們願意相信的信息,而當我們心心念念一件事時,我們就容易關注到和這事兒有關的信息,信息量大瞭,事兒也許就成瞭。 我...
評分##1)1920s的債券交易方式非常原始,每天結束有大量債券需要人工交割和清算;在支票傳遞的過程中,沒有任何加密措施,甚至靠口口相互承諾,卻很少齣錯。 2)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促使歐洲投資者收迴瞭手中持有的大量美國債券,導緻債券市場的崩盤;這一點不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
評分##看完後纔想起這個題目。隻得往迴翻,大緻得到結論如下: 縱貫全書,一直寫到40多歲,沒有提到過買房子。30歲時租房所交房租即高達幾萬美金。這個價錢不要說當時,就是放到今天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買到一棟不錯的房屋。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